首席财务官王浩向林志华汇报时,语气轻松了不少:
“华子,我们的回购账户和您的个人账户已经完成了大部分计划的买入。
平均成本控制得很好。融券利率开始企稳,甚至小幅回落。
说明新增的做空动力在减弱。市场情绪算是暂时稳住了。”
技术安全负责人陈影那边也传来消息:
“网络上的扫描攻击频率有所下降,那些引导负面舆论的水军账号活动也明显减少。”
“对方似乎转入了更深的潜伏期,可能是第一轮试探后,需要重新评估。”
一切迹象表明,林志华果断而强有力的反击,成功化解了这第一轮危机。
然而,林志华站在办公室的窗前,脸上却看不到丝毫的轻松。
“告诉王浩,回购可以暂缓,但资金要随时待命。”
林志华对助理吩咐道:
“让陈影继续保持最高级别的监控,不能有丝毫松懈。”
华安科技总部,地下三层的网络安全作战中心。
与外界暂时的风平浪静不同,这里的气氛压抑。
灯光被调暗,陈影和他的核心团队,他们已经轮番值守了超过七十二小时。
一名年轻的技术员汇报:
“陈总,第七层跳板的服务器位于保加利亚一个废弃的购物网站。
安全协议是定制的,有自毁触发器。”
陈影的指令简洁清晰:
“绕过去,用协议模拟搜索引擎爬虫的流量,慢速渗透,不要触发任何阈值。”
黑水基金使用的匿名网络层,由至少十层以上经过高度加固的服务器跳板构成。
每一层都设置了大量的反追踪陷阱和逻辑炸弹。
常规的溯源手段在这里完全失效。
陈影动用了进阶追踪系统,但这还不够。
这一次,她开启了更高阶的算法。
这套算法能分析数据包在传输中产生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量子级别扰动。
试图通过蛛丝马迹还原犯罪现场一样,逆向描绘出数据流真正的源头。
“头儿,发现异常!”
另一名团队成员突然喊道:
“通过分析数据包时序的微观涨落,我们发现通往开曼群岛那个空壳公司的数据流。
在进入前一刻,有一个极短暂的、指向香港某数据中心的信号残留!
持续时间不足毫微秒,几乎被噪音淹没!”
香港!
陈影精神一振:
“锁定香港数据中心的Ip段!
交叉比对所有已知与黑水咨询有哪怕万分之一关联的实体!”
陈影的声音带着兴奋:
“同时,启动追踪程序,我要知道这个数据中心所有进出的加密数据流,
哪怕它们伪装成视频流量或者垃圾邮件!”
“这个程序需要最高权限,并且可能触及……”
团队成员有些犹豫。这是是游走在法律灰色地带的技术,风险极高。
“权限我来申请!”
陈影毫不犹豫,直接接通了林志华。
言简意赅地汇报了最新发现和所需的技术授权。
线路那头,林志华的沉默只持续了两秒。
他坚定道:
“批准。一切后果,我来承担。”
有了这把尚方宝剑,陈影团队如同被注入强心剂。
更高级的网络探测工具被启用,
如同无形的触手,悄无声息地伸向那个位于香港的敏感网络节点。
这是一场在比特和字节世界里的无声追杀,是顶级黑客之间的技术对决。
黑水基金的防御固若金汤。
但陈影和他的团队,正以其顶尖的技术。
试图在那完美的防御上,撬开一道微不可查的缝隙。
宏海实业董事长办公室
张海独自坐在办公桌后,桌上摊开的不再是季度财报,而是一份投资意向书。
与之前那些合作建议不同,这份由吴峰亲自递交给他的新方案。
条款清晰得可怕,直指宏海当下的痛点。
方案的核心是黑水基金将牵头组建一个财团,
向宏海实业注资高达两百亿人民币,专门用于其“智能化转型”。
这笔钱,足以让宏海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自己的研发团队,
收购关键技术,甚至入股有潜力的初创公司,快速补齐短板。
更让张海心动的是,方案中承诺!
将利用黑水深厚的海外资源,为宏海打开国际高端市场渠道。
尤其是那些过去一直难以进入的、对技术认证要求极高的欧洲和北美市场。
这正是宏海这种传统制造企业梦寐以求的。
条件呢?
当然有条件。
黑水基金要求获得宏海转型后新业务板块的优先认购权和一席董事会观察员席位。
并且对资金的使用方向拥有一定的建议权。
条款写得非常巧妙,既保证了黑水能深度参与和影响宏海的转型方向,
又在表面上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张海作为董事长的控制权。
吴峰在交付方案时:
“张董事长,这是双赢。您得到了宏海未来十年发展所需的血液和翅膀,
而我们,只是希望与我们看好的伙伴,共同分享智能时代的美好前景。
比起某些……不确定的自主研发,这是更稳妥、更快捷的路径。”
张海考虑着。
他想起了侄儿张子豪那份充满理想主义的百页规划。
又看了看眼前这份触手可及的巨额资金。
之前的他,或许更倾向于利用黑水去打击华安,为宏海争取时间和空间。
但现在,这份直接针对宏海本身的方案,诱惑太大了。
它似乎提供了一条绕过与华安正面技术竞争、却能快速实现转型升级的“捷径”。
他按下通话键,对助理说:
“让投资部总经理过来一趟。”
这儿是《深度财经》杂志社,总编室。
沈鹏的办公室与其他记者格子间的规整截然不同,更像一个信息战的情报中心。
四壁上贴满了错综复杂的剪报。
公司结构图和时间线,红蓝黑三色的记号笔迹纵横交错。
将不同的人物与事件以只有他自己能完全理解的方式连接起来。
他今年四十五岁,在两鬓添了霜色,作为《深度财经》的首席调查记者。
他以揭露资本市场黑幕和剖析巨头兴衰而闻名。
曾让多家看似不可一世的企业光环褪色。
此刻,他正站在一块白板前,双手抱胸,眉头紧锁。
白板的中心,一边贴着林志华和华安科技的logo。
另一边是张海和宏海实业的标志。
而在两者之间,一个用红色问号圈出的字体黑水基金。
他的助手,一个刚入行不久的年轻人,拿着平板电脑站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