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后回到宿舍,林志华立即用新买的预付费手机登录mt. Gox。
他之所以这么说mt. Gox交易所,是因为mt. Gox的注册这太简单了。
没有二次验证,没有安全问答,甚至密码要求只“至少6位字符。
他还记得他当时注册时!
输入特意为交易所注册的新邮箱,密码设置为随机生成的16位组合。
点击注册后,页面跳转到一个日英双语的欢迎界面,同时收件箱收到了确认邮件。
但是林志华点开邮件,发现邮件正文里,他的密码竟然以明文形式显示!
这种安全漏洞足以让任何交易所立即倒闭。
整个页面需要手动刷新才能更新价格,没有自动推送功能。
林志华还是决定进行小额测试这个交易所。
他点击充值按钮,页面跳转到银行汇款信息!
林志华苦笑:
“电汇汇款...”
这意味着他需要去银行柜台办理国际汇款,手续费可能比充值金额还高。
而且备注要求填写用户Id,但页面上根本找不到这个数字。
他在论坛搜索后才发现,用户Id需要发邮件向客服索取。
整个流程原始得令人发指。
第二天,林志华特意请假去了中国银行。
柜员对这笔100美元的小额国际汇款投来好奇的目光。
“给日本公司汇款?做什么用?”
“购买软件服务。”
林志华早有准备:
“学习用的。”
汇款手续费高达25美元,几乎是他充值金额的四分之一。
柜员提醒:
“这种小额汇款不划算,而且到账时间可能很长。”
林志华坚持办理:“没关系。”
他需要测试mt. Gox的整个流程,为未来可能的法币出入金做准备。
回校路上,他计算着成本!
充值100美元,实际到账约75美元,按0.092美元\/btc计算,只能买约815 btc。
而手续费就花了25美元,相当于损失了270多btc。
前世多少人在mt. Gox破产时血本无归,就因为他们没有提前测试提现流程。
三天后,mt. Gox账户终于显示余额到账:100美元。
(读者注意:其实实际到账只有75美元,但mt. Gox显示充值金额,不体现手续费,所以这里是100美元!)。
林志华立即尝试购买比特币。
他下了个限价单:0.091美元,购买1 btc。
订单瞬间成交,账户显示持有1 btc。整个过程顺利得让人不安。
接下来是关键的提现测试。
林志华点击比特币提现,输入自己的冷钱包地址,数量0.5 btc。
页面弹出提示:
“首次提现需人工审核,预计1-3个工作日。”
林志华记下时间,准备观察具体延迟多久。
等待期间,他浏览mt. Gox的论坛版块。
用户们正在热烈讨论新功能建议:
“应该增加止损单功能!”
“手机版!我们需要手机版!”
“ApI接口什么时候开放?”
这些功能在前世看来理所当然,但在2010年左右都是革命性创新。
提现申请提交24小时后,状态仍是“审核中”。
林志华给客服发邮件询问,回复来自一个Gmail邮箱:
“正在处理,请耐心等待。”
交易所客服使用免费邮箱!
这个发现让林志华后怕。
他立即检查mt. Gox的SSL证书,发现是最基础的单域名证书,且即将过期。
他说道:
“完全就是个纸老虎。”
前世mt. Gox破产后曝出的内部文件显示。
他们甚至没有基本的网络安全措施,黑客可以像逛超市一样随意盗取比特币。
48小时后,提现终于通过,0.5 btc到达他的冷钱包。
林志华长舒一口气,立即发起第二笔提现!
剩余的0.5 btc。这次没有审核延迟,几小时内就到账了。
价格已经涨到0.093美元。
他再一次尝试了一个小额提现。
0.1 btc到外部钱包。
系统提示:
“提现审核中,预计24小时内完成。”
林志华再次记下时间,准备观察具体延迟多久。
如果超过48小时,说明mt. Gox的流动性已经开始出问题。
傍晚,比特币论坛突然爆出重磅消息:
《中国第一家比特币交易所比特币中国上线!》
帖子由自称“用户1号”的用户发布,展示了中文界面的交易平台。
比特币中国!
前世中国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最终在2017年监管风暴中关闭。
现在它提前出现了,比记忆中早了大半年。
他立即注册账号测试。
界面比mt. Gox稍好,支持btc\/cNY交易对,但交易量更小,买卖价差更大。
最重要的是,它要求实名认证!
身份证照片加手持身份证拍照。
“太冒险了。”
林志华关闭页面。
在监管风向不明的情况下,实名注册中国交易所无异于自投罗网。
他宁愿通过线下渠道或mt. Gox交易,尽管后者有风险。
虽然他不看好mt. Gox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