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发来一段代码片段:
“有兴趣合作吗?”
“我在设计一个多重签名钱包的方案。”
“基本的2-of-3模式(读者注意:这是指三把私钥,任意两把可签署交易),但我觉得还不够。”
“max他们总想搞颠覆世界的大玩意,但我认为,安全,才是比特币活下去的基石。”
“一个真正安全、易用的托管方案,是现在最急需的。”
林志华仔细阅读着Leo的代码框架。
思路很清晰,是早期多重签名的典型设计。
但在他来自未来的眼光看来,过于基础。
存在诸如签名顺序可能被恶意利用,协同签名流程复杂等潜在漏洞。
一个大胆的想法形成。
他既要展示价值,获得信任和报酬,又要确保不泄露核心未来知识。
他斟酌着然后回复道:
“思路很好。但我发现一个潜在问题。”
“在协同签名时,如果参与方A先提供了部分签名。”
“但b恶意拖延或中途退出,A的资金可能会被临时锁定,存在一定的协同攻击风险。”
Leo那边沉默了足足五分钟。
这对一个顶尖的安全专家来说,意味着林志华的话十分要命。
Leo终于回复:
“说下去。”
林志华输入,小心地挑选着2010年可能存在的密码学概念进行包装。
“或许可以引入一个承诺机制,”
“在正式签名前,各方先对一个随机数提交承诺,确保大家同步进入签名阶段。”
“同时,我们可以设计一种更灵活的密钥组合逻辑。”
“而不仅仅是简单的m-of-N,比如可以设置不同权重……”
这其实是未来更加复杂的多重签名和智能合约钱包的雏形。
但林志华用当时技术社区能理解的方式进行了降维阐述。
又是一段长时间的沉默。
然后,Leo发来了一长串经过加密的代码修订稿。
“不可思议……tim,你真是个天才!”
“这个设计将把钱包的安全性提升一个数量级!”
“这不仅仅是工具,这是……艺术品!”
Leo的激动透过文字都能感受到。
他接着发来一条信息:
“这个改进的价值远超一次简单的技术讨论。”
“我手头有枚比特币。”
“如果你同意,我想用它们换取这个改进方案的完整构思和实现细节。”
“这不是雇佣,这是合作,你我将共同成为这个方案的联合设计者。”
枚比特币!
林志华有点心动。
虽然远不及他从比特币影子那里批量购买的数额,但意义截然不同。
这是他用自己超越时代的知识和智慧赚取的第一笔加密货币。
这是是干干净净的劳务报酬,其象征意义远超价值本身。
“我同意。”
接下来的三天,两人在加密频道里进行了高强度的合作。
林志华负责核心安全模型的构建,Leo则负责代码实现和测试。
林志华巧妙地引导着方向,确保方案既领先时代,又不至于过于惊世骇俗。
在这个过程中,Leo对他彻底改观,从怀疑者变成了钦佩的合作伙伴。
项目原型测试成功的那天晚上,Leo发来了一个比特币地址。
“这是你的报酬。合作愉快,tim。不,林志华……或者我该叫你真正的名字?”
“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的。”
Leo似乎能猜到他的反应:
“别紧张。”
“我只是习惯性地做了一点背景核查。”
“你在bitcoin talk的早期活动,以及和比特币影子的交易,并非无迹可寻。”
“放心,我对你的真实身份没兴趣,我只看重你的能力。”
“这个消息在我这里,是安全的。这枚比特币,是你应得的。”
林志华虽然很吃惊但是并没有回复他,随后将Leo提供的地址导入钱包。
几分钟后,提示音响起,枚比特币安然到账,与他之前的积蓄汇合在一起。
他看着钱包里增长的数字,心中百感交集。
Leo的最后一条信息闪烁起来:
“这个钱包方案,我们叫它比特币守护者如何?”
“另外,近期有一个小型的,真正安全的线下交流,参与者经过严格筛选,有兴趣吗?”
他回复道:
“当然。时间,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