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分店的一炮而红,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整个江城市的餐饮圈。“初见”这个名字,不再仅仅局限于大学城,开始进入更多主流消费群体和竞争对手的视野。
店内生意持续火爆,两家门店日均流水稳定在一个令人艳羡的数字。团队士气高涨,张浩走路都带着风,王薇和刘倩已经能独当一面,分别负责两家店的日常运营,赵刚则成了机动救火队长,哪里需要就往哪里钻。
然而,李凌霄却并没有被表面的繁荣迷惑。他深知,高速扩张的背后,往往隐藏着管理和运营上的隐患。他的重心,开始更多地投向内部体系的夯实和那个被他寄予厚望的“初云”ScRm系统。
经过孙浩团队加班加点的攻坚和李凌霄近乎严苛的测试,“初云”系统V1.0版本终于达到了可部署的标准。李凌霄决定,先在管理相对规范、客群更具代表性的金鼎分店进行试点运行。
系统上线当天,李凌霄亲自坐镇,孙浩团队也派了人现场支持。导入基础数据,配置权限,培训店员使用后台……一切有条不紊。
“初云”系统初步整合了会员管理、库存预警、线上订单处理和简单的销售数据分析功能。当天的营业数据开始实时汇入系统后台,生成各种维度的报表。
晚上打烊后,李凌霄没有离开,独自一人留在店内,打开了“初云”系统的后台。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图表呈现出来:各时段客流分布、产品销量排行、会员消费频次与客单价、原料消耗与理论值的对比……
他运用“商业洞察(中级)”能力,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猎手,仔细审视着这些冰冷数字背后可能隐藏的信息。
大部分数据都在预期之内。金鼎店的客单价果然高于大学城店,主打产品“星空紫葡波波”和“云顶琥珀烤奶”依旧是销量冠亚军,会员消费占比超过六成,显示出极强的客户粘性。
然而,当他将目光投向原料消耗数据时,眉头微微蹙起。系统根据标准配方和销售数量,自动计算出了理论原料消耗量,并与实际盘存的消耗量进行比对。数据显示,几种核心原料,尤其是玉湖夏黑葡萄和特定品牌的鲜奶,实际消耗量比理论值高出约百分之三点五。
百分之三点五,这个数字看似不大,但在日均消耗巨大的基数下,累积起来却是一笔不容忽视的损耗。是标准配方执行有偏差?还是仓储物流环节存在自然损耗?亦或是……有其他问题?
李凌霄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他调出了更详细的数据,按日期、按班次进行比对,发现损耗率在某些特定时段略有波动,但整体维持在百分之三到四之间,并非偶然。
“胖子,”李凌霄拨通了张浩的电话,语气平静,“明天一早,你来金鼎店一趟,带上最近一个月所有原料的入库验收单和领用记录,要最原始的那份。”
电话那头的张浩似乎刚躺下,声音带着困意:“啊?出什么事了凌霄?”
“没什么大事,核对一下数据。”李凌霄没有多说,“早点休息。”
挂了电话,李凌霄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商业之神赋予他的,不仅是前瞻的眼光和知识,更有一种对数据异常的敏锐直觉。这超出的百分之三点五,像一根细微的刺,扎在他的心头。
第二天一早,张浩顶着两个黑眼圈,抱着一摞单据赶到了金鼎店。李凌霄已经在了,正在亲自抽查库存。
“凌霄,单据都在这儿了。”张浩把东西放下,有些紧张地问,“到底怎么了?”
李凌霄没有回答,而是拿起入库单和“初云”系统里的入库记录逐一核对,又对比了领用记录和系统里的销售数据。纸质单据和系统数据基本吻合,这说明问题可能不是出在数据录入环节。
“走,去仓库看看。”李凌霄起身。
金鼎店的仓库是严格按照李凌霄制定的标准管理的,干湿分离,标签清晰,货品按先进先出原则摆放。看起来井井有条。
李凌霄走到存放玉湖夏黑葡萄的冷藏柜前,随机打开几箱,仔细检查葡萄的品质和重量。品质没有问题,与玉湖发来的标准一致。他又检查了称重记录,也与入库单吻合。
“问题可能不在仓储。”李凌霄沉吟道,“走,去操作间。”
操作间里,早班的店员已经在做开业前的准备工作。李凌霄没有打扰他们,而是站在不远处,仔细观察着他们处理原料的每一个步骤。
他看到一名店员在清洗葡萄时,手法有些毛躁,导致少量果粒破损,被当作损耗丢弃。另一名店员在用量杯称量奶盖原料时,视线与刻度没有完全平齐,可能存在细微误差。这些,都是可能导致损耗增加的细节。
但李凌霄总觉得,这些零散的细节,似乎还不足以解释那持续且稳定的百分之三点五的差额。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孙浩发来的消息:“李老板,我们监测到系统后台有一个异常访问记录,有一个非管理员账号在非营业时间多次尝试访问原料成本核算模块,虽然权限不足被拦截了,但行为有点可疑。”
异常访问?非管理员账号?李凌霄眼神一凛。
他立刻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调出“初云”系统的访问日志。果然,在最近一周的深夜时段,有一个属于金鼎店副店长(由一名老店员提拔)的账号,多次尝试访问超出其权限范围的数据模块。
李凌霄不动声色,让孙浩暂时不要打草惊蛇,只是加强监控。他心中已然明了,那百分之三点五的损耗,恐怕不仅仅是操作损耗那么简单。
他没有立刻找那位副店长谈话,而是让张浩暗中留意他最近的行为,同时,他调整了“初云”系统的部分数据展示逻辑,设置了一些只有他自己知道的“数据诱饵”。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李凌霄再次查看后台数据。他设置的一个关于“虚拟报废率”的诱饵数据,出现了异常的修改记录,修改时间正是在那位副店长当值的深夜。
证据,似乎开始指向内部。
李凌霄的心情有些沉重。团队扩张,人员构成复杂,难免会出现问题。但这无疑给他敲响了警钟。管理,永远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难题之一。
他正准备采取下一步行动时,一个意外的访客,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林清雅站在店外,隔着玻璃门,对他挥了挥手。她穿着一件米色的风衣,身形显得有些单薄,脸上带着一丝倦容,但眼神却比之前明亮了许多。
李凌霄有些意外,起身打开了店门。
“这么晚还没休息?”李凌霄让她进来。
“刚上完一个声乐进修班的晚课,路过这边,看到灯还亮着,就过来看看。”林清雅走进店里,好奇地打量着那些闪烁着指示灯的设备和电脑屏幕上复杂的数据图表,“你还在忙?”
“嗯,处理点数据。”李凌霄给她倒了杯温水。
“看来当老板也不轻松。”林清雅笑了笑,接过水杯,“我……我和星辉的解约手续,今天彻底办完了。虽然赔了些钱,但感觉……像是卸下了一个沉重的枷锁。”
“恭喜你,重获自由。”李凌霄真诚地说道。
“谢谢。”林清雅低头看着水杯,沉默了几秒,然后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李凌霄,“李凌霄,你上次说的……‘天夜娱乐’……还作数吗?”
李凌霄看着她眼中那份破釜沉舟后的决然与对未来的期盼,点了点头:“当然。不过,起步会非常艰难,没有资源,没有曝光,一切从零开始。”
“我不怕艰难。”林清雅语气坚决,“我只怕没有方向。我相信你的眼光,也相信我自己。我想试试那条……不一样的路。”
看着她眼中的光芒,李凌霄知道,她是认真的。这颗之前埋下的种子,终于开始发芽了。
“好。”李凌霄言简意赅,“等你准备好,我们先从录制一些高质量的翻唱或原创小样开始,利用‘初见’的渠道进行初步试探和粉丝积累。‘天夜’的第一步,就从你这里开始。”
送走林清雅,李凌霄重新坐回电脑前。内部的数据迷雾需要拨开,外部的竞争压力从未消失,现在,又增加了“天夜娱乐”这步棋。
局面,似乎变得更加复杂了。
但他眼中没有任何畏难之色,反而燃起了更旺盛的斗志。商业之路,本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内部蛀虫,清理便是;外部强敌,击垮便是;新的领域,开拓便是!
他移动鼠标,开始起草一份关于规范操作、加强内控以及启动“天夜娱乐”首个试水项目的计划书。
夜色深沉,金鼎大厦的灯光逐渐稀疏,唯有“初见”店内,那盏代表着思考与谋划的灯,依旧长明。数据迷雾之后,是更残酷的考验,也是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