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陈国强母子俩、张景明老夫妻俩,日夜都浸在欢喜里忙着。
手头的活计虽琐碎累人,心里却揣着实打实的甜——那是添丁之喜带来的幸福累、舒心累,累得心甘情愿,累得眉眼间都藏不住笑意,真可谓,累并快乐着。
第二天一早,陈国强的二叔陈家兴一家就踩着晨露赶来了。二叔手里拎着大半篮鸡蛋,二婶胳膊上挎着布包,里面装着自家烙的薄脆,还有给张大妮补身子的红枣,一进院就高声道喜:“国强,大妮,恭喜恭喜!咱陈家终于续上香火了!”
陈国强连忙迎上去,接过二叔手里的东西,脸上满是欢喜:“二叔二婶,快进屋坐,大妮刚醒没多久。”
国强娘也笑着出来招呼,忙着倒茶递水,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
二叔坐在炕边,看着襁褓里粉嘟嘟的婴儿,笑得合不拢嘴:“这孩子长得真周正,眉眼像国强,鼻子像大妮,将来定是个壮实小子!”
二婶则拉着张大妮的手,细细叮嘱着月子里的注意事项,说得多是补身体、防着凉的实在话。
二叔家的堂兄弟陈国泰又问起大侄儿取啥名字,当听到陈国强说叫陈卫东时,陈国兴夫妻俩都连声夸好,说到底是有文化的人,起的名字都洋气。
两家人又热热闹闹唠了一会儿嗑,后来就以不打扰张大妮休息的名义,离开了产房。
到了下午,产房里忽然传来轻轻的脚步声,是三婶带着儿子儿媳来了。
陈国栋手里拎着两大包东西,肩上还扛着一小袋白面,三婶则提着红糖、桂圆、核桃,满满当当堆了一胳膊。
跟在后面的周雨涵,肚子已经圆滚滚的,像揣了个小南瓜,走路得小心翼翼扶着腰,陈国栋半步不离地搀着她,生怕她脚下打滑。
“哥,嫂子,我们来晚啦!”陈国栋一进门就笑着喊,“给大侄子带了点东西,都是补身子的。”
他们带来的物件果然比二叔陈家兴家更丰厚,除了常见的鸡蛋、红糖,还有一块印着小花、专门给孩子做小衣裳的细棉布、两斤柔软的挂面,甚至还有一包牛奶粉,都是这年头难得的好东西。
陈国强连忙道谢,国强娘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来看看就好,还带这么多东西干啥?!”
三婶笑着摆手,走到炕边坐下,先探头瞧了瞧襁褓里的孩子,才对张大妮说:“大妮啊,你三叔本想来的,可公社最近太忙了,天天开会研究抓革命促生产的事情,实在抽不开身,没捞着过来。”
她顿了顿,语气里满是真切的笑意,“但他特意交代我给你带话,说谢谢你给咱陈家添了这大胖小子,续上了香火,是陈家的大功臣!他还让我给你带了满满的祝福,祝孩子健健康康长大,也祝你来日身子养得棒棒的,不受罪。”
“三婶,您太客气了,也替我谢谢三叔。”张大妮连忙应声,心里暖乎乎的,脸上的笑意更浓了。想当初,陈家旺虽对她动了粗,所幸并未得逞。机缘巧合下,她与陈国强结了婚。婚后,陈家旺作为国强的三叔,不仅没再骚扰她,对她父亲的态度也缓和了许多。父亲的身体,便也渐渐好转了起来。张大妮本就不是记仇的性子,念及陈家旺终究是丈夫的三叔,心里那点芥蒂慢慢就散了,由衷地感到欣慰。
三婶又道:“这可是咱陈家头一个孙子,怎么能不隆重?大妮遭了罪,可得好好补补。”说着,就扶着周雨涵慢慢凑到炕边。
产房里光线柔和,窗台上摆着两盆开得正艳的指甲花,炕上铺着干净的粗布褥子。
张大妮靠在叠起的被褥上,身上盖着薄被,脸色虽还有些产后的苍白,但唇上透着淡淡的血色,眉眼间满是初为人母的温柔。她微微侧着身,眼神时不时瞟向身边襁褓里的孩子,嘴角总挂着浅浅的笑。
周雨涵被陈国栋扶着,轻轻坐在炕沿边的矮凳上,生怕压着张大妮。
她的肚子高高隆起,把蓝布褂子撑得鼓鼓囊囊,抬手就能摸到硬邦邦的胎身,走路时不得不腆着肚子,步子迈得又小又缓。她轻轻护着肚子,脸上带着准妈妈的娇羞与期待,指尖忍不住在肚皮上轻轻摩挲,像是在跟里面的孩子打招呼。
“嫂子,你辛苦啦!”周雨涵拉着张大妮的手,声音软乎乎的,“这孩子真乖,闭着眼睛睡得这么香,长得白白嫩嫩的,太招人疼了。”
张大妮笑了笑,声音还有些虚弱,却满是甜蜜:“你也快了吧?瞧这肚子,圆滚滚的,怕是个壮实娃娃,还有俩月就该见面了。”
“还有3个多月呢,每天都盼着他出来,又有点怕生孩子的疼。”周雨涵吐了吐舌头,眼里满是憧憬,“我娘总说生孩子是过鬼门关,我夜里都能梦见这事儿。”
“哎哟,看你这肚子,像临月似的,莫非双胞胎?别怕,即使双胞胎。也是一个一个的生,真到了那时候,想着孩子,就不觉得疼了。”
张大妮轻声安慰,想起自己生产时的撕心裂肺,再看看眼前熟睡的孩子,所有艰辛都化作了满足,“你身子底子好,到时候肯定顺顺利利的。”
陈国栋站在一旁,眼里满是对周雨涵的疼惜,接口道:“是啊,到时候我提前跟供销社请好假,天天守着你,啥活儿都不让你沾手,你就安心等着生孩子就行。”
三婶则坐在炕边,给张大妮剥了颗桂圆递过去:“大妮,你多吃点这个,补气血,月子里可得把身子养好了,不然以后容易落病根。雨涵啊,你也跟着吃点,你现在怀着娃,说不定真的是双胞胎呢,那可就省事了,少受一茬罪,更得好好补补。”
周雨涵笑着接过桂圆,咬了一口,甜汁溢满口腔:“谢谢娘,这桂圆真甜。嫂子,等我生了,咱俩就能一起带着孩子串门了,到时候让他们俩做伴儿玩。”
“好啊,到时候让大的带着小的,肯定热闹。”张大妮笑着应着,伸手轻轻碰了碰周雨涵的肚子,“说不定是个龙凤胎呢,多好。”
周雨涵脸颊一红,嗔道:“嫂子你别取笑我了,哪可能是双胞胎啊?可能是我人瘦显的吧?!”
产房里的笑声此起彼伏,国强娘端着红糖水进来,看着俩姑娘说得热络,也跟着笑:“你们俩这姐妹花,前后脚生孩子,往后咱陈家更热闹了。”
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落在襁褓里的婴儿脸上,也落在周雨涵隆起的肚子上,满屋子都是温馨的暖意,连空气里都飘着红糖和桂圆的甜香,透着日子越过越红火的盼头。
第二天刚歇过劲,第三天一早,陈国强便推出家里那辆叮当作响的破旧二八大杠,跨上去蹬得飞快。
他要把添了大头儿子、陈家香火得以延续的天大好事,挨个儿告诉重要亲戚——两个亲姐姐、舅舅、姑姑这些重要的亲戚。每到一家,他都笑得合不拢嘴,话里满是藏不住的得意,而这些亲属们也都送上满满的祝福。
当然,村里的乡亲们,哪里用得着特意去说。这些天国强娘天天乐呵呵地往医院跑,那张笑成花的脸,喜滋滋的模样根本瞒不住、藏不了,像长了翅膀似的,不出两天就传遍了整个杨集街。
大家都知道,陈家旺主任的侄子陈国强,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大胖小子!
最亲近的亲属,大都头三天里就陆续赶到医院探望。
没人空着手来:有的带来了给孩子做的小衣裳、软乎乎的小被褥,透着贴心的暖意;大部分人都拎着十来个鸡蛋,那可是当时最实在的补养品;
陈国强的两个姐姐更疼弟弟,除了这些物件,还悄悄塞给陈国强几张毛票,毕竟是直系血亲,礼数和心意都给得足足的。
过了三天,陈国强找来板车,小心翼翼地把妻子张大妮接回了家。
消息一传开,生产队的社员们先后都涌到了他家院子里道贺。
一时间,陈家成了杨集街最热闹、最幸福的人家,院子里整日欢笑声不断,满是添丁后的喜庆劲儿。
可另一边,王寡妇这些天却始终陷在两难的挣扎里。
一方面,她是真心想做个好人,学着和邻里和睦相处。往日里那些刁蛮刁钻、蛮横刺耳的话,都换成了轻声细语的问候,见了邻居也总是和颜悦色。
乡亲们起初还带着几分惊疑,渐渐见她是真的改了性子,也慢慢热络起来——有人说她是为了三个孩子才收敛了脾性,也有人说,许是陈小芳家的不幸让她看清了名声的重要性。连陈小芳那样的家庭大家都能接纳,王寡妇一个孤儿寡母的,又有什么理由不包容呢?
久而久之,众乡亲竟也默默接纳了这个渐渐温和的女人。
可另一方面,家里的穷日子像块大石头压得她喘不过气。
三个孩子正是长身体的年纪,不懂事却也最遭罪,常常饿得上蹿下跳、嗷嗷直叫。
家里就靠她和公爹王富贵挣工分糊口,可她自己从前干活本就不积极,总是应付了事,不能拿满工分;
公爹王富贵也好不到哪儿去,整日被两股心思缠得没精神——一来气不过儿媳妇被人占了便宜,二来满脑子都是些龌龊念想,盘算着怎么能从儿媳妇那儿多讨些好处,从一周一次缠到两次、三次,哪里还有心思好好上工?
这般下来,一年到头分的口粮少得可怜,哪里够一家五口填肚子?
她是答应过陈国强,不再去生产队偷玉米棒子,要试着堂堂正正过日子。可眼瞅着地里的玉米就要成熟归仓,再不动手可就迟了,往后的日子只会更难,那诱惑可真叫大啊!
这般光景让她急得嘴上起泡,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满脑子都是孩子们饥饿的哭声。
最后,她对着空荡荡的土屋摇了摇头,终是狠狠一咬牙——就在一天晚上,她攥紧了藏在衣襟里的旧布袋,脚步沉重地朝着生产队的玉米地走去。
夜色像块厚重的黑布,把杨集街裹得严严实实。
王寡妇攥紧藏在衣襟里的旧布袋,指尖都掐得发疼,头埋得低低的,只盯着脚下的路,脚步沉得像灌了铅,一步一步朝着那片熟悉的玉米地挪去。
其实这些天,她嘴上答应了陈国强要改邪归正,心里的那根弦却从没松过。
她把往日那些相好的挨个在心里数了个遍,思来想去,最有可能松动的一环,还是秦老头,毕竟他能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粮食。
她想着,虽说他七十多啦,可如果他那“瘪种子”,遇上自己这“肥沃土地”,赶上个适时的时机播种,就能生根发芽呢?
也正因这份担心,所以那晚以后,她每天都没断了吃避孕药。
那药是国家免费给的,不花一分钱,而且又没什么副作用,只当是给自己留个后手,心里能踏实些,万一遇着呢?
今晚这一路,她走得格外艰难。
心里的两个声音在不停拉扯,一会儿是答应陈国强的承诺,一会儿是孩子们饿得嗷嗷叫的哭声,脚步迈得支支吾吾,迟疑了又迟疑。
平日里十来分钟就能走到的路,今儿个竟磨磨蹭蹭走了二十多分钟。
而另一边,秦老头陈老头早断了这方面的念想。
他以为王寡妇是彻底改了性子,听信了陈国强那小子的鬼话,真要跟自己断了来往。一想到这,心就隐隐作痛。
这会儿九点多了,他把庄稼地、玉米地都巡查了一遍,回来冲了把凉水澡,正准备上床睡觉。
没了那点念想,日子倒也简单,倒头就能睡。
虽说身体早就硬朗如初,可一想到王寡妇不会再来了,他就忍不住在心里骂——骂陈国强多管闲事,搅黄了自己的好事;也骂自己糊涂,当初没早点跟王寡妇说透,断了她的退路。
就在他一声声叹息着,正要吹灯躺下时,忽然听见院外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
是她!这大半夜的,能摸到这儿来的,除了王寡妇还能有谁?那脚步声虽比以前轻了些、慢了些,可那迈步的频率,陈老头闭着眼都能辨出来。
他心里猛地一喜,方才的懊恼瞬间烟消云散,连忙掀了薄被,快步朝着窝棚外迈去。月光下,果然立着那个熟悉的身影,正是他盼了好些天的王寡妇。
“大侄媳!你、你可算来了!”秦老头快步迎上去,声音里带着难掩的激动,说话都有些结巴了。那份从天而降的喜悦,真是无以言表。
夜色浓得化不开,窝棚里的油灯豆大一点光,忽明忽暗地映着土墙上斑驳的泥痕。
王寡妇刚跨进门槛,还没来得及把藏在衣襟里的布袋拿出来,秦老头就像饿极了的野兽般扑了上来,粗糙的大手一把攥住了她的胳膊,力道大得几乎要捏碎她的骨头。
“大侄媳,可把你盼来了!你真就像那观世音菩萨,可怜我这个孤老头子,送来了福音。”秦老头的声音里满是压抑不住的急切,带着一股子浑浊的气息喷在王寡妇脸上,“这么些日子没见,你可想死我了!”
王寡妇被他拽得一个趔趄,心里那点仅存的犹豫瞬间被恐慌取代。
她挣了挣胳膊,低声道:“秦……秦大爷,先别急……我是来掰点玉米的,孩子们都快饿疯了。等我掰完了,再……说别的……”
虽说秦老头比她大四十多岁,可她以前见着面向来直呼秦老头,就连做那事时,甚至都敢喊他老色鬼——毕竟当初是拿自己的身子跟他换粮食,心里没半分怯意,反倒理直气壮。
可今儿个是来求他的,姿态不得不放低,连称呼都从秦老头改成了秦大爷。
“秦……秦大爷,看、看在我两年多把身子给……给了你的份上,今晚上你就让我掰几……几个棒子回去,你就行行好,饶了我吧!”王寡妇带着哭腔哀求着,声音抖得不成样子,结结巴巴地继续说道。
“而且,我……我都答应国、国强,把咱……咱俩这关系断、断了,可家里实在揭不开锅,孩子饿得直……直哭。你能不能可怜……可怜我,就放过我这一次,今晚上咱……咱俩就不……不发生那种关系了,只求你让我带几个棒子走!陈国强要是知道了,我再和……和你发生关系,那我这辈子真……真抬不起头做人了。”
她知道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但万一秦老头看着她可怜,发了善心,就同意了呢?于是心里揣着一丝微弱的侥幸,她就对着秦老头低声哀求道,头都不敢直视秦老头那带着色的目光。
“你说啥?”秦老头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嗤笑一声,眼神里满是讥讽,“这关他陈国强哪门子事啊?你……你还想着不劳而获?天上真会掉下馅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