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那天,陈家门前早早搭起了宽敞的喜棚。棚子里满满当当摆了十四五张八仙桌,气派十足。
原本计划办三十桌,可那会儿做饭全靠土灶,厨师们实在没法一次性供上这么多桌菜,索性便在中午分了两波开席,总算把所有宾客都招待得妥妥帖帖。
陈国栋这场婚礼,说“盛况空前”真是一点不夸张。
杨集公社各部门、辖区各单位的负责人全来了,各大队书记会计没有一个敢落下,全县二十三个公社的头头也来了三四桌人,连县革委会主任都带着十几号人专程赶来道贺,把陈家旺的面子给得足足的。
按农村的结婚规矩,这天新郎周雨涵本该傍晚才进门。可周雨涵家没办宴席,也没让陈家派车迎亲。
陈家旺夫妻俩一来心疼周雨涵一人在宿舍孤零零的,二来也想在亲朋好友面前“显摆”一下,便决定让陈国栋中午骑着自行车去把人接回家。
周雨涵身着一身喜庆的红嫁衣,一踏进陈家大门,当场就惊艳了所有人。她模样俊俏,性子又落落大方,国栋娘看在眼里,心里简直乐开了花。
先前总听儿子把周雨涵夸得天花乱坠,却没见过真人,如今见了才发觉——儿媳妇这模样,在杨集街上就算算不上“头名花魁”,也能排进前三。
她逢人就骄傲地炫耀:“咱这儿媳妇不仅漂亮,还是吃皇粮的呢!孩子户口是随母亲的,将来孙子孙女都是城镇户口啊!”
婚礼上的鞭炮一挂接着一挂,来道贺的人一波连着一波。前来贺喜的人群把陈家前前后后挤得水泄不通,棚子里的桌子坐满了人,外面还站着不少,热闹得快掀了天。
所有人望着一对新人俊俏的模样,眼里满是羡慕,贺喜的话一句接一句,把气氛烘托得格外热烈。
酒过三巡,陈家旺夫妻俩便带着新郎新娘,挨桌给宾客敬酒道谢。
国栋娘免不了又把周雨涵向众人夸了一番,末了还不忘补充那重要的一句:“咱这儿媳可是吃皇粮的!咱孙子一出生就是城镇户口呢!”
听到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夸赞周雨涵长得漂亮、工作体面,又瞥见大家眼里藏不住的羡慕,除了周雨涵自己,陈家旺一家三口心里简直乐开了花,嘴角的笑意怎么也压不住。
陈青今天是媒人,陈家旺特意把他安排在了上上席。这位置虽不是留给县革委会主任等贵宾的主位,却也是十几桌里档次稍次的好座。可谁也没料到,张大妮竟也被分到了这一桌——说不清陈家旺是有意还是无意。
说无意吧,这一桌坐的全是供销社的年轻姑娘,包括张姐、杨姐和江燕等人,穿着都比普通百姓整齐。张大妮作为陈国强的妻子,本就是自家人,穿着气质也搭,坐这一桌倒也合理;
说有意吧,整场婚礼足足十五六桌,明明能把她安排去别的桌,却偏偏把她和陈青这对冤家凑到了一起。而陈家旺也是知道这二人之间恩怨的,更难堪的是,陈青坐在这桌最显眼的地方,而张大妮作为自家人,还得忙着给众人倒酒。
这事啊,说起来真是充满了戏剧性。
张大妮看向陈青的眼神几乎要喷出火。
陈青却盯着她微微隆起的肚子,在心里暗暗盘算:自己如今的爱人也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自己也怀了孩子。虽说这孩子是陈家旺的,可旁人并不知道;况且自己的婆家住在县城,张大妮却住在乡下,家境还窘迫。这么算下来,从各个方面,她都稳稳地压过了张大妮一头。
想到这,陈青的虚荣心又涨得满满当当,尤其是看着张大妮给自己斟酒的模样,更是得意。
张大妮心里再憋屈也没法子,这么大的场合,总得顾全脸面。
陈青本就酒量不大,如今又怀着孕,每次只抿那么一小口。可偏偏就是这一小口,也得让张大妮一次次起身添酒——说不清陈青是故意还是无意。
说故意吧,她明知自己怀着孕不该沾酒;说无意吧,若真不想喝,大可以一口不沾,何必偏要喝这一点,还非得让同样怀着孕、行动不便的张大妮来回忙活?张大妮望着陈青,心里的恨意又深了几分。
想起从前两人无话不说、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分,如今却像仇人似的,再想到“人生何处不相逢”这句话,她不禁唏嘘:若不是陈国栋结婚,估摸着这辈子两人基本不会再见面了。
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陈青这“媒人”当的也算名副其实,只是这名号得打个引号。
若不是她和陈家旺狼狈为奸、出坏主意,让陈家旺糟蹋了周雨涵,周雨涵又怎会心甘情愿嫁进陈家?可在陈青自己看来,凭着自己和陈家旺的关系,以及自己在这场婚姻中的贡献,她坐这上席位置理所当然,毫无不妥。
供销社的人不明就里,只知道陈青和周雨涵都来自县城,或许真以为是陈青从中牵线搭桥,便觉得她坐这无可厚非;
也有人听说周雨涵没办娘家席,是因为和家里闹翻,再联想到陈青这个“媒人”,心里难免犯嘀咕,看向她的眼神里带着几分鄙夷——为了巴结陈家旺,就算顾全了这门亲事、顾全了陈国栋,却实实在在害了周雨涵。而这周雨涵准时看上了陈家的家境,又觉得周雨涵有点短视了,对她有点可惜和可怜。
待陈家旺一家到这桌敬酒时,周雨涵望向陈青的眼神像藏着利刃,恨不能将她千刀万剐。她心里涌起一股冲动,想把手中的酒直接泼到陈金脸上,可最后理智还是占了上风,只是阴沉着脸,象征性地端了下酒杯,嘴唇连杯子都未碰。
这会,张大妮和周雨涵也算第一次正式见了面。
先前张大妮偶然去周雨涵的柜台买过东西,不过是简单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两人没说过多余的话。
如今以妯娌的身份对视,两人同样年轻漂亮,又都来自县城,今后少不了打交道,彼此眼中都带着几分欣赏。
陈青、张大妮、周雨涵这三位来自县城的女人,在今天这一桌上,各怀心事地喝着酒。
在旁人眼里,她们三人格外引人注目,可她们之间的恩恩怨怨,只有各自心里清楚。
此刻站在席间,三人像三朵盛放的花,把整个婚礼现场衬得锦上添花;她们互相望着彼此,眼神里藏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绪。
陈国栋婚礼的午间环节,在一派热闹氛围中落下帷幕。
县革委会主任带着一行人准备返程,陈家旺从家中送至公路边。一路上,陈家旺始终矮着身子、热情陪同,不停地与主任交流,频频说着感谢的话。抵达公路后,县革委会主任登上车辆,陈家旺站在路边挥手道别,直到车子彻底消失在视线中,才转身回家。
另一边,周雨涵由陈国栋陪着先回了自己的宿舍。
原来在陈家旺的计划里,下午还有挪门、跨火盆、戳窗户等传统环节,他一心要把这些流程办得尽善尽美,做成典范。
下午四点多,陈国栋骑着自行车来到周雨涵的宿舍,在门口燃放了一挂鞭炮后,便载着她往婆家赶。
按以往的老规矩,新娘上车前,“催轿鞭”至少要放四五挂——既是为了烘托气氛,也暗含“新郎需保持矜持、新娘不舍离家”的寓意,尽显对故土与亲情的眷恋。但如今周雨涵并非从自家娘家出发,身边也没有爹娘陪伴,所以只放了一挂鞭炮,便坐上了陈国栋的自行车。
从周雨涵的宿舍到陈国栋家,不过三四百米距离。陈国栋身着崭新的新郎装,满心欢喜地载着一身喜庆红装的周雨涵,不过四五分钟便到了家门口。
接下来便是传统的“挪门”环节。陈家旺早有安排,提前叫来了自家十几个亲戚。众人搬来一张桌子挡在门口,他们坐在桌上故意拦着不让新娘进门,闹得好不热闹。
待陈国栋拿出三四包烟和几十块糖,给每人递上两支“大前门”香烟、几块糖后,拦门的人才笑着让开,放新人进屋。
挪门过后是“跨火盆”环节。在前来道贺的亲友和“全面奶”的祝福声中,伴着“新郎跨火盆,一养一锅门”的吉利话,周雨涵由两位“搀轿姑娘”扶着,轻轻从火盆上跨过。火盆里只有零星火星,并无明火,图的就是驱邪纳福、多子多孙的好彩头。
可周玉涵的心里却暗自咒骂,但愿这家断子绝孙,连自己肚子里的孽种她都不愿生下。
进了婚房,年轻人又围着新人热闹了一阵才散去。
陈国栋的婚房,原是陈家旺夫妻以前住的屋子,如今儿子成婚,便特意腾了出来;陈家旺夫妻则搬到了边屋。
当陈国栋告诉周雨涵这些时,他的原意是父母为着自己的婚事而做出的牺牲。可周雨涵一想到这个房间里充满了陈家旺的气息,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只想早日逃离这个地方。
待喧闹的人群散去,陈国栋与周雨涵在红烛映照的新房里稍作歇息,屋外便开始了“戳窗户”的环节。
婚房的窗户上糊着一整张红纸,红得亮眼又喜庆。
一旁有人高声念着喜话,每念完一句,手持喜筷的人便顺势把筷子扔进婚房里,同时道声“好!”,引得周围亲友纷纷起哄喝彩。
“一戳窗户开!”“好!”
“二戳麒麟送子来!”“好!”
“三戳三元及第”“好!”
“四戳四四如意!”“好!”
“五戳五子登科!”“好!”
“六戳六六双全!”“好!”
“七戳七子团圆!”“好!”
“八戳八仙过海!”“好!”
“九戳九九归一!”“好!”
每一句喜话出口,都伴着满场热闹的应和,欢呼声裹着喜气,把氛围推得越来越浓。
到了第十戳,念喜话的人故意打趣:“十戳我不会,随便新郎新娘怎么睡!”话音刚落,满场哄笑。
他顺势将剩余的几双筷子尽数扔进婚房,又引来一阵大笑,戳窗户的仪式就此收尾。
而陈国栋一直站着,背对着窗户护在周雨涵身前,他怕喜筷会在无意间砸到周雨涵身上。
在这一仪式结束后,周雨涵换上了带着喜庆元素的日常衣裳,稍作收拾,便与陈国栋一同来到晚宴席上。
当晚陈家备了四五桌宴席,宴请的既有至亲,也有杨集公社各单位的头头。
众人注意到,国强娘被安排坐在了其中一桌的上席——原来国强娘上午忙着帮忙,没能坐下吃饭,陈家旺想着无论如何也要让她晚上坐主位。一来国强的娘在邻里间威望很高,人人敬重;二来她是陈家旺的嫡亲大嫂,即便两人曾有过些小过节,但婚礼这种大场合,礼数绝不能少。
席间,杨集供销社的朱红军主任作为证婚人上台讲话。
虽说朱红军只是杨集供销社的负责人,但在陈家旺看来,他既是儿子陈国栋与儿媳周雨涵的上司,又年过四十,身份、年纪都很适合当证婚人,由他发言再合适不过。
朱红军率先起身,按照当时的惯例领读毛主席语录,在场众人纷纷起立,齐声跟读,仪式感十足。
领读结束后,他才进行简短的证婚致辞,言语间满是对陈国栋与周雨涵的祝福。
随后,主家陈家旺站起身来,一番发言周全又恳切。
他先是向到场的亲朋好友表达感谢,感谢大家专程来参加儿子儿媳的婚礼;
接着祝福在场所有人顺遂安康,又特意夸赞了儿媳周雨涵,还纠正了外界的说法,强调两人是情投意合、十分般配的一对,是爱情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最后他对儿子陈国栋寄予期望,叮嘱他婚后要好好对待周雨涵,既要努力加强业务学习,早日撑起家庭重担,也要把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陈家旺的发言热情洋溢、面面俱到,赢得了满场认可。发言结束后,众人便开怀畅饮。酒过三巡,陈国栋领着周雨涵,挨着向宾客敬酒致谢。
陈家旺觉得今晚虽只有四桌人,且都是至亲与相熟的领导,无需自己陪同,便让小两口独立完成敬酒环节。
当晚的宴席热闹而温馨,在众人持续的祝福声中,所有环节逐一落幕,陈国栋与周雨涵的婚礼至此圆满结束。
新婚之夜,红烛摇曳。
陈国栋望着身披大红礼服的周雨涵——她眉宇间带着娇羞,脸颊泛着喜气的红光,不由得心潮荡漾。
虽说这些天两人时常相伴,但今夜看着周雨涵这模样,他还是忍不住俯身亲了她一口;加上今晚喝了些酒,陈国栋更显兴奋。
而周雨涵也一扫前几日的阴霾,这场婚礼满是喜庆,又是自己人生中的大事,她早已被这份热闹感染,心中默默想着:等今晚婚礼仪式结束后,往后的日子就能步入正轨了。
在她不情不愿中,陈国栋还是借着酒气硬着完成了新婚之夜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流程。
陈国栋事罢后心满意足地酣睡过去,周雨涵望着他,悄声叹了口气。
这个环节的结束,也意味着前一阵那些缠绕心头的阴谋与算计彻底落幕,她终于卸下了重担,能松一口气了。
而在当晚,国栋娘也将身子洗得干干净净的,光着上身就上了床.。
见陈家旺已经闭眼睡着了,忙用上身触碰陈家旺的身体,低声说道:“他爹,咱……咱要不要搞一下,庆祝国栋大婚啊?”
陈家旺根本没睡觉,他大前晚上和国栋娘同房,只是出于愧疚、可怜和同情这点考虑,没承想,竟被她缠上了。
他装着熟睡的样子默不作声。可国栋娘竟不依不饶,还用手去抚摸刺激他敏感部位。
陈家旺被搞得没法,看也不看她,嘟噜道:“累死了,别闹!”国栋娘讨了个没趣,悻悻地在他的身旁躺下了,可一点觉意都无。
她又复盘了一下这一天的婚礼,甚至觉得她陈家的这场婚礼应该是淮海县最隆重的一场婚礼了,一想到这,她就高兴地难以入眠。
婚礼结束后的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陈国栋便陪着周雨涵,按照当地的老习俗,准备给长辈敬茶。
八仙桌旁的两把八仙椅上,陈家旺夫妻俩稳稳坐着。
瞧见周雨涵屈膝跪下,双手捧着茶盏要给自己敬茶,陈家旺脸上掠过一丝不自在,连眼神都有些飘忽。
周雨涵本就没什么心思,连看都懒得看他一眼,只垂着头,轻声喊了句:“爹,请喝茶;娘,请喝茶。”
她心里满是不情愿,可转念一想,这场婚事的诸多礼节里,“敬茶”已是最后一项,便咬了咬牙,和陈国栋一起,恭恭敬敬将从供销社买来的茶食,递到陈家旺夫妻面前。
陈家旺接茶时,脸上堆着几分尴尬的笑;一旁的陈母倒还算平和,两人各自从衣袋里掏出早已备好的红包,一并塞到了周雨涵手里。
之后,陈国栋又带着周雨涵分别去了大伯和二伯家,一一给长辈敬茶,同时收到了包含祝福的还礼红包。
待这些流程全部走完,这场热热闹闹的婚礼才算真正圆满结束,周雨涵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到了第三天,周雨涵和陈国栋搬到了供销社的宿舍居住——而这正合一大家子的心意。
一方面,周雨涵看着陈家旺时,心中仍有旧日的芥蒂;另一方面,陈家旺也不愿与儿媳同住一个屋檐下。在双方这份默契的共同作用下,小两口顺顺利利住进了供销社的宿舍,开启了婚后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