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筱音听到大长老的话后,明显有些惊讶,但她很快就回过神来,继续说道:“大长老,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玄哥哥啊!当时我去和药王谷合作的时候,遭遇了倭国波多家族的袭击,我的肉身被他们打得粉碎,只剩下一缕残魂苟延残喘。若不是玄哥哥不离不弃,耗费了大量的天材地宝,将我那微弱的残魂炼化成了元婴,恐怕我早已魂飞魄散了。”
阴筱音的声音略微有些低沉,似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
她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而且,我还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药王谷在药灵的带领下,竟然与倭国人暗中勾结,一起算计我们!”
大长老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难以置信。
他的胡须因为愤怒而不停地颤抖着,仿佛随时都会被气炸。
“这帮忘恩负义的家伙!”大长老怒不可遏地吼道,“他们竟然与倭国人勾结,简直是岂有此理!那可恶的药灵,还欺骗我们与他们合作,真是罪大恶极!”
其他长老们也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震惊了,他们纷纷面露怒色,义愤填膺地议论起来。
叶玄见状,冷静地说道:“大长老,当下我们先别着急生气,还是先说说巫族的情况吧。”
大长老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把所有的烦恼和焦虑都吸入腹中一般。
他紧闭双眼,稍稍平复了一下情绪,然后缓缓地睁开眼睛,看着眼前的叶公子,说道:“你说得对,叶公子。我们巫族如今确实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啊。”
大长老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绝望,他的眉头紧紧皱起,似乎承载着整个巫族的重压。
接着,他开始详细讲述巫族所面临的困境。
原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苗疆的蛊族势力如日中天,不断壮大。
而巫族相对于蛊族而言,存在着先天的劣势。
这种劣势源于他们修炼功法的差异。
巫族属于那种后期实力极为强大的种族,然而在元婴期之前,同等级别的巫族弟子与蛊族弟子相比,实力差距明显。
为了缩小与蛊族的差距,巫族不得不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
他们大量炼化恶灵,这些恶灵并非心甘情愿被炼化,而是被巫族强行收服。
通过这种方式,巫族的实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炼化恶灵并非没有代价,巫族弟子在炼化过程中会受到恶灵的反噬。
这种反噬不仅会影响他们的修炼进度,更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久而久之,巫族人的寿命越来越短,甚至面临着灭族的风险。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巫族曾经提议离开苗疆,入世修行,希望能够摆脱蛊族的压制,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然而,这个提议却遭到了蛊族的强烈反对。
蛊族担心巫族一旦离开苗疆,会对他们的统治地位构成威胁,因此坚决不允许巫族离开。
听完大长老的话后,叶玄的脑海中开始飞速地运转起来。
他仔细地思考着大长老所说的话,以及蛊族和巫族入世可能带来的影响。
叶玄深知,无论是蛊族的毒虫还是巫族的恶灵,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极其可怕的存在。
这些东西会引发人们的恐慌和恐惧,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然而,就在叶玄苦思冥想之际,他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他想起小时候来苗疆时,曾经见过一片魔兽森林。
“大长老,我记得小时候来的时候,苗疆不是有一片魔兽森林吗?”叶玄兴奋地说道,“其实,我可以传授巫族一种驯兽的技能。这样一来,巫族就可以用妖兽来代替恶灵,既不会引起恐慌,又能发挥出强大的实力。”
叶玄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接着说道:“不仅如此,巫族弟子炼化心甘情愿的鬼魂时,自身并不会受到任何不良影响。这意味着,在巫族发展的早期阶段,我们完全可以借助驯兽来快速提升实力。毕竟,相较于恶灵,驯服妖兽要容易得多,而且它们所带来的力量提升也相当可观。”
大长老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叶玄的话语,当听到这里时,他的眼睛突然闪过一丝亮光,仿佛瞬间明白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紧接着,他的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显然对叶玄的提议深感认同。
大长老激动地一把抓住叶玄的手,说道:“叶公子,你这个想法真是太绝妙了!以妖兽取代恶灵,既能让巫族弟子获得强大的力量,又能有效避免被恶灵反噬的风险,同时还不会引发外界的恐慌。这简直就是一举多得啊!”
其他长老们也纷纷附和,不住地点头,表示对这个提议的高度认可和赞赏。
他们眼中流露出的不仅是赞同,更有对叶玄的感激之情。
面对众人惊讶和赞叹的反应,叶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他谦逊地说道:“大长老谬赞了,我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而已,巫族所面临的困境,我也希望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既然大家都认为这个方法可行,那我便不再耽搁,现在就将驯兽之法传授给各位。”
话音未落,叶玄双手掐诀,运转体内的灵力。
只见他周身泛起一层淡淡的青光,如同一层薄纱般笼罩着他。
随着他的动作,那青光逐渐汇聚成一道明亮的光束,直直地射向在场的各位长老。
长老们见状,纷纷闭上双眼,静心感受着这道光束中蕴含的驯兽之法的精髓和要点。
片刻之后,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仿佛在瞬间领悟了其中的玄妙。
大长老睁开眼睛,眼中闪过一丝钦佩之色。
他郑重地说道:“叶公子,你的驯兽之法真是精妙绝伦,我巫族定会铭记你的这份恩情。日后若有需要,尽管开口,我巫族上下必当全力以赴,赴汤蹈火在所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