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雏形初现
经过几个月的日夜施工,嫂子布坊终于初具规模。
宽敞的院子里,支起几十架织布机,窗明几净,纱线堆得整整齐齐。
嫂子们第一次看到自己亲手打下的产业,心头都热乎乎的。
三婶抹了把汗,笑道:“咱们这些军嫂也能撑起一座布坊,谁还敢瞧不起!”
二丫兴奋得眼睛放光:“嫂子,等布匹一出,咱们镇上可就是响当当的大户了!”
二、产量试水
布坊开张第一天,嫂子们就分工明确。
有人负责纺纱,有人织布,有人染布,还有人专门做账。
玉华特意请来几位懂行的老师傅,传授布匹的纹理和染色技艺。
一匹匹布料从织机上落下,质地结实、花纹清晰。
嫂子们摸着布料,心里都有底了:这布坊,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成大买卖!
三、意外来客
就在布坊忙得热火朝天时,一个身穿军装的军官带着随行人员走了进来。
他环视四周,点点头:“这就是嫂子布坊?果然气派。”
嫂子们面面相觑,玉华上前行礼:“同志,不知您是——?”
军官自报家门:“我是后勤部的陈参谋,奉命来考察布匹质量。部队正在寻求长期供给布料的合作单位。”
这句话一出,嫂子们心头猛地一震。
军需合同!这是大买卖,更是军嫂们梦寐以求的荣誉。
四、质量考核
陈参谋并不客气,直接抽了几匹布料,拿刀割、拿水泡,还亲手拉扯。
他表情严肃,连连检查。
嫂子们在旁边紧张得手心冒汗,生怕布料出什么岔子。
试验过后,陈参谋终于点头:“质地结实,耐磨不透水,符合军需标准。”
嫂子们心里一颗石头落地,眼睛都亮了。
五、第一笔合同
陈参谋当场宣布:“后勤部决定,先签一份试用合同,由嫂子布坊供应五百匹布,用于秋季军装的制作。如果质量持续稳定,将追加更大订单。”
院子里瞬间炸开了锅,嫂子们又惊又喜。
三婶直接拍大腿:“五百匹!这可是咱布坊开门的第一笔大生意!”
二丫更是激动:“嫂子们能给子弟兵做军装,这买卖值了!”
六、暗流再起
然而,消息一传出,镇子上议论纷纷。
有人羡慕,也有人眼红,甚至有人放话:“王虎不会善罢甘休,这军需合同,怕是要出幺蛾子。”
玉华心里清楚:这只是个开始。
布坊要立稳,不仅靠手艺,更要顶得住外来的压力。
七、玉华的筹谋
夜里,玉华召集嫂子们商议:“这笔军需合同是机会,也是考验。咱们必须保证质量,不准偷工减料,也不能怕辛苦。”
嫂子们齐声应下,人人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
玉华又补充道:“至于王虎,咱们不怕他来硬的,就怕他来阴的。布坊的安全要重视,从今以后,夜里要有人轮流守坊。”
三婶立刻撸起袖子:“谁敢来捣乱?我第一个不饶他!”
八、布坊的喜与忧
第二天,嫂子布坊门口挂起了大红布条,庆祝第一笔合同的签订。
镇上的乡亲们纷纷赶来看热闹,许多人竖起大拇指:“嫂子们真有本事!”
布坊里一片欢腾,可玉华心底却依旧沉着:
这场布坊之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