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订单暴增
经过那次风波,嫂子布坊反而打出了名声。
前来买布的人比以前多了一倍,不光是村里人,连镇上的商贩也来打听。
“嫂子布坊的布结实又好看,赶紧给我留上几十尺。”
嫂子们手里攥着票据,眼睛都笑眯成了一条缝。
可喜事背后是难题:布坊原本一天能织的布,已经远远不够卖了。
三婶急得团团转:“再这样下去,咱们怕是要失信于人啊!”
二、玉华推轮班制
玉华冷静地把大家叫到一起:“咱们人多,但要是一起上阵,不仅忙乱,还容易出错。得分班。”
她提出轮班制:
白天一班,晚上半夜轮一班。
每班都有专人盯质量,宁可少做,也不能出次品。
嫂子们起初犹豫,怕夜里织布太辛苦。
玉华鼓励道:“咱们不是要长年累月这样,只是眼下订单太多,等这阵子过去,就能轻松些。”
三、质量攻坚战
为了确保布的质量,玉华可谓是煞费苦心。她不仅设立了专门的“检验岗”,还制定了严格的“退布制”。每一匹布织好后,都必须由两个人一同仔细检查,只有在确认没有任何问题之后,才能将其入库。
对于这个规定,嫂子们一开始心里都有些紧张,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织的布被退回来。但是,经过一番思考,她们很快就意识到这一制度的重要性,纷纷表示认同:“宁可多费些工夫,也绝对不能砸了咱们的名声!”
从那一天开始,布坊里的气氛变得更加严肃认真起来。嫂子们在织布时,都格外小心谨慎,生怕出现一点差错。而那梭子在织机上穿梭的声音,也变得更加有节奏了,仿佛在演奏一首美妙的乐章。
然而,夜班的工作却比白天要艰难得多。第一晚的夜班,对于嫂子们来说简直就是一场考验。昏暗的油灯,吱呀作响的织机,再加上极度的困倦,让她们几乎无法抵挡睡魔的侵袭。
但是,二丫却咬牙坚持着,她不断地给自己打气:“嫂子说了,咱们一定要熬过去!”说着,她便用冰冷的水洗脸,让自己清醒过来。在她的带动下,其他嫂子们也纷纷效仿,努力克服着困倦,继续埋头织布。
终于,漫长的夜晚过去了,迎来了第二天的清晨。当嫂子们端着一匹匹整齐的布从布坊里走出来时,她们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那种感觉,让她们完全忘记了昨夜的疲惫。
大家相视一笑,异口同声地说道:“嫂子真有办法啊!”
五、嫂子学院的凝聚力
随着分班制的推行,嫂子们开始互相帮助。
白班的人会给夜班的人多留些热饭热汤;夜班的人则早早把布机调好,省得白班再费力。
嫂子学院第一次真正形成了一个紧密的集体。
有人感慨:“从前我们各家过各家的日子,现在倒像一家人了。”
六、布坊扩张的决定
订单依旧在增加,玉华发现:再怎么轮班,空间也不够用了。
“咱们布坊太小,得扩张了!”
嫂子们愣住:“扩张?得要钱啊!”
玉华点头:“所以我们要留一部分利润,不急着分,先攒下做扩张基金。”
嫂子们沉默片刻,随后纷纷点头:“嫂子说咋办就咋办!”
七、王虎的窥视
然而,这一切很快传到了王虎耳里。
他冷笑:“她们还想扩张?呵,等她们钱一凑,我就让她们投不进去!”
王记父子开始悄悄打听嫂子布坊的钱从哪来,企图暗中截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