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馆里的流言
这几日,镇上的茶馆里异常热闹,人们的议论声此起彼伏。有人故作高深地摇头晃脑,说道:“听说嫂子学院的鞋子啊,根本就不是她们自己想出来的,完全是抄袭王记的老方子!”旁边立刻有人随声附和道:“可不是嘛!要不是王记先把这个方子传出来,哪能轮得到她们这些小娘子们出风头啊?”
一开始,一些百姓对这些传言还半信半疑,但随着流言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嫂子学院产生了质疑。有人低声议论道:“这鞋子确实不错,可要是真的是偷了人家的方子,那可就太没意思了。”
玉华在院子里听完探子的回报后,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惊慌失措,而是神情冷静地思考着应对之策。她深知流言蜚语的威力,一旦被众人相信,就会给嫂子学院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然而,她并没有被这些流言所左右,而是坚信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
玉华心中暗自思忖:“既然王记想要玩这一手,那我们就不能坐以待毙。我们要让所有人都看到事情的真相,让那些谣言不攻自破。”
二、镇公所的提议
镇公所的张书记听说此事后,也感到不安。嫂子学院最近做的事情大家都看在眼里,若真被人抹黑,影响可不小。
于是,他提议:“既然有人质疑,不如正大光明搞个‘鞋子比拼’,由大家当场检验,真伪立现!”
消息一出,镇子里沸腾了。
“好!就是要比一比,看看谁的鞋结实!”
“比过之后,谣言就破了!”
王记掌柜一听,心里暗暗窃喜:“比就比,谁怕谁?咱们做鞋几十年,他们不过几个娘子临时弄的,还能赢我?”
三、比拼开始
镇公所前,搭起了高台。
左边摆着嫂子学院的布鞋,右边摆着王记的鞋子。
人山人海围在四周,伸长脖子等着看热闹。
张书记亲自宣布规则:
“一,比耐穿!请两位挑担汉子,一边穿嫂子鞋,一边穿王记鞋,来回走五十里。”
“二,比防滑!把鞋底放在湿滑的石板上,看谁先打滑。”
“三,比结实!鞋子用刀割、用锤砸,看谁先坏。”
四、场面逆转
第一项——挑担走路。
挑夫们来回走,走了几十里,王记的鞋底率先开裂,露出缝线。嫂子学院的鞋子却依旧稳稳当当。
人群哗然:“果然耐穿!”
第二项——防滑。
王记的鞋一踩湿石板,噗嗤一声,挑夫差点摔倒。嫂子学院的鞋子却牢牢贴住地面,稳如泰山。
围观者鼓掌大笑:“这鞋好啊!雨天走路不怕摔了!”
第三项——结实。
铁锤砸下去,王记鞋底瞬间裂开。再看嫂子学院的鞋,砸了三下仍旧坚挺。
全场轰动:“赢了!嫂子学院的鞋子是真的好!”
五、谣言不攻自破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什么抄方子?要真抄了,能比原来的还好?”
“王记这是吃不下去醋,才造谣的吧!”
人群的风向彻底倒向嫂子学院,王记父子脸色铁青,恨不得钻进地缝。
玉华上前一步,笑容温婉,却带着锋芒:“我们嫂子学院的鞋,都是嫂子们亲手一针一线做出来的。我们靠的不是抄,而是心思和用心。王记若有本事,也可以来比工艺,而不是在背后造谣。”
台下一片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