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供销社的局限
手工品在供销社一炮走红,可嫂子们很快发现了问题。
“供销社收价太低了,我们一双布鞋才挣几毛。”
“是啊,咱们的手艺要是能直接卖,肯定值更多!”
嫂子们心里有些不甘,但又担心失去供销社的销售渠道。
玉华听在耳里,心里暗暗盘算:
——不能一直给供销社做“代工”,嫂子们需要自己的名字,自己的品牌。
二、玉华的构想
在一个万籁俱寂的深夜里,玉华独自一人坐在昏黄的灯光下,全神贯注地翻阅着一本陈旧的《人民日报》。突然,她的目光被一篇报道吸引住了,这篇报道讲述了一个关于“青年突击队自创品牌”的故事。玉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兴奋的冲动,她的脑海中瞬间闪过一个念头:嫂子学院也可以有属于自己的品牌!
于是,她迅速拿起一支笔,在一个小本子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几个字:【嫂子牌——手工布艺,品质保证】。这几个字虽然简单,但却蕴含着玉华对嫂子学院未来的无限期望。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房间里,玉华怀揣着那张写有“嫂子牌”的纸,充满自信地走到了大家面前。她郑重其事地对嫂子们说道:“姐妹们,我们不能一辈子都依赖供销社。我们要有自己的名字,让别人一看到我们做的东西,就能立刻知道这是‘嫂子学院’的作品!”
三、嫂子们的讨论
玉华的话音刚落,嫂子们就像炸开了锅一样,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咱还能有自己的牌子?这不是只有城里的大工厂才有的玩意儿吗?”一位嫂子惊讶地说道。
“可不是嘛,我可从来没想过咱们也能有个牌子呢!”另一位嫂子附和道。
“不过,要是真有个‘嫂子牌’,那可真是太洋气啦!”又有一位嫂子兴奋地说。
“对对,到时候我就可以跟别人说,我可是‘嫂子牌’的手艺人呢!”还有一位嫂子满脸自豪地说。
嫂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这个“嫂子牌”的想法让她们既感到新奇又充满期待,仿佛看到了嫂子学院未来的一片光明。
嫂子们越说越兴奋,眼睛里闪着光。
四、第一步:标识设计
玉华提议,先设计一个简单的标识。
有人画了一个“嫂”字的篆体,有人提议画一双布鞋,也有人说干脆用几朵盛开的花,象征嫂子们的团结。
最终,大家投票决定:用一个大大的“嫂”字,中间嵌着一双布鞋,外圈点缀几朵花。
虽然拙朴,却充满特色。
五、供销社的试探
刘光华听说嫂子学院要搞“嫂子牌”,起初很紧张,生怕嫂子们“不依赖供销社”了。
但很快他转念一想:
“嫂子们的东西有牌子,销路更大。只要我供销社能拿到第一手货,照样能赚钱!”
于是他反而支持:“你们放心干,我供销社帮你们宣传!”
六、嫂子们的第一次宣传
在供销社门口,第一次挂出了“嫂子牌”的小布条,上面写着:
【嫂子牌——军嫂手工,结实耐穿】。
路过的群众纷纷围观。
“嫂子牌?这名字有意思!”
“军嫂做的,能不结实吗?”
就这样,嫂子们的布鞋和毛衣卖得更快了。
七、嫂子们的骄傲
那天结账时,嫂子们捧着钞票,眼里不再只是喜悦,而是骄傲。
“咱们不光挣了钱,还有了自己的牌子!”
“以后孩子问起,我就说,这是妈妈做的嫂子牌毛衣!”
玉华望着这一幕,心里感慨:
女人一旦学会自立,就没有什么能拦得住她们。
嫂子学院,正在一步步走出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