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隆重的挂牌仪式
几天后,县妇联的人带着一块崭新的木牌子来了,上面漆着鲜红的大字——
【xx县妇女合作社试点 · 嫂子学院】
王兰亲自带队,在公社大院前举行了简短的仪式。锣鼓一敲,红布一揭,牌子高高挂起。
嫂子们看着那块牌子,一个个心头热血翻涌:她们第一次觉得自己做的事不是偷偷摸摸的“旁门左道”,而是被认可、被支持的大事。
刘翠握着玉华的手,眼眶都红了:“嫂子,咱们出息了!以后谁还敢说咱们乱来?”
人群里更是有人悄声议论:“啧啧,这可了不得啊,县里都点名了。”
二、不同的反应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高兴。
大队书记刘大顺黑着脸站在人群里,心里火气不小。原本他一直想找机会整顿嫂子学院,没想到现在却被县里盖了戳,连妇联的人都来了,这不等于直接打了他的脸?
他忍不住在背后嘀咕:“哼,一个小小妇女合作社,真当能翻天了?以后出了乱子,看她们怎么收拾!”
一些保守的老人也摇头:“女人家就该在家照顾男人孩子,挂什么牌子?丢不丢人啊。”
但更多年轻媳妇眼里却闪着光:“要是嫂子学院真能名正言顺,那咱们以后是不是也能跟着学点手艺?不用一辈子指望男人?”
三、嫂子学院内部的喜与忧
挂牌后的第一天,嫂子学院门口就热闹了起来。
有嫂子抱着孩子跑来报名:“玉华,我也想学缝纫,行不行?”
有大娘提着篮子:“听说你们要开副业?我会点编织,能不能凑个手?”
短短两天,学院的“学员”就多了一倍,院子几乎挤不下。
可随之而来的,是新的问题。
秀芬皱着眉头:“人太多了,咱这小院哪能装得下?再说,东西做出来分给谁,卖给谁?咋算账?”
玉华心里也犯嘀咕。以前人数少,好管好分;如今戴上了“合作社”的帽子,既要应付县里的检查,又得安抚嫂子们的心,若是稍有不慎,就可能出乱子。
四、一块牌子的风波
果不其然,挂牌第三天,大队里就有人找上门。
大队会计冷着脸说:“嫂子学院既然成了合作社,那就得交生产报表,工分分配也要上交给公社统一核算。你们不能自己说了算。”
嫂子们一听炸了锅:“啥?我们辛辛苦苦做的活,还得上交?那咱们算什么?替大队白干?”
刘翠气得当场甩了盆布料:“这还叫合作社?这不是换汤不换药,又要拿咱们当免费的劳动力?”
眼看嫂子们群情激愤,玉华按下心里的火气,冷静说道:“咱们是妇联的试点,不是大队的分队。要交报表,行;可钱和东西,咱们必须有自主权。”
会计冷哼一声:“这事可由不得你们!”
五、玉华的抉择
夜里,嫂子们聚在一块商量对策。有人急得直拍大腿:“要是大队真要插手,那咱们不是刚抬头又被摁下去了?”
玉华沉思良久,眼中闪过一丝坚定:“这块牌子是机会,但也是考验。咱们得主动出击,不光要靠县妇联撑腰,还得自己拿出成绩。只有让大家都看到嫂子学院能带来实打实的好处,他们才不敢轻易插手。”
她顿了顿,语气冷厉起来:“既然是合作社,就先干一票大的,让他们瞧瞧咱们的能耐!”
嫂子们面面相觑,既兴奋又紧张。
嫂子学院,似乎真的要迎来一次“硬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