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者不善
大院的日子刚安稳几天,嫂子学院就迎来了第一拨“不速之客”。
这天上午,嫂子们正忙着裁布、缝边,忽然院门口传来一阵粗声粗气的嗓门:
“哪位是赵玉华?出来说话!”
院子顿时安静下来。嫂子们面面相觑,放下手里的活计。
只见两个陌生男人走进来,一个穿着旧干部装,手里夹着个小本子,像是做记录的;另一个则是一副油腔滑调的样子,腰间别着烟盒,眯着眼四处打量。
“我们是公社派来的,要调查一下嫂子学院的情况。”干部装男人沉声说道。
嫂子们心里咯噔一下:调查?这事儿可不小!
二、刁钻的盘问
赵玉华走上前,神色沉稳:“我是赵玉华,请问两位同志要了解什么?”
干部装男人翻开本子,开门见山:“听说你们女人一个月能分到十几块钱?这些钱从哪儿来的?是不是私下倒卖布匹?或者转手高价卖货?”
嫂子们听得脸色涨红,一个个急得张嘴就要辩解。
赵玉华却伸手拦住,语气坚定:“嫂子学院的账本都在,布匹从供销社正规购买,做的东西也都拿去大院和部队里换。没有半点见不得人的。”
油腔滑调的男人却在旁边冷笑:“嘴上说得好听。女人家能弄这么大动静?怕不是有人在后头撑腰吧?”
他扫了一圈嫂子们,又眯眼补了一句:“要是真有人借嫂子学院名义做私活,那可就是大问题。”
嫂子们气得直冒火,可见赵玉华神色沉稳,硬生生忍住。
三、嫂子们的底气
这时,李翠花再也忍不住,拍着大腿站起来:“同志,你们要查就查,账本在这儿,咱嫂子们的辛苦钱全都一笔一笔写得明明白白!可要是有人冤枉咱们,我们可不答应!”
王桂芝也接口:“对,咱们不怕查,光明正大做事,凭啥让人含血喷人?”
几位嫂子齐声附和,声音洪亮。
那气势,倒让来人微微一愣。
四、赵玉华的“请君入瓮”
赵玉华见状,心里一动,忽然笑了:“既然两位同志是来调查的,那正好。嫂子学院的账簿,我这就给你们看。你们一条一条核对,看看有没有问题。”
她转身把厚厚几本账簿搬到桌上,纸页上写得清清楚楚:
买布多少斤,多少钱,做了什么,卖给谁,换回什么,每一笔都盖着章。
干部装男人翻了几页,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可油腔男人却在一旁挑刺:“哼,写得再清楚,也可能是你们自己做的假账!”
赵玉华眼神一冷,盯着他:“同志,这话可要讲证据。我们嫂子学院从成立那天起,就请了大院里的老会计帮忙记账。要不,咱们把人请来,当面对质?”
油腔男人脸色一僵,支吾了几句。
五、暗流涌动
调查最后,干部装男人把账簿合上,点头道:“账目没问题。嫂子学院能自己开张,还能自力更生,是件好事。”
可油腔男人走时,仍旧丢下一句话:“哼,账上没问题,不代表背后没人撑腰。咱们走着瞧。”
嫂子们心头一紧,纷纷看向赵玉华。
“玉华姐,他这话啥意思?”
“怕不是不甘心,要在背后搞事?”
赵玉华目光坚定:“怕什么?走得正,行得直。要真有人要整咱们,咱嫂子学院就拿实力回击!”
然而,她心里清楚——这第一波“调查”,只是个开始。
真正的麻烦,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