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省军区出手,嫂子学院上升为示范项目
嫂子学院成立不到两个月,社会反响极其热烈。
军属家庭、地方政府、妇联组织纷纷来电,希望“复制经验”,学习运营机制。
就在这时,省军区召开了一次罕见的**“军属就业代表大会”**,邀请各地军嫂、家属代表齐聚一堂,讨论推广模式。
沈知秋,作为“嫂子学院创始人”,被点名发言。
二、首次登台发言,沈知秋讲述初衷
在全场聚光灯下,沈知秋站上讲台,略显紧张,却字字铿锵:
“我们军嫂不是只能守着灶台和信箱。我们可以带娃的手,也能捧起一瓶辣酱、一部手机,挣我们该挣的钱。”
她讲述了从辣酱创业,到嫂子学院的每一步。
当她说起村口那些女人曾经不敢抬头,如今却敢在直播镜头前自信叫卖,台下掌声如潮。
军区政委会后亲自找她谈话:
“嫂子学院,不能只是咱们这一省的事,它得走出去,让更多军属看见希望。”
三、全国妇联关注,嫂子学院或入选试点单位
大会后,媒体再次报道嫂子学院,甚至登上了中央某新闻平台首页。
全国妇联工作组专员亲自打电话来:
“沈同志,你这个学院,有没有兴趣成为妇联‘军属自主创业试点项目’?”
这可是国家级层面的认可!
沈知秋心中百感交集,立即表态:“我们不仅愿意试点,我们愿意带更多军嫂一起干!”
四、嫂子们主动请缨:我们也能教!
随着学院影响力扩大,第一批结业的嫂子学员纷纷表示:
“嫂子你不用事事亲力亲为,我们来教课!”
有的擅长辣酱工艺,有的掌握直播技巧,还有人干脆开始教大家包包子、做凉皮、缝制手工布艺。
嫂子学院突然变得“百花齐放”。
沈知秋决定开启“导师制”:
优秀学员可转岗为兼职讲师;
每月发放讲师津贴;
定期组织教学评比。
她知道,真正能让这个学院长久运转的,不是她一人之力,而是整个群体的自主性。
五、省外试点开始筹备,合作者纷至沓来
就在她忙得不可开交时,邻省A市妇联直接登门:
“沈同志,嫂子学院能不能来我们这办一所分院?我们军嫂太需要这个平台了!”
同一天,b市某高校也主动发来合作申请,希望将嫂子学院纳入**“社会支持型职业教育”**联合课程。
沈知秋面对如潮而来的请求,深吸口气。
她清楚,这是新阶段的开端。
她召集团队,定下三条发展原则:
分院不走“复制贴牌”老路,必须因地制宜;
统一课程标准与输出模式,确保质量;
总院审核授权,保持核心品牌形象。
六、嫂子品牌蜕变,未来规划曝光
为了配合学院走出去,嫂子牌辣酱品牌也开始升级:
包装上印上了“嫂子学院联合出品”;
新上线的“嫂子直播间”,主播不再只有沈知秋,而是各地学员轮流上阵;
甚至还成立了一个“小辣椒电商孵化营”,专门培训电商主播。
周承骁在一次军营会议上骄傲地说:
“我媳妇儿,不光是嫂子,她是军属界的创业旗手!”
七、嫂子学院的精神,开始影响更多家庭
第一批走出学院的嫂子,带回去的不仅是技能,还有信心。
有的在老家开起小作坊;
有的鼓励邻居媳妇们抱团创业;
还有人用学到的知识教村里孩子学拼音。
嫂子学院,从未说过要改变世界,但它正在悄然改变着每一个家庭的命运。
沈知秋看着贴满剪报的墙,坚定地说:
“只要这群嫂子还在学,我就一直教下去。”
本章小结:
家属代表大会召开,嫂子学院成为典范;
全国妇联表示关注,有望纳入国家级试点项目;
分院建设提上日程,嫂子学院走出省界;
学员主动转型讲师,学院实现自我造血;
嫂子牌品牌升级,军嫂力量形成产业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