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炊烟袅袅升起,顾家老宅恢复了些许生气。顾奶奶在沈知秋的照料下已经能睁眼说话,虽然虚弱,但神志清醒。
沈知秋一大早就起来熬药粥,锅灶间飘出淡淡的药香,正是空间药草与米粥同煮的滋养之气。
顾母看着她忙碌身影,心中一阵感慨:“这丫头是真心疼人啊,比咱家亲闺女还亲。”
顾战霆站在一旁,面上冷淡却藏着一抹欣慰。
一、乡间再相见,亲戚刁难起波澜
顾家亲戚陆续赶来探视,顾长顺的媳妇李凤香最是多嘴,她见沈知秋仪态端庄、说话有条不紊,心中早就不顺。
“哟,知秋妹子,这一回来就管东管西,是不是想着以后这顾家老宅你们要说了算?”
沈知秋放下手中碗,语气温和却带着分寸:“大嫂误会了,我只是个晚辈,孝敬奶奶是分内事。顾家是长房管,我和战霆只是客。”
一句话,不卑不亢,不让人揪住话柄,也点出顾家的传统分房规矩。
顾母在旁边听得暗暗点头:这儿媳妇比她年轻,却比她还稳。
李凤香却不罢休,又拐着弯说道:“你这针灸手法这么神,村里哪家要是有病了,你是不是也得出手?”
沈知秋莞尔一笑:“我是军属,在部队帮帮军嫂、照顾自家人尚可,诊病可不敢乱来,误了人事儿是要担责任的。”
她这番话一说,立刻堵住了对方“她能不能给别人治病”的话头。
二、村里人纷纷上门,沈知秋展现格局
顾奶奶病愈的消息在村里不胫而走。
当天上午,村长带着几个村干部主动上门拜访。
“战霆是咱们村走出去的骄傲,现在你这军嫂也厉害啊,把老太太从鬼门关拉回来。你要是能常回来指导咱村办点副业项目,那可是造福乡里啊。”
沈知秋本想低调,但面对村里乡亲的热情,仍客气回应:“村里人好,我愿意帮着想办法。军区那边刚开始手工活项目,如果村里也有妇女想做,我们可以考虑合作模式。”
她说话不急不躁,语气得体,将“副业”与“合作”挂钩,既不承诺,也不拒绝,恰到好处。
村长眼睛一亮,连连点头:“那咱村妇联得好好安排安排,知秋妹子说话真是透着本事。”
这番谈话,让顾母看得眼热,心里盘算着:若真能带动村里搞点副业,日子可就好过多了。
三、顾战霆直面亲情冷暖
这天下午,顾战霆陪沈知秋一起去地头看看老宅后院荒废的菜地。
一路上,他少言寡语。
沈知秋看他心事重重,问道:“你是不是在想你大哥他们的事?”
顾战霆冷笑一声:“我娘跟我说了,这次奶奶要是走了,他们就想分家,把这宅子卖了换钱,说是咱也不常回来。”
“你怎么看?”沈知秋侧头望他。
顾战霆沉声道:“这宅子是我爹留下的,奶奶还在,他们就敢惦记,是想气死她。我不稀罕那点地皮,但不能让他们拿我奶奶当筹码。”
沈知秋点头:“不如我们借机把老宅重新翻修,修得漂亮点。你娘参与进来,借合作办副业的由头,让村干部做见证。他们再想分,就得先问村里人同不同意了。”
顾战霆看着她,眼中终于有了光:“你这脑子……果然是我媳妇。”
四、埋下伏笔:军区合作初探
第二天,沈知秋找到顾母,悄悄交代了一件事。
“娘,您以前不是在缝纫组干过几年吗?如果咱村真想做副业,我能帮您联系上部队那边的供销渠道。比如做手工布艺、棉鞋、小包、孩童衣服等,都能送去军区销售。”
顾母一惊:“这……行得通?”
“只要您愿意牵头,把村里巧手的妇女组织起来,后续我来铺路。村干部也会支持。”
顾母听完,眼中闪着兴奋和跃跃欲试的光:“我年纪也不算大,要是真能干成一件事,也算给你奶争口气!”
本章小结:
顾家亲戚初现分家之意,沈知秋不卑不亢应对;
她以大局思维赢得村长信任,初步提出副业合作;
与顾战霆定下翻修老宅、借力村干部之计;
顾母被她点燃斗志,军区副业计划乡村试点悄然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