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过去,嫂子学院车间里最后一针落下,二百件成品夹克被整齐装箱、封好箱签,送上卡车。
车间外,秋风带着凉意,可嫂子们的脸都是热的。
“首批验收货,提前交。”
赵玉华拍了拍车门,那一刻,大家心里涌起一种说不出的畅快——这不仅是赶工的一部分,更是给外贸公司和所有看笑话的人一个预告:嫂子学院的速度,不是开玩笑。
首批货发出前,赵玉华悄悄给省城《工农报》的记者寄了一封信,信里详细写了嫂子学院接单的过程、难度,以及她们如何昼夜赶工、克服技术难关。
记者接到信后立刻来了兴趣——“军嫂集体接大单,三十天做五千件?这可是头条新闻!”
于是,在第一批货送往外贸公司验收的同一天,一辆带着“工农报”标志的小吉普悄悄停在了嫂子学院的门口。
这边嫂子学院送货,那边国营一厂的厂长和刘厂长的人马却有点坐不住。
“她们居然做得出来?”
副厂长皱着眉头:“要是提前交货,我们那点挖苦、安排的暗招就全废了,还得丢脸。”
有人提议——想办法让验货卡在质量上。
于是,国营厂的人暗中托人给外贸公司通风:“嫂子学院的质量不稳定,你们得仔细挑。”
外贸公司的仓库里,光线有些昏暗,但这并不影响副经理和几个质检员的工作热情。他们围在首批货物旁边,认真地检查着每一件夹克。
副经理小心翼翼地翻开一件夹克,仔细查看缝线、拉链和口袋等细节。他的动作轻柔而专业,仿佛手中的夹克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嗯,针脚还行,就是这边线头长了点。”一个质检员突然挑起眉毛,指着夹克上的一处线头说道。
赵玉华站在一旁,她不卑不亢地回应道:“外贸出口的要求,我们比你们更熟悉。线头长三毫米在允许范围内,这是出厂后再统一修剪的批次工序,不会影响验收。”
赵玉华的声音平静而坚定,透露出她对产品质量的自信和对工作的专业态度。她的回答让质检员们有些意外,但他们也无法反驳,因为赵玉华说的确实是事实。
记者在一旁默默地记录着这一幕,她的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她知道,这才是新闻的真正看点:当对手试图打压你时,你能够用实力和专业知识顶回去,展现出自己的底气和自信。
验收完成后,副经理没办法,只能签字收货,还嘴硬道:“剩下的四千八百件,可别掉链子。”
赵玉华淡淡一笑:“您就等着提前收货吧。”
回到车间,嫂子们听到消息,全都像打了鸡血一样——
“收了?签了?那咱们得再快点,让他们闭嘴!”
车间里的机针声,比前几天更密集、更有节奏。
国营厂的人虽然没能卡住首批货,却并不死心,他们开始打听嫂子学院的供布渠道,想在面料运输上做手脚。
赵玉华也不是没防备——她提前把剩下的布料和辅料全部调到厂里,哪怕外面风云再起,也能继续生产。
记者在厂里走了一圈,看到嫂子们在夜班时一边做工,一边哼歌打节拍,心中已经有了文章标题——《嫂子学院:三十天硬仗,女兵作风制胜》。
嫂子学院的反击棋,已经走到关键一步。
提前交货,不仅是交差,更是抢回主动权的信号。
而外面的暗潮,正一步步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