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订单的合格率让外贸公司高层刮目相看,可这份认可,在某些人眼里却像刀子一样扎心。
业务二科的孙科长与制衣厂刘厂长在茶楼对坐,低声交换情报。
“她们手快是快,可在出口博弈里,光快没用。”
刘厂长抿了口茶:“你意思是——从源头上断她们的布料?”
“正是。”
几天后,嫂子学院的仓库管理员突然接到通知:原定的外贸布料运输延迟半个月,原因是“火车调度问题”。
可赵玉华在运输站托关系一问,才知道那批布早就到了,却被临时改了去向——转给了省里的另一家厂。
嫂子们急得团团转:“没布,订单咋做?”
赵玉华眯着眼,心里有数——这就是掐断命脉的招数。
她立刻分两路:一边去轻工局找人协调,一边派马兰去本地布匹市场,用现金收一批备用布料应急。
“就算颜色和原料不全一样,也要先把样品赶出来。”
刘厂长不仅私自挪动了布料,甚至还开始在外贸公司散布谣言:“嫂子学院的工人技术很不稳定啊,听说有人把活拿回家去做,这样一来质量可就难以保证喽。”
这些话很快就传到了副经理的耳朵里,他对此非常重视,特意找来一批嫂子学院生产的成衣进行抽检。经过仔细检查,发现这批成衣的质量并没有问题。
然而,就在副经理快要松一口气的时候,他却在两件衣服里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两件衣服上的暗记绣法竟然不一样!
这个发现让副经理心中的疑虑更重了,他不禁想:“难道这些衣服真的是外包给其他人做的?”
面对这样的质疑,赵玉华并没有慌张,她耐心地向副经理解释道:“副经理,您别担心,这不同的绣法其实是因为嫂子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所以才会出现一些差异。但请您放心,我们用的线料都是合格的,而且衣服的结构也是完全一样的。”
赵玉华心里很清楚,这种质疑并不会因为她的一次解释就轻易消失。但她也毫不畏惧,心想:“既然有人敢玩这种阳谋,那咱们就用明刀来应对吧!”
赵玉华决定举办一次外贸制衣现场观摩会,邀请外贸公司、省城报社记者、轻工局干部到嫂子学院车间参观生产流程。
从布料裁剪、缝制、熨烫到暗记绣花,每一步都公开透明,让他们亲眼看嫂子们的手艺。
观摩会当天,车间机器嗡嗡作响,嫂子们配合得如同一支军队。
副经理看得频频点头,记者当场拍照记录:“地方女红队的出口工艺不输国营厂!”
消息传回刘厂长那边,他脸色铁青。
孙科长却冷笑:“让他们风光几天,出口博弈可不是一锤子买卖。下一轮,我让他们接一单没人敢接的活,让他们自己把自己拖死。”
嫂子学院表面赢了这一回合,可赵玉华心里明白,对手的牌还没出完。
出口的世界,比她想象的更像战场——刀光剑影全在看不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