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知秋村的田野上绿意盎然,五户农户的试点基地已初具雏形。辣椒、空心菜、豆角长势良好,尤其是那一片反季辣椒田,叶厚果壮,红艳欲滴。
沈知秋一早刚从空间出来,还未换下沾着泥土的布鞋,村支书李德贵便匆匆跑来,满头大汗:
“知秋,快换身衣服!县里领导说要来视察,说是啥子军供试点要调研,还说县委书记都要来!”
沈知秋心头一凛。她知道,军供项目牵动着上层神经,尤其她又提交了改良反季辣椒的数据报告,这种事情一旦被上面重视,可不仅仅是“种地”这么简单了。
她迅速洗了把脸,换上一件干净的素色蓝布衫,扎好辫子。
“走吧叔,我去田里等着。”
—
上午九点,一辆吉普车停在村口。车上下来三人,带头的是一位五十岁上下、穿着灰色中山装的男人,精神矍铄,气场强大。村干部一眼认出,是县委书记沈万林。
陪同的还有县农业局的张科长、县武装部一位军需官。
李德贵上前迎接,紧张得都忘了招呼话:“几位领导好!这是……我们村军供基地的沈知秋,小沈同志。”
沈万林看向沈知秋,眉头一挑。
一个年轻女子,年不过二十出头,却站姿稳当,目光沉静。他微微颔首。
“听说你们村这军供种植搞得不错,我们来实地看看。”
—
视察从试验田开始。
沈知秋提前将五块地分别贴了说明:辣椒、黄瓜、豆角、空心菜、西红柿。每块地旁边摆着对照图——传统种法 VS 她的“改良技术”:行距大、水控施肥、虫害网罩分时覆盖。
张科长拿着她画的“简易种植流程图”,惊讶道:
“这不就是我们农科站去年研究未果的那套‘反季蔬菜轮种法’?你是从哪学来的?”
沈知秋不急不躁,笑道:“读书的时候学过些农业技术,也请教过省里的培训课老师。改了又改,这才试成。”
沈万林没说话,只蹲下身仔细看了一株辣椒苗,用手指轻轻掐了掐茎部,再看挂果、摘叶层次,忽而点头:
“叶面密实但通透,果实集中挂在第三节以上,这不是一般经验农户能调控出来的。”
“你这个辣椒,是哪个品种?”
“自主试育的,不是市场买来的。”
—
接着,沈知秋带他们参观了一处小型配套“循环水池”,她用老水缸改造出储水系统,并连着雨水收集槽,让农户能精准灌溉。
“这东西我们县农技站想推了三年,都没人真落地,她倒先搞成了。”张科长忍不住感叹。
而县武装部军需官,早就在辣椒田边蹲了下来,用袖子抹了下辣椒皮,再看颜色、弹性:
“这批要是真能稳定供货,战士吃菜质量能提高一大截。”
—
走了一圈后,沈万林忽然开口:
“小沈,你这个试点,不该只在知秋村搞。”
“什么?”
“你的这套改良方案、反季轮种、精准灌溉、集体管理……我提议,立项为县军供蔬菜种植推广试验区,先从你村试点扩至五个村。你来当技术指导。”
沈知秋一怔。
她一个重生人,才刚想改变一家命运,没想到这么快,就被“推”上了更大的平台。
她强自镇定,问得专业:
“如果扩村,是否可以让我统一种苗、肥料调控?否则结果会不一致。”
沈万林哈哈一笑:“可以,你全权主导。农业局和武装部全力配合。”
—
就这样,一场临时视察,把她彻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农户到项目负责人,从一个小媳妇到县农业骨干,“沈知秋”这个名字,第一次被县文件写了进去。
当天晚上,顾战霆回到家,看到她坐在小桌前抄笔记,身边摞着厚厚一叠资料、土样、叶片标本,还有张标着“军供蔬菜推广计划草案”的纸。
他走过去,从她背后轻轻环住她:“你怎么越来越不像个小媳妇了?”
沈知秋没回头,只笑:“那你要习惯,以后你媳妇,可能不止是你一个人的沈知秋。”
顾战霆捏了捏她的手,声音低哑:
“你是什么人我都认,前提是……你还肯留在我身边。”
她的手指顿了顿,反握住他的掌心,轻声说:“只要你不怕被我拖下水。”
他低头吻她的发顶:“我只怕你飞太高,我追不上。”
—
本章小结:
县委书记沈万林突击视察,惊艳于沈知秋的改良种植;
她的技术被提议全县推广,试点项目上升为县级试验区;
沈知秋首次获得“技术负责人”身份,从农妇走向核心;
顾战霆察觉妻子身上的变化,感情进一步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