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完法则无序宇宙后,太初鼎的多元平衡图谱已覆盖七大宇宙,每个宇宙的核心法则与境界体系都被清晰记录。但新的问题随之浮现:这些宇宙的法则虽能通过太初鼎暂时共鸣,却缺乏稳定的连接枢纽,稍有波动就会出现“法则对冲”——镜像宇宙的气感境频率与无婴宇宙的金丹境法则碰撞时,曾导致一处跨界通道坍塌,波及周围三个小世界。
“必须建立‘多元平衡枢纽’。”林尘站在太初鼎中央,盘古形态释放的开天秘术正维持着各宇宙法则的临时平衡,“这个枢纽要像一个精密的齿轮组,既能让不同宇宙的法则独立运转,又能通过‘共通节点’相互联动——而气感境的感知,就是构建这个枢纽的基础材料。”
气感境修士的“无向感知术”在此时展现出关键价值。阿竹与法明带领的气感境小队,尝试用跨宇宙感知连接镜像宇宙与无婴宇宙:阿竹的内感知深入镜像宇宙的气感本源,法明的外感知则锚定无婴宇宙的金丹法则,两人的感知在太初鼎的引导下交织成“感知丝线”,丝线中段形成一个旋转的平衡节点,成功让两种差异法则稳定共存。
“这只是两人的共鸣,要连接七大宇宙,需要更庞大的感知网络。”苏瑶的银绿色星环投射出网络蓝图,“每个宇宙需要至少一百名气感境修士作为‘感知锚点’,气感境初期负责传递基础频率,气感境中期负责强化节点稳定性,气感境大圆满则作为网络的核心枢纽,协调所有感知的流向。”
来自南疆的气感境大圆满修士阿蛮,成为首个核心枢纽的试炼者。她的感知本就能与植物产生深度共鸣,在太初鼎的加持下,这种共鸣扩展到跨宇宙层面:她能清晰“听”到镜像宇宙气感境的内感知波动,也能“看”到无婴宇宙金丹法则的流动轨迹。当七大宇宙的感知锚点同时向她传递信号时,她的灵觉没有混乱,反而像蛛网般将所有信号分类整理,再按平衡比例分发回各宇宙。
“就像同时用七张嘴说话,又用七只耳朵倾听。”阿蛮结束试炼后,灵觉范围扩张了百倍,甚至能模糊感知到其他宇宙修士的修行状态,“气感境的终极,或许不是感知的强弱,而是容纳差异的广度。”
枢纽的构建并非一帆风顺。在连接渡劫百境宇宙时,其细密的子雷劫感知与万界的雷劫感知产生剧烈冲突,三十名气感境中期修士的感知丝线被震断,灵觉暂时失灵。林尘立刻让阿木的合道境法则介入,将冲突的感知拆解成七十份“子感知”,每份子感知对应一个宇宙的特性,再通过气感境大圆满修士的核心枢纽重新融合——这种“先分后合”的方法,成功化解了冲突,还让感知网络具备了自我修复能力。
三个月后,多元平衡枢纽初步成型。太初鼎悬浮于枢纽中央,七大宇宙的法则通过气感境感知网络相连,在虚空中形成一个七彩的“平衡轮盘”:轮盘转动时,各宇宙的法则按比例相互流通,镜像宇宙的气感本源滋养着无婴宇宙的金丹法则,渡劫百境宇宙的分段雷劫则为法则无序宇宙的随机法则提供了稳定节奏。
一位来自渡劫百境宇宙的修士,通过枢纽传递来体验:“现在我们的子雷劫中,多了万界雷劫的爆发力,突破速度提升了三成,却没有失去循序渐进的本质。”无婴宇宙的修士也反馈,他们的金丹法则在镜像宇宙气感本源的影响下,开始具备微弱的感知能力,弥补了魂核的缺陷。
气感境修士在网络中的成长同样显着。参与构建的气感境修士,无论初期还是大圆满,灵觉中都多了一丝“多元印记”,这种印记让他们能在任何宇宙中快速适应法则环境。阿竹甚至跳过气感境后期,直接突破至气感境大圆满,她的内感知已能同时连接三个宇宙的气感本源。
林尘望着运转的平衡轮盘,知道这只是多元融合的开始。太初鼎传递来新的预警:轮盘边缘出现了细微的能量流失,这意味着还有未被发现的宇宙或法则,在影响着多元平衡——而这些未知的存在,很可能就是混沌侵蚀的最终源头。
阿木的合道境法则在枢纽的滋养下,与七大宇宙的平衡之道产生共鸣,道果中混元境的法则轮廓愈发清晰。他能感觉到,当枢纽完全稳定的那一刻,就是他突破的时机。
多元平衡枢纽的消息传遍万界,气感境修士的地位空前提升,越来越多的低境界修士明白:修行之路没有高低之分,每个境界都是平衡之道不可或缺的一环。而林尘与苏瑶则站在轮盘前,等待着枢纽带来的下一个挑战——也是通往终极平衡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