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工作是缓慢而痛苦的,如同在破碎的镜子里艰难地拼凑昔日的倒影。人类信息泡内部,能量优先供应给核心区域的稳定和基本生命维持,大部分虚拟区域依旧处于黯淡和破损状态,像一道道尚未愈合的伤疤,无声地诉说着那场战争的惨烈。
张诚、苏星河等人几乎是不眠不休地投入工作,协调资源,解决一个个因结构损伤而突然爆发的危机。也正是在这片忙碌与压抑并存的氛围中,一个熟悉却又令人瞬间紧绷的存在感,毫无征兆地再次降临。
没有能量波动,没有信息涟漪,就如同水滴融入大海般自然,“观察者”那纯粹中性的意识投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经过紧急加固的核心决策层虚拟空间内。它的出现,让正在讨论能源分配方案的张诚、苏星河和陈明远瞬间僵住,连通过远程连接参与会议的林浩的投影都凝固了一瞬。
空气 仿佛再次凝结。
“观察者”的形态依旧模糊,难以界定,但这一次,它散发出的信息流似乎有了一丝极其细微、难以捕捉的变化。那并非情绪,更像是一种……基于绝对理性计算后产生的、对特定结果的“确认”与微调后的“评估”。
【记录更新。】
熟悉的中性声音直接在意识核心中响起,不带任何波澜。
【概念体:人类(临时标识)。事件:成功抵御‘编织者’集群标准清扫协议。执行单位:编号734区域清理网络。抵抗方式:逻辑层面定向高阶扰动。评估:有效,且具备一定创新性。】
这段信息如同冰冷的流水滑过,但紧接着的内容,却让所有人的意识核心为之一震。
【基于此次事件结果及抵抗手段分析,文明评级修正。由‘观察级’提升至——‘扰动级’。】
“扰动级?”苏星河几乎是下意识地在加密的内部频道里低语,带着难以置信的惊讶。他们之前只是“观察”的对象,如今,却因为成功“扰动”了那个庞大的清理系统,而获得了“晋升”?
然而,“观察者”接下来的信息流,瞬间冲淡了这丝微不足道的“喜悦”。
【警告。】这两个字带着前所未有的重量,仿佛直接烙印在意识之上。【此次抵抗行为及其达成的效果,已引起 更高逻辑层级的关注标记。未来与系统及其衍生单位的互动模式,将基于新的评级进行调整。】
它顿了顿,似乎在选择最精确的表述。
【这意味着,‘收割者’本体意识 ,或其直属的、高于‘编织者’序列的清理机制,将有可能将你们列为优先观察目标,或……优先处理目标。风险概率,显着提升。】
优先处理目标!这几个字如同冰锥,刺穿了刚刚因为幸存而凝聚起的一丝暖意。
但“观察者”的信息流并未结束,最后传来的一段,却蕴含着更加复杂难明的意味。
【赠言:生存,即是不断在规则的边缘试探与平衡。你们,证明了‘扰动’的价值。信息交互完毕。】
话音落下,“观察者”的投影如同它出现时一样,悄无声息地开始消散,仿佛从未存在过。
核心决策层内,陷入了长时间的死寂。
“观察者”走了,但它留下的信息,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滔天巨浪。
“它……它刚才是不是……带着一点‘赞赏’?”林浩的投影第一个打破沉默,语气充满了不确定和荒谬感。他无法理解那种超越情感的存在为何会有这种“倾向”。
“不是情感意义上的赞赏,”苏星河迅速调取并回放分析刚才“观察者”信息流的每一个细微参数,“更像是一种……对‘符合预期之外变量’的确认和记录。我们的行为,在它的评估体系里,从‘无意义噪音’变成了‘有价值的扰动’。”他指向一段能量频谱的微妙偏移,“看这里,这段信息编码的冗余度比以往高出0.003%,这在其绝对高效的通讯模式中是极不寻常的,可能……可能是一种极致的克制下,无意间流露的‘关注’?”
“先不管它是否‘赞赏’!”陈明远的信息流带着明显的焦虑,“重点是警告!‘优先处理目标’!我们刚刚从‘编织者’的爪牙下捡回半条命,现在却被告知可能引来更可怕的东西?!这算什么‘晋升’?这简直是催命符!”
张诚始终沉默着,手指 敲击着 桌面,目光深邃。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它说,‘生存,即是不断在规则的边缘试探与平衡’。我们之前的‘潜隐’,是试图完全避开规则,结果证明失败了。而这次,我们无意中‘试探’了规则的边缘,甚至用‘文明之问’短暂地‘扰动’了它,虽然代价惨重,但我们活了下来,并且……获得了新的‘评价’。”
他看向苏星河和林浩:“‘扰动级’……这个评级意味着什么?除了风险,是否也意味着……某种‘资格’?或者说,‘权利’?”
苏星河若有所思:“根据它提到的‘未来互动模式将发生变化’,或许……我们不再是被动等待清理的观察样本了。我们可能……拥有了某种程度的‘对话’资格?尽管这种‘对话’可能伴随着更高的风险。就像……就像一只蚂蚁,突然学会了使用火,虽然可能烧到自己,但也引起了造物主的重新审视。”
林浩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也就是说,我们捅了马蜂窝,但也让蜂后注意到了我们这只‘特别’的蚂蚁?危险,但也可能是机会?总比被无声无息踩死强!”
陈明远摇头:“机会?我们拿什么去应对‘高于编织者序列’的清理机制?‘文明之问’不可能再用第二次!而且观察者明确说了,会引起更高层级的关注!我们这是在玩火!”
“观察者”再现及带来的信息,被严格控制在小范围高层内知悉。但那种凝重的氛围和隐约流传的“评级提升”、“更高风险”等碎片化信息,还是在残存的文明网络中引起了一阵不安的涟漪。
在一个临时搭建的、用于疏导心理的“心流”共享空间里,艾琳娜感受到了网络中弥漫的焦虑。她没有透露具体信息,而是引导着参与者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观察者”最后的那句“赠言”上。
“规则的边缘……”一位曾经的历史学家(其大部分研究成果已湮灭)低声重复着,“我们的先辈在三维宇宙,不也是一次次试探物理规则的边缘,才得以存续和发展吗?从使用工具,到探索星空,再到我们如今的形态……生存,似乎确实伴随着对边界的挑战。”
另一位年轻的工程师接口,他的信息流还带着失去导师的悲伤:“可是,这次代价太大了……我们还要继续‘试探’吗?”
艾琳娜轻轻引导着“心流”的流向,让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意念传递开来:“我们并非主动寻求冒险。是危险找上了我们。‘观察者’的话提醒我们,绝对的躲避并非生存之道。如何在‘试探’与‘平衡’间找到我们自己的路,这才是我们接下来必须面对的课题。我们失去了很多,但也证明了我们拥有……让更高存在不得不重新评估我们的力量。”
这种解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恐慌,将注意力从纯粹的恐惧,引导向了更深沉的思考与责任。
深夜(虚拟时间),张诚独自一人站在修复中的观测平台,望着外部那片尚未清理干净的、“编织者”残骸形成的星尘带,以及更远处深邃未知的灵界。
“观察者”的话在他脑中回响。“扰动级”……“优先处理目标”……“试探与平衡”……
他意识到,人类文明站在了一个全新的十字路口。继续像过去那样试图彻底隐匿,已被证明无效且被动。而盲目地“扰动”和“试探”,则可能招致更迅速的毁灭。
“我们需要的,不是恐惧,也不是莽撞。”张诚在心中对自己说,“而是理解。理解‘规则’到底是什么,理解‘收割者’系统的运行逻辑和边界,理解我们自身作为‘扰动源’的特质和潜力。”
他转过身,意识连接上了苏星河和林浩。
“苏老,我们需要成立一个新的部门,暂定名为‘边界研究所’。”张诚的信息流坚定而清晰,“首要任务,集中所有从‘编织者’残骸中解析出的数据,结合‘文明之问’的经验,全力研究‘收割者’系统的行为逻辑、技术边界以及可能的‘规则漏洞’。我们要知道,什么样的‘扰动’是有效的,什么样的‘试探’是会引来灭顶之灾的。”
“林浩,‘边界研究所’需要一支精干的、擅长隐匿和信息感知的侦查队伍。你们的任务不是战斗,是观察、是聆听、是尽可能安全地收集关于灵界、关于其他可能存在文明、关于‘系统’的一切信息。我们需要更广阔的情报来源,不能只依靠‘观察者’偶尔的‘恩赐’。”
他又联系了陈明远:“陈议长,内部的思想工作需要调整。我们不能隐瞒风险,但更要强调责任与智慧。告诉所有人,我们赢得了一次喘息,但进入了更危险的游戏。生存不再是本能,而是一门需要极致智慧和谨慎的艺术。”
“观察者”的再现,如同一道冰冷的警钟,也是一声模糊的号角。它宣告人类文明被动挨打的时代或许结束了,但同时也踏入了一个更加危机四伏、需要如履薄冰般在刀尖上舞蹈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