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诚在央视《面对面》的采访,如同一道强劲的冲击波,其能量层层传递,最终在他那片偏远的黄土高原家乡,汇聚成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实实在在的荣耀风暴。这风暴,不再是停留在电视屏幕和报纸版面上的虚名,而是化作了各级领导的亲切慰问、实实在在的政策倾斜,以及真金白银的奖励,深刻地改变了张家乃至整个村庄的命运轨迹。
央视采访播出后的第三天,半山村这个往日里鸡犬相闻、静谧得几乎被外界遗忘的小村庄,突然变得“敏感”起来。先是乡里的通信员骑着摩托车,颠簸着赶来,通知村支书和张建军,近期可能有“重要领导”前来视察,要求村里做好接待准备,尤其要确保张诚家院落和周边环境的整洁。
消息像长了腿,瞬间传遍了全村。村民们议论纷纷,猜测着会是多大的领导。有见识的老人咂摸着嘴:“怕是县太爷要来吧?诚娃子这可是给咱张家沟挣了天大的脸面了!”
张建军和李秀兰既激动又有些手足无措。他们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见过最大的官也就是乡长。如今这阵仗,让他们心里直打鼓。爷爷张满仓倒是沉得住气,磕了磕烟袋锅子,对儿子说:“慌啥?咱一不偷二不抢,是娃争气。领导来了,有啥说啥,实诚点就行。”
接下来的两天,村里组织人手,将通往张诚家的那条主要土路平整了一番,各家各户也自觉地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一种混合着期待、荣耀与些许紧张的气氛,在村庄上空弥漫。
终于,在一个秋高气爽的上午,一支由七八辆黑色轿车组成的车队,卷着黄土,缓缓驶入了张家沟。打头的是县里的开道车,后面跟着的车辆,牌号一个比一个显赫。村民们早早被组织在路旁,好奇而又拘谨地张望着。
车队径直开到了张诚家那略显朴素的院落门前。车门打开,下来的一行人,让远远围观的村民们倒吸了一口凉气!
走在最前面的,竟然是 陇原省 分管科教文卫的 副省长!紧随其后的,是张诚家乡所在 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市长,再后面是 县委书记、县长,以及市县两级的教育、科技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乡党委书记和乡长只能陪在末尾。这一行人,几乎是当地党政系统最高级别的组合!
省电视台、市电视台、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们长枪短炮,早已严阵以待。
副省长笑容和蔼,首先与迎上来的张满仓、张建军等人亲切握手。“老人家,辛苦了!培养了一个好孙子啊!为我们省,为我们国家争了光!”副省长的声音洪亮,带着浓浓的赞赏。
张满仓激动得嘴唇哆嗦,只是连连说:“领导好,领导好,娃自己争气,是国家培养的好……”
领导们被簇拥着走进堂屋。原本还算宽敞的堂屋,顿时显得有些拥挤。墙上那张泛黄的家谱和毛主席像,与眼前这些气度不凡的领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没有过多的寒暄,慰问很快进入了实质阶段。副省长代表省委、省政府,首先宣布了对张诚同学的家庭奖励:人民币十万元整! 一个装着巨大模拟支票牌的红盒子被郑重地交到了张建军手中,上面清晰地印着金额和落款。闪光灯顿时亮成一片。
张建军的手有些颤抖,和李秀兰一起接过了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十万元!这对一个普通农家来说,是一笔想都不敢想的巨款。
但这仅仅是开始。
市委书记接着表态,声音铿锵有力:“张诚同学的成功,是我们全市人民的骄傲!他的事迹,充分说明了我们这片土地人杰地灵,重视教育的传统薪火相传!为了给张诚同学的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也为了表彰他们培养英才的功绩,市委、市政府决定:
第一,立即将通往张家沟的这条主要道路,列入本年度‘四好农村路’优先建设项目,投资硬化、拓宽,直接修到张诚家门口!确保今后无论晴雨,出行畅通无阻!
第二,由市、县两级财政出资,为张诚家重新规划设计并建造一栋符合现代居住需求的新房!要体现我们对知识、对人才的尊重!图纸会征求你们家人的意见。”
县委书记立刻补充:“我们县里还会配套跟进:
第三,为张家沟村优先接通稳定高速的宽带网络,让村里的孩子们也能便捷地接触外界信息,激发学习热情!
第四,设立‘张诚教育基金’ ,县财政先期注入五十万,用于奖励本县优秀学子,资助贫困学生,营造全县崇文重教的良好风气!”
乡党委书记也赶紧表态,将在新农村建设、农业技术扶持等方面,对张家沟给予最大程度的倾斜。
这一项项具体的、带着真金白银和政策含金量的承诺,不仅让张建军一家懵了,连周围的村干部和村民们都听得目瞪口呆!修路!建房!通网络!设基金!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而且是不停地掉!
这已经不仅仅是对张诚个人的奖励,更是试图通过他这个标杆,改善一方环境,激励一代后人。领导们的思路很清晰: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借此机会,夯实本土人才培养的土壤。
政府的慰问车队尚未离开,另一拨人已经闻讯而至。他们是嗅觉敏锐的当地企业家。
首先到来的是 “陇鑫能源集团” 的董事长王总。陇鑫集团是本地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主营煤炭和新能源开发。王总身材微胖,笑容可掬,他带来的是一张 二十万元 的现金支票。
王总握着张建军的手,热情洋溢,“恭喜恭喜啊!张诚同学真是我们陇原的骄傲!我们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也离不开未来像张诚这样的人才!这点心意,一是表示祝贺,二是希望略尽绵薄之力,改善一下二老的生活。也希望将来张诚学成归来,能记得我们家乡的企业,多指导,多合作!”话语间,既有沾光的荣耀感,也隐含了对未来潜在关系的投资。
王总前脚刚走, “西凉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的总经理马总又到了。西凉农业是省内知名的农产品深加工和销售企业。马总带来的同样是 二十万元 的贺礼。
“我们搞农业的,最佩服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马总言辞恳切,“张诚同学这种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跟我们企业追求技术创新的理念是一致的!这笔钱,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也希望借此机会,表达我们企业对科技、对教育的支持!另外,我们公司愿意包销咱们张家沟符合标准的特色农产品,价格从优,帮助乡亲们增收!”这不仅送了钱,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合作意向。
最后一位到来的,是 “金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的老板赵总。金城建筑在本市承揽了不少项目。赵总更为直接,奉上了 十万元 现金。
“我是个粗人,不会说漂亮话。”赵总嗓门很大,“但我佩服有真本事的人!张诚同学给咱老家争了脸,我老赵佩服!这点钱,给家里添置点东西,或者给娃将来读书用!以后家里房子要盖要修,只管开口,我老赵包了,绝对用最好的材料,最好的工人!”他的表达带着江湖气,却更显直白和实在。
短短半天时间,除了政府的十万元奖励,张家竟然收到了来自三家本地知名企业共计 五十万元 的“贺礼”!加上政府的十万,便是六十万巨款!这还不算那些修路、建房的实物承诺。
张建军和李秀兰彻底被这阵势吓住了。他们一辈子勤恳劳作,省吃俭用,何曾见过这么多钱?面对企业家们递过来的支票和现金,他们本能地想推辞,却被对方和旁边陪同的乡领导劝住了。
“建军,这是企业家们的一片心意,是对张诚成就的认可,也是对咱们地方教育的支持,你就收下吧!”乡党委书记低声劝道。
“是啊,张兄弟,这都是干干净净的贺礼,您就放心收下,改善生活,培养磊磊,也让诚娃在外面没有后顾之忧!”王总也劝说着。
最终,在众人的劝说下,张建军颤抖着,代表家庭收下了这沉甸甸的六十万元。他感觉手里的不是支票和现金,而是儿子用智慧和汗水换来的、足以压弯脊梁的荣耀与责任。
喧嚣持续了一整天。直到夕阳西下,领导和企业家们的车队才陆续离去,留下了一村的议论纷纷和张家满屋的“战利品”——巨大的模拟支票牌、装着现金的信封、以及各种精美的礼品。
院子里终于安静下来。爷爷奶奶坐在门槛上,望着堆在堂屋桌子上的那些东西,依旧觉得像是在梦里。张建军和李秀兰看着那笔巨款,激动之余,更多的是茫然和无措。
“爸,妈,这钱……”李秀兰看着丈夫,心里不踏实。
张建军沉默了很久,才缓缓开口:“这钱,是诚诚挣来的脸面换的。咱们不能乱花。除了必要的开销,大部分得给诚诚留着,他将来做研究,花钱的地方多。还有磊磊的教育……剩下的,看看能不能在村里做点啥,帮衬一下乡亲们。路要修了,房子也要盖了,这都是托了诚诚的福,咱们得知足,不能贪心。”
爷爷张满仓点了点头:“建军说得对。财帛动人心,咱庄户人家,本分不能忘。这钱是福气,也可能是考验。怎么花,得心里有杆秤。”
他们决定,先将钱存入银行,从长计议。对于政府和企业的厚爱,他们内心充满了感激,但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们知道,从今往后,他们这个家,不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农家,而是承载了太多目光和期望的“标杆”。
夜幕降临,张家沟重归宁静。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村庄的命运,从今天起,已经悄然改变。一条更宽阔平坦的路即将延伸进来,一栋崭新的房屋将拔地而起,高速网络将连接外界,教育基金将激励后人。而这一切改变的源头,都源于那个此刻正在千里之外的上海,可能正伏案疾书、对家乡发生的这一切浑然不觉的少年。
荣耀如同甘霖,润泽了这片干涸的土地。而张诚家人,在这突如其来的巨大馈赠面前,表现出的朴实、冷静甚至是一丝惶恐,则让这份荣耀,更增添了几分动人的光彩。他们明白,真正的荣耀,不在于获得了多少,而在于能否配得上这份获得,并以此回馈那片生养他们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