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了与主控电脑进行围棋对弈的许可,伊萨尔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郑重与一丝隐秘的兴奋。这不再是单向的文化输出,而是一种双向的、智力层面的交互。他知道,在网络的另一端,即使阿瑞斯本人并未亲自落子,也必然在注视着棋局的每一步。
他被授予了一个临时的、权限极低的内部网络接口,连接到了一个界面极其简洁、甚至可以说是冰冷的对弈程序上。没有华丽的特效,没有虚拟棋盘,只有最基础的网格和黑白两色的光点代表棋子。
伊萨尔深吸一口气,在脑海中迅速回顾了一遍围棋的基本规则和那些研习过的经典棋理。他执黑先行,按照古礼,将第一手落在了星位。这不是最激进的下法,但代表着对传统和规则的尊重。
电脑几乎没有停顿,白子立刻落在对称的星位。开局平稳,如同暴风雨前的宁静。
伊萨尔没有急于求成,他谨记围棋中“金角银边草肚皮”的要诀,前期稳步布局,占据边角,构筑势力。他的下法带着明显的古地球棋风痕迹,注重大局和势地平衡,行棋方正,不追求一时的厮杀。
电脑的白棋则展现出典型的帝国风格——高效,精确,计算深远,每一步都像是经过严密推演,带着冰冷的逻辑感。它敏锐地抓住伊萨尔布局中任何一个微小的疏漏,进行试探和施压。
棋局在无声中缓缓推进。伊萨尔全神贯注,墨黑的眼眸紧盯着光屏,仿佛透过那些光点,看到了古老的棋盘和纵横十九道上的智慧交锋。他时而长考,谨慎落子;时而根据棋形,运用起从《孙子兵法》中领悟的“以正合,以奇胜”的道理,在看似平稳的布局中,埋下一些细微的、意在长远的伏笔。
他不再将对方视为冰冷的程序,而是当作一个值得敬畏的、代表着帝国理性巅峰的对手。每一次落子,都是两种文明思维模式在方寸之间的碰撞。
---
随着棋局进入中盘,黑白棋子逐渐纠缠在一起,局部的战斗不可避免的爆发。电脑的白棋展现出强大的计算力和攻击性,如同帝国的无畏舰队,试图通过精准而强大的力量,撕裂黑棋的防线。
伊萨尔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在绝对的计算力面前,他的人类思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几次局部交换下来,黑棋稍处下风,实地有所亏损。
然而,他并未慌乱。他想起了围棋的另一个名字——“手谈”,也想起了古地球兵法的精髓——“兵者,诡道也”。单纯的硬碰硬并非上策。
在一个关乎中腹发展的关键处,伊萨尔面临白棋的猛烈进攻。按照常规应对,黑棋将陷入苦战,即使勉强做活,外围势力也将尽失。他陷入了长考。
监控另一端,阿瑞斯看着棋局。黑棋的困境显而易见。他很好奇,这个惯于用“柔”和“意境”来思考的洛林王子,在面对这种硬碰硬的局面时,会如何应对?是退缩,还是硬扛?
就在白棋几乎认为胜券在握时,伊萨尔落子了。他没有在局部与白棋纠缠,而是出人意料地,在另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地方,下出了一手“靠”!这是一手极其灵活,带着试探和缠绕意味的棋,其目的并非直接对抗,而是威胁白棋另一块尚未完全安定的棋,试图通过攻击其他地方来缓解这边的压力。
“声东击西?”阿瑞斯冰封的眉梢几不可查地动了一下。这手棋,脱离了纯粹的围空和计算,带上了明显的策略性和欺骗性,与帝国崇尚的正面碾压截然不同。
电脑的程序似乎也因为这手超出常规计算的“诡招”而出现了短暂的延迟。它需要重新评估全局的关联和风险。
最终,白棋选择了稳妥的应对,补强了自己的弱棋,但因此,对黑棋中腹的攻势也不得不暂时缓和。伊萨尔凭借这手意想不到的“靠”,成功地化解了危机,将棋局导入了更加复杂的局面。
他用自己的方式证明,在力量的博弈中,“智”与“巧”,同样是不可或缺的维度。
---
中盘的诡道较量后,棋局进入了更加精细和考验耐心的官子阶段。此时大局已定,比拼的是对细节的把握和收官的顺序。
伊萨尔深知自己在绝对计算力上无法与电脑抗衡,但他将古地球棋理中“弃子争先”、“慎勿轻速”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他不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着眼于全局微妙的目数增减,有时甚至主动放弃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利,以换取先手权利,占据更大的官子。
他的收官手法细腻而老练,仿佛不是在与冰冷的程序对弈,而是在与一位看不见的、深谙棋道的古人对话。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力求将每一分可能的利益榨取出来。
电脑的白棋依旧精准,但在这种需要微妙权衡和一定程度“直觉”的官子战中,其纯粹依靠算法的弱点也略微显现出来。它有时会为了确保一个局部的绝对安全,而付出稍大的代价;有时则会因为对某些棋形的未来潜力判断不够“人性化”,而错过一些稍纵即逝的机会。
最终,当最后一个单官被填满,程序自动完成了数目。
黑棋,以微弱的四分之一子优势,获胜。
这个结果,让一直通过监控凝视棋局的阿瑞斯,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胜利本身微不足道,一局棋而已。但胜利的方式,却值得玩味。那个看似脆弱、沉溺于“无用”文化的王子,竟然在帝国最引以为傲的“理性”与“计算”领域,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战胜了代表帝国逻辑巅峰的电脑程序(尽管可能并非最高级别)。
这不仅仅是一盘棋的胜负。这更像是一种无声的证明,证明了那种注重全局、势地、诡道与微妙权衡的古老智慧,在特定的维度上,确实具备其独特的价值和力量。
阿瑞斯的目光再次落在光屏上那局已结束的棋谱,黑棋那手扭转中盘局势的“靠”,以及后期那些精妙的官子手段,如同烙印般,刻入了他的认知。
---
棋局结束后的几天,府邸内风平浪静,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但伊萨尔能敏锐地察觉到,那种无形的“观察”变得更加密集和深入了。霍克出现在他房间外的频率似乎有所增加,虽然依旧是例行公事,但停留的时间更长了。
他的待遇也再次发生了微小的、却意义非凡的提升。送来的营养膏,竟然偶尔会出现一种模拟了天然水果香气的口味;房间内那个一直只是装饰的、可以显示静态图像的壁屏,被悄然更换成了一个可以有限度接收帝国官方新闻和某些被批准的文化频道(当然是经过严格过滤的)的屏幕。
最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霍克在一次例行检查后,留下了一本……实体书。不是扫描件,而是真正的、用某种合成材料仿造纸质触感的书,内容是帝国通用语翻译版的《孙子兵法》精选,旁边还附有简单的注释。
“这是根据您在对弈中展现出的……策略倾向,提供的拓展阅读材料。”霍克的解释依旧冰冷,但伊萨尔却从中听出了不同寻常的意味。
阿瑞斯不仅关注了棋局,还精准地捕捉到了他棋风中与《孙子兵法》相合的部分,并提供了相应的“资料”!这更像是一种……认可,甚至是一种隐晦的鼓励,鼓励他继续沿着这条“古地球策略智慧”的道路走下去。
伊萨尔抚摸着那本实体书粗糙的封面,心中感慨万千。他终于,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展示文明遗泽的“标本”了。他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能力,赢得了对方在智力层面的一丝尊重,以及更进一步的“资源”投入。
他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那本《孙子兵法》,结合之前的围棋对弈,以及对这个帝国和阿瑞斯本人的观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他隐隐感觉到,自己似乎正在接近一个能够更有效影响那座冰山的……频率。
---
数日后,一场关于卡斯特罗星云后续行动方案的高级战略会议,在军部召开。之前的“适应性侦察”策略取得了一定效果,摸清了部分环境规律,但也暴露了土着生物更加诡诈难缠的一面。常规的清剿方案依旧被摆在桌面上讨论。
阿瑞斯听着下属们激烈的辩论,目光却不时地扫过自己私人光屏的一角——那里显示着伊萨尔房间的实时监控画面。画面中,那个黑发少年正坐在桌案前,对着那本《孙子兵法》凝神思考,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动着什么。
当一位将领再次提出投入三个重型舰艇编队,对已探明的几个土着聚集区进行毁灭性轰炸时,阿瑞斯脑海中,却不合时宜地再次响起了伊萨尔的声音,以及那局围棋的片段。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还有那手精妙的、扭转局势的“靠”……
他抬起手,打断了那位将领的发言。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集中在这位最高统帅身上。
阿瑞斯的声音依旧冰冷平稳,但说出的话却让所有与会者愕然。
“暂停所有大规模轰炸提案。”他命令道,深紫色的眼眸扫过全场,“情报部门,优先分析土着生物的社会结构、沟通方式、以及……它们为何能如此熟悉并利用星云环境。寻找它们的‘必救’之处,而非仅仅寻找它们的‘所在’之处。”
他顿了顿,补充了一句更让将领们匪夷所思的话:“考虑引入……文化人类学与生态行为学专家,加入分析团队。尝试理解它们的……‘逻辑’。”
利用文化人类学和生态行为学去分析敌人?理解敌人的“逻辑”?这简直闻所未闻!这完全背离了帝国一贯的、用绝对力量粉碎一切的战争哲学!
然而,没有人敢质疑元帅的决定。命令被迅速记录并下达。
会议结束后,阿瑞斯独自留在会议室。他知道自己的决定带着浓厚的“异质”色彩,甚至有些冒险。但他有一种直觉,在卡斯特罗星云那种特殊的环境下,那种注重“伐谋”、“致人”而非单纯“伐兵”的古老智慧,或许比更多的战舰更能解决问题。
这种直觉,来自于那局棋,来自于那些“无用”的古老箴言,也来自于那个不断用另一种文明视角,冲击着他固有认知的……洛林王子。
冰山的内部,因为这一粒来自异域文明的尘埃,终于开始产生了肉眼可见的、结构性的细微调整。
虽然缓慢,却方向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