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几步上前,一把拉住巴石海,来到一个隐蔽的地方,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色,眉飞色舞地描述起来:“巴管家,你是没瞧见,今日老爷带着两位少主外出,老爷让两位少主对诗,那狐偃少主,对得又快又好,老爷连连点头称赞。后来老爷又提问,狐毛少主抢先回答,老爷没啥表情,可等狐偃少主一开口,说什么春日花开,彰显国家之幸、百姓之福,还说要奋发图强报效家国,老爷当时就震惊得不行,连连点头,都忘了说话了。你说说,咱这狐偃少主,简直厉害得不要不要的啊!”
巴石海听后,眼睛瞪得溜圆,满脸惊叹,竖起大拇指说道:“必须的啊!咱家少主,那可不是一般人!打小就聪慧过人,如今看来,更是聪慧得超乎想象,果真不是凡人呐!”
一时间,狐偃成了白狄国的头号网红,流量担当。
狐偃对对子妙语连珠、回答出来的问题见解非常深刻,还说出为白狄做出贡献等等豪言,一时间,这件事在狐突府中如生了翅膀,刮到每个人的耳朵。
奴隶们聚在一起时,总是忍不住谈论。
这消息就像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整个白狄。
街头巷尾,百姓们议论纷纷:“听说了没?狐突国相家的小公子狐偃,才四岁,就聪慧得不要不要的,对诗、回答问题,那水平,连大人都比不上!”
“可不是嘛,那国相家可是祖坟冒青烟了!我还听说他说的那些话,都是什么家国啊情怀啊,这孩子,将来必会有一番大的作为!”
大家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对狐偃的聪慧感到震惊,有个老汉甚至说,这孩子,肯定是上天派来拯救白狄的神童!
不过,有人高兴,就有人不爽。这不,大臣细封池在茶馆嗑瓜子儿,听到这些议论,心里那叫一个酸。为啥?因为他想起一桩旧怨——当初争夺那位学问大家栾书庚当老师,狐格君王本来有点倾向他细封池这边,结果愣是被狐突给“截胡”了,君王还说什么“天意如此”。细封池表面认了,心里可一直记着这笔账。
现在,狐突的儿子又成了神童?这不是火上浇油吗?细封池眼珠一转,计上心头:“好啊,狐突,活该你倒霉!看我怎么拔掉你这颗毒牙!
你这儿子不是神童吗?看我给你整成‘妖童’!”
细封池立马拍掉身上的瓜子皮,屁颠屁颠跑去见狐格君王。进
了大殿,他神秘兮兮地凑到君王跟前,压低声音:“君王啊,您可听说了狐突家那个狐偃的事儿?这孩子太不寻常了,听那些传言,他说的话、做的事,哪像个四岁孩童?我看呐,他肯定是什么妖邪转世!以他这等聪慧,若是任由他发展下去,将来狐吉太子,怕是根本掌控不了他。君王,您可得早做打算,好好压制压制他,剪掉他得丰羽,免得日后生出事端,威胁到太子的地位,乃至咱们白狄的江山社稷啊!”
狐格君王听了,眼中闪过一丝警惕与忧虑。
他在王座上微微前倾,双手紧紧攥着扶手,沉思片刻后说道:“竟有这等事?这狐偃,当真如此不凡?”
细封池连忙点头,添油加醋地说:“君王听听,春日花开,如白狄盛世画卷,乃天地对我所赐,彰显着国家之幸,百姓之福,吾辈当珍惜如此美景,奋发图强,以报效家国。这句话是出资一个四岁小儿之口,君王信吗?反正我是不相信。”
一个四岁小儿,怎么可能有这般深刻的认知与胸怀?我看就是妖孽!
狐格君王心中暗忖:狐突本就与我在栾书庚一事上,有过争执,如今,他家孩子又这般出众,若真如细封池所言,日后必定是个大麻烦。
狐格君王虽然是白狄君王,他的地盘他做主,但有很多事,他也任性不起来,说杀谁就杀谁,得拿出依据吧,说打压谁就打压谁,得给出个理由吧!
于是乎,这三位“考察团”成员,浩浩荡荡开进了狐突府。
狐突府花园亭子里,宾主落座,开始“学术研讨”,主题是:姜子牙兵法到底牛逼在哪儿?
隗怀伯尚书先发言,摇头晃脑:“姜公之奇,在于善借天时!比如大雾天偷袭,敌人抓瞎,这叫借老天爷的力,好比老虎藏在林子里扑食,防不胜防!”
狐初公子嗓门大,立刻反驳:“不对不对!姜公最牛的是会用地形!守险要之地,像老鹰蹲山顶,占尽便宜;顺着山势往下攻,像洪水冲下来,挡都挡不住!人少也能打胜仗!”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争得脸红脖子粗,都想在兵法奥义上压对方一头。
这时,细封池的心思压根没在兵法上,他斜眼瞅着趴在狐突腿上玩手指头的狐偃,心里冷笑:“哼,小屁孩一个,就知道玩泥巴!什么神童?肯定是狐突这老小子自己吹出来的!炒作!绝对的炒作!” 想着想着,他不屑地对着狐偃“哼”了一声。
此时,狐偃正趴于狐突大腿之上玩耍,闻听众人言论,他突然从狐突腿上爬下来,整了整衣衫,抬起头,一本正经地摇头反驳道:“不然,其精髓实在于人心谋略。正所谓‘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赏罚分明,方能如磁石引铁,凝聚军心,使士卒效命疆场。”
狐偃观点独到、思路也十分清晰,令在场众人都吃惊不小,都夸他是神童转世,上天赐给白狄的奇才。其实,这些知识,我在胎穿前,就背的非常流利,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得很透彻。
狐突、狐初和隗怀伯听了狐偃之言,惊愕得张口结舌,一时竟不知如何回应。
突然,隗怀伯尚书抚掌大叫:“狐偃是神童,真乃神童也!”
公子狐初凝视狐偃,仿若在鉴赏一件稀世珍宝,口中啧啧赞叹:“少主头比一般人大,是大头儿子啊!一看就是天生聪慧之神童,如此聪慧,生子当如狐偃也!”
狐初公子清了清嗓子,接着说道:“狐突国相,听闻令郎狐偃聪慧过人,今日我等奉君王之命前来,特来考察考察,狐偃果真不是凡人!。”
狐突心中一紧,脸上却堆满笑容,说道:“公子过奖了,犬子不过是有些小聪明罢了,若有不当之处,还望公子海涵。”
细封池心想:是骡子是马得签出来遛遛,街巷传闻狐偃所对诗词,以及答狐突问,境界如此之高,对于一个四岁娃娃,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