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林野和苏晚一边为渐冻症患者、遗传病患儿制定长期治疗方案,一边抽时间整理临床案例与《上古医经》的核心技法,着手撰写论文。
他们没有选择晦涩的专业术语堆砌,而是以“古艺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治疗疑难杂症的临床研究”为题,用详实的数据、清晰的案例、通俗的解析,阐述了气劲诊疗、经络重塑、灵草配伍的原理与效果。文中既引用了《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古典医籍,也结合了现代解剖学、神经医学的研究成果,还附上了患者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对比、生理指标变化,力求科学、严谨、有说服力。
论文撰写过程中,张教授也全程参与指导,帮忙审核数据、完善逻辑。他看着文中那些突破性的治疗案例,眼中满是欣慰:“这篇论文一旦发表,一定会在医学界引起轰动。古艺医学沉寂了这么多年,终于要重新发光了。”
林野笑了笑,心中却很平静:“我们只是想让更多人了解古艺医学的价值,能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就好。”
半个月后,论文定稿,他们将其投稿至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很多人都觉得,这样一篇融合了“气劲”“经络”等传统概念的论文,大概率会被拒稿——毕竟,西方医学界对这类“非传统”疗法向来持谨慎态度。
出乎意料的是,一周后,他们收到了期刊编辑部的回复,不仅同意发表,还特意发来邮件,称赞论文“视角新颖、数据详实、具有重大临床价值”,邀请他们参加一个月后的国际医学研讨会,做专题报告。
“真的发表了!”苏晚拿着手机,眼中满是惊喜,“我们的论文被《柳叶刀》收录了,还受邀去做报告!”
林野也有些意外,随即释然。真正有价值的研究,终究会被认可。他拿出手机,给渐冻症患者、遗传病患儿的家长发了消息,分享这个好消息,也让他们对治疗更有信心。
消息很快传开,医学院里一片哗然。张教授在课堂上特意提起这件事,骄傲地对学生们说:“林野和苏晚用实际行动证明,传统医学并非落后的代名词,只要用科学的方法去挖掘、去融合,就能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林野的三位舍友更是兴奋不已,王浩特意拉着另外两人,买了水果和零食跑到诊疗室庆祝:“野哥!苏晚姐!你们也太牛了!《柳叶刀》啊,那可是医学界的顶刊,我们以后出去都能说,我们是顶刊作者的舍友!”
陈思远推了推眼镜,认真地说:“这篇论文不仅能提升古艺医学的知名度,还能为我们基金吸引更多关注和支持,以后开展研究、推广技术都会更顺利。”
赵磊则拍着胸脯说:“野哥,苏晚姐,研讨会什么时候开?我们去给你们加油助威!”
林野笑着道谢:“研讨会在国外开,就不麻烦你们跑一趟了。等我们回来,请大家吃饭。”
论文发表后的几天,林野和苏晚接到了不少电话,有国内各大医院的合作邀请,有科研机构的研究咨询,甚至还有国外医疗机构的视频连线请求,都想了解气劲诊疗和《上古医经》的相关内容。
他们没有盲目答应所有邀请,而是筛选出一些有诚意、能真正造福患者的合作,其余的则礼貌回绝。“我们的精力有限,还是要先把眼前的患者照顾好,把技术推广做扎实。”林野说道。
苏晚深表赞同:“而且,很多人对气劲诊疗还不了解,我们需要先做一些科普工作,避免被误解或滥用。”
于是,他们在古艺医学创新基金的官方账号上,发布了一系列科普文章和视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气劲的本质、经络的原理,分享常见疾病的调理方法,还开通了线上咨询通道,为网友解答疑问。
科普内容很快引起了广泛关注,账号粉丝量暴涨,不少网友留言分享自己的体验,还有人询问如何学习气劲诊疗。林野和苏晚特意录制了一期视频,强调气劲诊疗需要扎实的医学基础和长期的修炼,不可盲目跟风,建议有兴趣的人先从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练习养生功法开始。
与此同时,渐冻症患者的治疗也在稳步推进。经过一个月的“经络重塑”治疗,他已经能自主翻身、坐起,甚至能在家人的搀扶下慢慢行走。那位遗传病患儿的气色也越来越好,面色红润了许多,能自己玩耍、吃饭,体质明显增强。
这天,渐冻症患者特意让妻子拍了一段自己行走的视频,发给林野和苏晚,配文:“感谢林医生、苏医生,是你们给了我重新站起来的机会!你们的古艺医学,是真正的救命之术!”
看着视频中患者蹒跚却坚定的步伐,林野和苏晚心中满是温暖。论文的发表、外界的关注,都不及患者的康复更让他们有成就感。
“研讨会的专题报告,我们就以这两个案例为主吧?”苏晚说道,“用真实的康复故事,比单纯的理论阐述更有说服力。”
林野点点头:“好。我们还要准备一些气劲诊疗的演示视频,让国外的同行更直观地了解这项技术。”
出发去参加研讨会的前一天,林野和苏晚特意去了天境。这段时间忙于临床和论文,他们几乎没怎么修炼,灵韵值停留在点,距离点的上限还有一段距离,“气贯长虹”的境界也尚未突破。
“趁着这次机会,在天境修炼一晚吧?”苏晚提议道,“研讨会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我们需要保持最好的状态。”
林野表示赞同。两人来到修炼殿,盘膝坐下,运转《灵枢益气诀》。灵脉玉珏的加持下,天境的灵气源源不断地涌入体内,林野能清晰地感觉到,气劲在体内奔腾涌动,“气通百脉”的境界已经完全稳固,隐隐有了突破的迹象。
苏晚的进步也很明显,在灵韵草和灵脉玉珏的双重滋养下,她的气劲已经十分稳定,“气凝指尖”的境界愈发扎实,甚至能短暂地将气劲注入银针,进行简单的针灸治疗。
“感觉怎么样?”苏晚睁开眼,看到林野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关切地问道。
林野收了功,指尖气劲凝聚成一缕凝练的白芒,消散时带着明显的破空声:“快了,‘气贯长虹’的瓶颈已经松动,再积累一段时间,应该就能突破了。”
“不急,”苏晚笑着说,“顺其自然就好。这次研讨会结束后,我们可以抽更多时间修炼,为医宗秘境的探索做准备。”
林野点点头,心中没有了之前的急切。他明白,无论是修炼、行医,还是推广古艺医学,都需要循序渐进。外界的声名与关注只是附加品,真正重要的,是守住医者的初心,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
第二天清晨,林野和苏晚带着《上古医经》的复印件、临床案例资料、演示视频,登上了前往国外的飞机。
飞机起飞时,阳光透过舷窗洒进来,照亮了他们眼中的坚定与从容。他们知道,这次研讨会不仅是展示古艺医学的机会,也是一次文化交流与碰撞的旅程。无论遇到质疑还是认可,他们都会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用事实说话,让古艺医学的智慧,真正走向世界,造福更多人。
而医宗秘境的探索、“气贯长虹”的境界突破,还有更多未完成的传承,都在前方等待着他们。但他们不再急于求成,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初心不改,脚步不停,就一定能抵达想要去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