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留的僵持进入了第十日。
白马津的烽烟日夜不息,吕布军凭借着险要地势和充足的箭矢补充(得益于蔡琰的优先调拨),硬生生将颜良的数万大军挡在黄河南岸。
颜良焦躁不已,每日阵前挑战,污言秽语不堪入耳,吕布虽暴躁不已,却也牢记蔡琰坚守待机的将令,任凭对方如何辱骂,只是高挂免战牌,以强弓硬弩回应,气得颜良暴跳如雷,却无可奈何。
在此期间,吕布麾下将领各显其能:
高顺督查营防,一丝不苟;
魏续、宋宪轮番值守要隘,应对得当;
侯成负责辎重调配,井井有条;
就连以勇力着称的曹性,也在巡营查哨中展现了细心的一面。
而被派来协防的黑山军精锐,在张燕旧部孙轻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其熟悉地形、擅长夜战的特点,多次挫败袁军小股部队的夜间渗透,逐渐赢得了吕布本部兵马的尊重。
济阴郡的战事则显得更为胶着。
张辽用兵如磐石,步步为营,将夏侯渊的锐气一点点消磨在坚城壁垒之间。
陈宫作为参军,为张辽提供了诸多稳健的战术建议,特别是在如何利用济阴郡水网地形阻滞曹军骑兵方面,献策尤多。
吕玲绮率领的骑兵如同幽灵,神出鬼没,几次精准地袭击了曹军的后勤队伍,虽未造成毁灭性打击,却让夏侯渊如鲠在喉,不得不分兵保护粮道,攻势愈发迟滞。
然而,曹军精锐毕竟非同小可,张辽承受的压力依然巨大,战线在缓慢而坚定地向陈留方向压缩。
朝堂之上,求和的声音在太尉杨彪、新任太中大夫蔡邕等重臣的压制和前线勉强稳住的消息下,暂时蛰伏了下去。
蔡邕不仅以其声望在朝堂上力主抗战,更利用其学识,开始着手整理典籍,规范朝廷礼仪制度,以其特有的方式为这个新生政权奠定文化根基,无形中提升了陈留朝廷的正统形象。
但那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却愈发浓重。
天子刘协的情绪愈发不稳定,几次在单独召见蔡琰时,流露出对万一城破的深深恐惧。
蔡琰只能强忍疲惫,一遍遍温言安抚,重申战略,描绘各方援军即将带来的转机,尽管这些转机此刻看来仍是水中月、镜中花。
真正的压力,来自于那些看不见的角落,以及更远方的潜在威胁。
主公,并州方面,聂壹有消息传回。
韩冲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锐利,他已抵达南匈奴王庭,面见了单于於夫罗。正如主公与奉孝先生所料,袁绍的使者亦在其中,以金帛女子诱惑匈奴出兵。“
”聂壹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陈说利害,一方面以朝廷名义厚赏於夫罗,重申盟好,并暗示若匈奴安稳,朝廷将来或可开放更多边市;另一方面,他暗中散播右贤王去卑收受袁绍重礼、欲借此立功树立威望,甚至挑战单于权威的谣言。“
”於夫罗本就对去卑的桀骜有所忌惮,听闻后疑心大起,虽未明确拒绝袁绍,但已对出兵之事态度暧昧,去卑也因此受到掣肘,短期内大规模南下的可能性降低了。
蔡琰闻言,轻轻舒了口气。
这正在她预料之中。
凭借重生前的记忆,她对南匈奴内部的权利结构和於夫罗、去卑的性格弱点洞若观火。
聂壹此行,并非要完全杜绝边患——这在当前局势下不现实——而是要利用其内部矛盾,拖延、分化,为陈留争取宝贵的时间。
告诉聂壹,他做得很好。朝廷不会忘记他的功劳。让他继续留在王庭,密切关注动向,必要时可再许以虚利,务必稳住於夫罗,牵制去卑。
此举,既是出于保护北疆百姓的民族大义,也是为陈留解除一个潜在的侧翼干扰。
处理完匈奴之事,郭嘉又道:主公,嘉近日反复思量,孙策处迟迟未有回音,恐非无暇他顾,而是待价而沽。我等或需再加一把火。
如何加?
可令细作在江东散播流言,言袁术忌惮孙策兵强,欲调其至寿春加以控制,或分其兵权。同时,可再以天子名义,加封孙策为明汉将军,增食邑,并暗示,若其能献上袁术僭越之实证,或出兵牵制袁术,则裂土封侯,不在话下。
郭嘉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孙策年轻气盛,最受不得激将与猜忌,亦渴望正式名分。此二策齐下,或可逼其表态。
便依此计。
蔡琰点头,随即看向负责与荆州联络的张邈,孟卓,荆州方向,刘表依旧按兵不动,但南阳兵力有集结迹象,你如何看待?
张邈沉吟道:刘景升守成之犬,其意不在北上与我争锋,而在保境安民。曹操必也对其有所许诺,或许是以朝廷名义承认其对南阳的完全控制。“
”我军目前无力南顾,可暂示之以弱,以天子名义重申刘表荆州牧的地位,承认其现有疆域,并承诺朝廷绝不插手荆襄事务,先稳住他。邈可再修书与荆州蔡氏、蒯氏中的旧交,晓以利害,或能延缓其北进步伐。
也只能如此了。
蔡琰叹了口气。
多方受敌,只能权衡利弊,先解决最迫切的威胁。
就在众人苦思破局之策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从徐州传来。
刘备在得到朝廷正式册封和肃清州内的密令后,终于下定决心,对以曹豹为首的丹阳兵势力动手了!
他采纳陈登之计,以商议军情为名,邀曹豹赴宴,于席间掷杯为号,关羽、张飞暴起发难,将曹豹及其心腹将领一举擒杀!
随后迅速派兵接管了丹阳兵营,恩威并施,很快稳定了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过程中,刘备展现出高超的政治手腕,对丹阳兵并非一味打压,而是妥善安置了大部分服从整编的士卒,仅惩处了少数顽抗头目,此举赢得了徐州本土部分势力的支持。
消息传到陈留,蔡琰等人精神为之一振!
刘备此举,不仅清除了内部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掌控了徐州,更意味着东南方向暂时无忧,曹操无法再利用徐州内乱做文章。
而且,一个稳定而友好的徐州,本身就是对曹操侧翼的巨大威胁。
玄德公……果然没有辜负期望。
蔡琰心中感慨,对刘备的果断和魄力有了新的认识。
张邈也捻须微笑:玄德公能如此迅速稳定徐州,我等在兖州旧吏中的人脉暗中造势,亦有些许助力。
然而,好消息总是伴随着坏消息。
几乎在同一时间,郭嘉因连日操劳,旧疾复发,竟呕血数升,昏厥过去!
经医者全力抢救,虽暂时脱离危险,却需要绝对静养,无法再参与繁重的军机筹划。
郭嘉的突然病倒,对蔡琰和陈留朝廷而言,不啻于晴天霹雳!
他不仅是首席谋士,更是整个战略体系的灵魂人物。
他的病倒,让原本就沉重的压力,瞬间增加了数倍。
蔡琰强忍心中的焦虑与恐慌,亲自安排郭嘉静养,严令任何人打扰。
但失去了郭嘉的运筹帷幄,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立无援。
徐庶虽也是大才,但长于政务与军略执行,在宏观战略和奇谋诡略上,面对如此复杂的多方博弈,终究感觉力有未逮。
陈宫善断而略欠变通,张邈长于人际而短于军争。
夜深人静,蔡琰独自在书房,对着巨大的地图,只觉得那一个个代表敌军势力的箭头,仿佛要吞噬掉代表陈留的那个小小圆点。
北有袁绍,西有曹操,南有刘表虎视,东南袁术、孙策态度不明,并州匈奴虽暂缓却隐患未除……内外交困,智囊病倒,破局之机究竟在何方?
她揉了揉胀痛的额角,目光无意中扫过案头一份徐庶早些时候整理的、关于各地可能招揽的人才简报。
其中几个名字引起了她的注意:颍川荀谌(荀彧之弟,与袁绍有旧,然理念不合,或可争取)广陵张纮(避乱江东,王佐之才,与张昭齐名)汝南和洽(清忠直亮,有名于世),甚至还有淮南刘晔(汉室宗亲,有佐世之才)。
这些名字,或许不如郭嘉那般算无遗策,但皆是当世俊杰。
若能得一二相助,必能分担压力,填补奉孝病倒留下的空白。
尤其是荀谌,若其真与袁绍有隙,或许能成为从内部瓦解袁绍阵营的一个契机;而刘晔作为汉室宗亲,在政治上具有天然优势。
广纳贤才……刻不容缓。
蔡琰低声自语,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微光。
她意识到,不能只依赖郭嘉一人,必须建立一个更稳固、更具韧性的智囊体系。
奉孝的病倒,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也警醒她,必须为这个新兴的政权打下更广泛的人才基础。
但这念头只是一闪而过,远水解不了近渴。
当务之急,是应对眼前的危机。
她重新振作精神,开始梳理各方情报,试图从中找到那一线生机。
她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必须比郭嘉在时更加坚强。
就在这时,韩冲再次求见,带来了一个来自河北的绝密情报。
主公,细作冒死传来消息,袁绍因公孙瓒袭击河间,颜良久攻白马不下,内部争论不休,已心生退意!但其麾下谋士郭图、审配力主再战,而沮授、田丰则坚决反对,袁绍本人在黎阳大营犹豫不决,诸将议论纷纷!
蔡琰眼中猛地爆发出精光!
袁绍的犹豫,内部的不和……这,就是苦苦等待的破局之机!
传令白马吕布!
蔡琰豁然起身,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时机已到!可伺机出战,不求歼敌,但要打出威风,狠狠挫动颜良锐气,进一步动摇袁绍本就不坚的决心!让魏续、曹性等将做好准备,策应温侯!
再令韩冲,动用我们在邺城的所有关系,散播谣言,就说刘备已与主公共誓,欲趁袁绍师老兵疲之际,联手匡扶汉室,先定河北!
离间计,反间计!趁他病,要他命!
风暴眼中,蔡琰毅然抓住了那稍纵即逝的战机。
棋盘,再次被她搅动。
同时,一个广揽天下贤士以固根本的计划,也在她心中悄然萌芽。
她看了一眼窗外沉沉的夜色,知道黎明前的黑暗,最为寒冷,也最接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