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羽最近总往工坊跑,不是来看发明,而是来跟林仲秋讨论武功。这天,他拿着本《九阳神功》的注解版,眉头紧锁。
“怎么了?练神功走火入魔了?”林仲秋正给诸葛连弩装新的弹簧,头也不抬。
“这功法太刚猛,练到第九重容易爆体而亡。”叶青羽指着书上的注解,“我师父就是这么没的。”
林仲秋放下弩箭,拿起书翻了翻:“哦?哪里写着?”
“这里,‘阳极必阴,刚极易折’。”叶青羽叹气,“历代练到第八重就不敢再练了。”
林仲秋突然笑了:“这不就是能量守恒吗?阳气太盛,得找个地方泄。”她在纸上画了个“太极图”,“你看,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练九阳神功时,每运功三个周天,就用半盏茶的时间练《流云剑谱》的‘卸力式’,把多余的阳气泄到剑上,不就行了?”
叶青羽愣住了:“还能这么练?”
“怎么不能?”林仲秋拿起他的剑,比划了个卸力的姿势,“就像给锅炉装个安全阀,压力太大就放放气,省得炸了。”
叶青羽半信半疑,当场就在工坊里练了起来。他先运三个周天的九阳内力,浑身腾起白雾,然后按林仲秋说的,使出“流云卸力式”,剑风扫过,竟把旁边的铁锅吹得转了三圈,白雾也散了大半。
“真的……不燥了!”他惊喜地睁大眼睛,“以前练完总觉得胸口像着火,现在舒服多了!”
老匠头在旁边锻铁,闻言哼了声:“早说过刚柔并济,你们这些年轻人就是不听。”
林仲秋拍了拍叶青羽的肩:“回去试试,要是管用,就把这法子写进注解里,省得以后再有人爆体。”她突然压低声音,“对了,镇北侯的余党查到没?我听说他还有个儿子藏在关外。”
“查到了,叫赵承影,据说在学西洋的火枪术。”叶青羽的眼神沉了下来,“我正想请你帮忙,琢磨琢磨怎么防火枪。”
林仲秋眼睛一亮:“火枪?那玩意儿是不是一扣扳机就响的铁管子?有意思,我得研究研究。”
赵承影果然带着火枪队杀回了中原。他没敢直接找青龙门麻烦,而是先在江南劫了三趟镖,每次都用火枪把镖师的刀打成筛子,江湖人吓得没人敢接镖。
“那铁管子太邪门了!”有镖师跑到工坊哭诉,“子弹比流星锤还快,根本躲不开!”
林仲秋却来了兴致,拉着老匠头研究怎么防子弹。“火枪的子弹是铅做的,速度快但质量小。”她在纸上画着受力分析图,“只要盾牌够硬,角度够斜,就能把子弹弹开。”
老匠头敲着一块厚铁板:“这玄铁够硬,但太重,姑娘家拿不动。”
“那就做夹层。”林仲秋比划,“外面用玄铁,里面垫三层棉花,再夹一层薄铜片,既能缓冲,又能减重。对了,盾牌边缘要磨成45度角,子弹打上去就会‘跳弹’。”
三天后,第一面“防火枪铁锅盾”诞生了。林仲秋让张三拿着盾,自己站在五十步外,用赵承影留下的废枪(从劫镖现场捡的)试射。
“砰!”枪声震得工坊的窗户都在抖。子弹打在盾上,“当”的一声弹飞出去,嵌进对面的土墙里。张三举着盾,愣了半天:“不……不疼?”
“成了!”林仲秋跳起来,“老匠头,多做几面,给镖局送去!”
很快,江湖上就传开了:“青龙门出了种神盾,火枪都打不穿!”赵承影听说后,气得把枪都砸了,亲自带着火枪队杀向青龙门。
他在山门外叫阵,林仲秋举着铁锅盾走出去,身后跟着十个拿着同款盾牌的杂役。“赵公子,你的玩具枪挺响啊。”她故意把盾敲得“哐哐”响。
赵承影冷笑:“找死!”挥手让手下开枪。
“砰砰砰!”枪声连片,子弹打在铁锅盾上,全被弹了回来,有颗子弹还差点打中他自己。赵承影傻眼了:“不可能!这破锅怎么可能挡得住火枪?”
“因为你不懂‘动量定理’。”林仲秋突然下令,“放烟花!”
杂役们点燃早就准备好的烟花,烟花在空中炸开,洒下无数辣椒粉。火枪队的人被呛得眼泪直流,根本没法瞄准。林仲秋趁机带着人冲上去,用改装的流星锤缠住他们的腿,铁锅盾直接拍在他们脸上。
不到一刻钟,火枪队就被捆成了粽子。赵承影被林仲秋用盾抵着脖子,气得浑身发抖:“你耍赖!用辣椒粉算什么英雄!”
“跟你爹学的。”林仲秋笑得一脸无辜,“他当年灭门时,不也用了迷魂香吗?”她凑近一步,“对了,你那火枪的扳机太涩,下次加点润滑油,说不定能快点开枪。”
赵承影被气得晕了过去。林仲秋让人把他扔进地牢,转头对杂役们说:“走,咱们去拆火枪,看看能不能改成‘连发的’!”
打败赵承影后,林仲秋突然觉得,江湖太乱了——兵器长短不一,暗号各说各话,连银子的成色都不一样。她拉着武当长老、峨眉掌门和丐帮帮主,成立了个“江湖标准化委员会”。
第一次开会,就吵翻了天。
“兵器必须统一长度!”武当长老拍着桌子,“我看剑长三尺七寸最合适!”
“凭啥听你的?”丐帮帮主不服,“我们打狗棒就得三尺,长了不方便要饭!”
9527:好好好,这个理由很强大!毕竟民以食为天嘛!
林仲秋赶紧打圆场:“分类型嘛,剑分长剑、短剑,棒分打狗棒、齐眉棍,各有各的标准。”
她掏出尺子,“就用这个‘米尺’,一尺等于三十厘米,谁也别耍赖。”
接着讨论暗号。峨眉掌门说:“咱们用手势,左手三指是求救。”
“不行不行,”张三摇头,“我们丐帮的人手上都是老茧,分不清三指还是四指。”
林仲秋想了想:“用哨子吧,不同长短的哨声代表不同意思——一长一短是集合,三短是危险。简单好记,聋子除外。”
最后说到银子,大家更头疼了——有的地方用碎银,有的用银票,还有的直接用粮食抵账。
“发行‘江湖通’!”林仲秋拍板,“用铜、银、金做三种 coins(硬币),上面刻个‘武’字,各大门派都认可,走到哪都能用。”她画了个硬币的样子,“圆形方孔,跟铜钱一样,好串起来。”
武当长老看着图纸,突然问:“那谁来做这个‘江湖通’?要是有人造假怎么办?”
“让老匠头的徒弟们做,他们会‘防伪标记’。”林仲秋神秘一笑,“在硬币边缘刻上锯齿,假的没这手艺。”
老匠头在旁边哼了声:“又想累死我这把老骨头?”嘴上骂着,手里却开始画硬币的模具图。
9527:不是,你们连货币都做标准了,问过皇帝老儿的意见吗?
皇帝老儿:对对对,这个天下还姓李,问过我李家意见吗?!!!你们这些喊打喊杀的武林人士是不是忘了还有朝廷?!!目无王法!目无王法!
会议结束时,林仲秋给每个人发了本《江湖标准化手册》,封面上印着个大大的“武”字。“记住,标准不是为了约束,是为了让大家少点麻烦,多点力气对付坏人。”
众人拿着手册,突然觉得,这江湖好像真的要不一样了。
苏清月听说林仲秋搞了个“标准化委员会”,气得把药杵都砸了。她连夜写了本《药王谷医学标准》,带着弟子下山,要跟林仲秋“比一比谁的标准更有用”。
她在青龙门门口摆了个摊子,免费给人看病,故意用“标准化”的噱头吸引眼球。“大家看,这是我定的‘脉诊标准’,左手寸脉代表心,关脉代表肝……”她拿着本脉诊图,说得头头是道。
有个老农捂着肚子过来,苏清月按图索骥,摸了半天脉:“你这是肝气郁结,吃三副柴胡汤就好。”
老农刚走,就被林仲秋拦住了。“大爷,我看看。”她用手指按了按老农的肚子,“是不是吃了生红薯?”
老农点头:“是啊,昨天吃了半筐,夜里就开始疼。”
“那是胀气,不是肝气郁结。”林仲秋从工坊里拿了瓶“消气水”(其实是小苏打水),“喝这个,比中药快。”
老农喝了半瓶,果然不疼了,对着苏清月撇撇嘴:“还是秋姑娘的药管用。”
苏清月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又拿出本《针灸穴位标准图》:“我这穴位图比你那什么消气水科学!”
林仲秋看了看图纸,突然笑了:“你这图上的‘足三里’画错了,往左边偏了半寸。不信你按按自己的腿,是不是酸麻感不一样?”
苏清月半信半疑地按了按,果然左边的穴位没感觉,右边的才酸麻。她这才发现,自己的图是照着十年前的旧版画的,早就被修正过了。
“医学标准不是死记硬背,是得经得起实践。”林仲秋递给她一瓶消气水,“你那柴胡汤治肝气郁结没错,但得先搞清楚人家为啥疼。就像我做盾牌,得先知道子弹是啥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