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明走后,林仲秋立刻去了住院部。302床住着个刚做完心脏搭桥的老人,病历上写着“无名氏,流浪人员,被好心人送来”,但她在基因库里见过这个老人的dNA序列——与“特殊移植名单”里一位失踪的工程师完全吻合。
老人醒着,看见她进来就哆嗦了一下,眼神里满是恐惧。
林仲秋倒了杯温水递过去,声音放得很轻:“大爷,我知道您是谁。2019年您在工地上突然‘失踪’,其实是被带到了郊区的私人诊所,对吗?”
老人的嘴唇哆嗦着,半天挤出一句:“他们说……说我儿子欠了赌债,用我的肾抵债……”
“您儿子现在在哪?”
“不知道……他们说他跑了,让我替他还……”老人突然抓住她的手,指甲掐进她的皮肤,“姑娘,我见过你照片,骆医生办公桌上贴过,他说你是最敢说真话的医生……你救救我,他们说等我好点就把我转到‘疗养院’,我听说进了那的人就没出来过……”
林仲秋的心沉了下去。“疗养院”是鹰隼组织的代号,她在刘志强的旧笔记本里见过。
正想追问,护士突然推门进来:“苏医生,张厅长让您去趟办公室,说有紧急会议。”
她走前给老人塞了个录音笔:“有人问您就装糊涂,等我回来。”
张启明的办公室里,省医院的院长正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份文件:“小苏啊,你那个基因项目确实做得好,院里决定成立专项基金支持你。这是合作协议,你签个字。”
林仲秋扫了眼协议,第七条写着“项目成果归医院所有,研发人员不得私自对外公布”。
她突然笑了:“王院长,您孙子上次做基因筛查,用的就是我那个3块钱的试纸吧?您说准确率高,还让我给您儿子也留了一套。”
院长的脸瞬间涨红。张启明赶紧打圆场:“小苏这孩子真会开玩笑,快签字吧,这基金可是专款专用。”
“专款专用到谁的账户啊?”林仲秋把协议扔回桌上,“是2018年收了三十万‘设备费’的启明生物,还是去年收了五十万‘研究费’的康养中心?哦对了,康养中心的法人,好像是王院长您的小舅子吧?”
院长“噌”地站起来,椅子腿在地上划出刺耳的声音。
张启明的脸色铁青,从抽屉里拿出份文件摔在她面前:“林仲秋!你以为你那点小动作没人知道?你私自给流浪汉做基因检测,违反了《医学伦理准则》,我现在就可以停你的职!”
“那正好。”林仲秋掏出手机,点开录音,老人颤抖的声音传了出来:“……他们说等我好点就转到‘疗养院’……骆医生说你最敢说真话……”
张启明的手猛地按住录音播放键,却被林仲秋躲开。
她后退两步,拉开办公室门,外面挤满了来送病历的医生护士。
“各位同事,”她扬了扬手机,“张厅长说我违反伦理,可有人把流浪老人当成‘活体器官库’,这算不算伦理?有人用医院的钱给自家公司洗钱,这算不算贪污?”
人群里炸开了锅。王院长想溜,被个年轻护士拦住:“院长,我爸去年做肾移植,花了八十万,供体来源就是‘自愿捐献’,是不是也跟你们有关?”
张启明想关门,却被几个老医生死死抵住。林仲秋看着眼前这场面,突然想起骆王钰的日记里写过:“当沉默的人开始说话,黑暗就藏不住了。”
僵持间,省纪委的人突然出现在走廊尽头。
领头的同志径直走到张启明面前:“张先生,我们收到举报,怀疑你涉嫌参与器官贩卖,请跟我们走一趟。”
原来林仲秋早就留了后手——让小周把证据分批发给纪委,最后一批正好在她去张启明办公室时发送。
看着张启明被带走,王院长瘫坐在地上,嘴里念叨着“不是我,我只是收了点好处费”。
林仲秋回到302床,老人已经睡着了,录音笔放在枕头边,录下了护士和一个陌生人的对话:“……鹰隼那边说,今晚必须把人转走,香亚那边的老底快被翻出来了……”
她立刻调了全院的监控,发现住院部后面有个不起眼的消防通道,通向医院的后门。
傍晚时,果然有两个穿白大褂的人推着轮椅过来,想把老人转移走。
“站住!”林仲秋带着安保科的人拦住他们,“把你们的工作证拿出来。”
那两人见状想跑,被安保按住。其中一个慌不择路,掏出个加密对讲机喊:“鹰隼三号被截,请求支援!目标基因序列是……”
林仲秋突然想起基因库里的一个异常记录——所有“失踪”的捐献者基因序列里,都有一个相同的标记基因,像是人为植入的“条形码”。
她立刻让小周比对这两个人的dNA,果然在他们的基因里也找到了同样的标记。
“原来你们不只是中介,还是‘活体容器’。”林仲秋盯着被按在地上的人,“鹰隼组织是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了一批人,让他们的器官能和任何受体匹配,对吗?”
那人眼神惊恐,像是被说中了秘密。这时,老人醒了,突然说:“我知道他们的基地在哪……在郊区的废弃药厂,里面有好多像我这样的人……”
林仲秋立刻联系了警方,带着特警队连夜突袭了废弃药厂。
仓库里果然摆满了病床,十几个“无名氏”躺在床上,手臂上都标着编号。墙上的大屏幕显示着他们的实时生命体征,旁边贴着对应的“买家信息”。
在最里面的实验室,林仲秋找到了一台基因编辑仪,屏幕上还留着未完成的编辑方案——目标是“消除免疫排斥基因,打造万能器官供体”。
旁边的笔记本上写着刘志强的名字,还有一行字:“骆王钰发现了,必须处理掉。”
骆王钰坠楼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案件惊动了全国,鹰隼组织被彻底捣毁,涉及的官员和医生被一一追责。
林仲秋的基因筛查项目被国家纳入“全民健康计划”,成本降到1块钱一份,在社区医院就能做。
她没接受医院的院长职位,而是成立了“骆王钰医学伦理工作室”,专门培训医生识别医疗腐败,还开了门“平民医学课”,教老百姓怎么看懂体检报告,怎么避免过度医疗。
这天,她在工作室整理资料,小周跑进来:“苏老师,您看新闻了吗?飞神团队医院的学生们成立了‘反过度医疗联盟’,用您教的方法查出了科室主任虚报科研经费的事!”
林仲秋点开新闻,看着那些年轻的面孔,突然想起第一次在302床见到的老人。老人后来找到了儿子,儿子根本没欠赌债,是被鹰隼组织威胁才假意“失踪”。
现在老人每周都来工作室当志愿者,帮着整理案例。
“对了苏老师,”小周递过来份文件,“国家基因库邀请您加入‘人类寿命延长计划’,说您那个‘基因修复’的思路很有启发。”
林仲秋翻着文件,窗外的阳光落在上面,把文字照得透亮。
她想起武侠世界里的内功心法,其实和基因修复的原理很像——都是找到受损的部分,一点点修复,让生命回归本来的样子。
“告诉他们,我有个条件。”她抬起头,眼里闪着光,“所有研究成果必须对全民开放,不能让任何一个人因为没钱,连活着的权利都被剥夺。”
小周笑着点头:“他们早就猜到您会这么说,已经在协议里加进去了。”
工作室的门被推开,老人端着刚煮好的绿豆汤走进来,身后跟着一群来听课的老百姓。有人问:“苏医生,今天讲什么呀?”
“今天讲怎么用最简单的方法,判断自己该不该做ct。”林仲秋接过绿豆汤,分给大家,“咱们普通人过日子,不求长命百岁,只求明明白白——知道自己的身体怎么了,知道花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阳光穿过窗户,落在每个人的脸上,温暖得像刚出炉的面包。
林仲秋看着眼前的场景,突然觉得,所谓的“改变命运”,从来不是一个人冲锋陷阵,而是让越来越多的人明白:健康也好,公平也罢,都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争来的,守住的。
她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今天的课题:“医学的温度,藏在你敢不敢问‘为什么’里。”
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像是在应和。这个世界的故事还长,但她知道,只要有人愿意继续追问,继续守护,光明就会一点点挤走黑暗,直到每个角落都洒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