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医院初心展厅里,00 后青年领航者苏晓雨盯着玻璃展柜里的旧药箱,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快速滑动。“老院长是帮农村人的,具体做了啥呀?” 她转头问身边的资深领航者张建国,语气里满是疑惑。张建国指着药箱上的划痕:“这是老院长当年背药箱走田埂时,被石头划的;有次为了救难产孕妇,他踩着暴雨走了十几里山路,药箱里的听诊器都泡湿了。” 苏晓雨眨了眨眼,还是没太能想象出那种场景 —— 对她来说,“初心” 更像课本里的口号,少了点能摸到的真实感。
林晓团队的调研数据显示,全球 35% 的 00 后青年领航者,对老院长精神的认知都停留在 “帮农村人” 的浅层阶段,深度认知率仅 28%。“新生代不是没情怀,是没见过真实的初心场景。” 林晓把数据推给康医的王浩,手指在 “缺乏具象体验” 几个字下画了条横线,突然想起老院长笔记里的话:“帮人要让别人看见,传承也要让后人看见。”
当天下午,林晓就联合联盟和康医开视频会。“我们用 VR 把老院长的故事重现出来,让 00 后‘亲历’一遍。” 林晓的话刚说完,王浩就接话:“还可以让资深领航者带他们去初心发源地,摸一摸老院长的旧物,比光说管用。” 联盟负责人也补充:“鼓励他们用短视频、漫画改编故事,用自己的方式传播,才能真正有共鸣。”
“沉浸式体验 + 青年带教” 方案很快落地。第一步是 “场景重现”。康医开发的 “VR 初心体验馆” 里,内置了老院长行医的 3d 场景 —— 戴上 VR 眼镜,00 后就能 “站” 在山坳村的田埂上,看老院长蹲在地上帮老人测血压;还能 “亲历” 那个暴雨夜,跟着老院长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往孕妇家,听着雨声里他急促的呼吸声。更特别的是 “虚拟对话” 功能,对着 VR 里的老院长提问 “帮人累了怎么办”,AI 会生成带着老院长语气的回答:“看到老人好起来,就不累了,帮人要先懂难处。”
苏晓雨第一次体验 VR 时,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像真的跟老院长一起走了趟田埂,才知道他的初心不是说出来的,是走出来的。” 体验结束后,她主动找张建国结对,申请去老院长当年服务的县医院和山坳村走访。
第二步是 “青年带教结对”。张建国带着苏晓雨来到县医院的老诊室,指着墙上的旧照片:“这是老院长当年坐诊的地方,他经常在这里给老人垫医药费,有时候自己都没钱吃饭。” 他还拿出老院长的手写处方,泛黄的纸页上,字迹工整地写着 “低盐饮食,少熬夜”。苏晓雨摸着处方上的笔迹,突然觉得 “初心” 变得具体起来 —— 不是抽象的口号,是一个个真实的瞬间。
第三步是 “新生代共创”。联盟发起 “老院长故事改编计划”,鼓励 00 后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传播初心。苏晓雨和同学一起,把 “老院长帮人” 的故事画成系列短漫,第一话《暴雨夜的药箱》上线后,在短视频平台收获了 10 万点赞。有网友留言:“原来初心是这样的,看完想跟老院长一样帮人。”
一个月后,新的调研数据让所有人都松了口气:00 后对老院长精神的深度认知率从 28% 提升到 83%,有 76% 的 00 后表示 “通过体验和共创,真正懂了初心的意义”。康医科技还为全球 50 所高校捐赠了 VR 初心体验设备,开发了 “移动端轻量体验版”,没 VR 设备的学生用手机也能看 3d 故事。
王浩来考察时,正好看到苏晓雨带着学弟学妹体验 VR。“老院长当年靠‘做给人看’传承,现在我们靠‘让他们感受得到’传承,本质是一样的。” 王浩指着 VR 里的场景说,“形式变了,但‘真场景、真情感’的核心没变。” 林晓翻开老院长的笔记,在 “传承要看得见” 那句话旁,写下 “新生代的传承,要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看见”。
当天晚上,苏晓雨在短视频平台更新了 “走访山坳村” 的 vlog,视频里,她蹲在老院长当年帮人测血压的田埂上,手里拿着复刻的旧药箱:“以前觉得初心离我很远,现在才知道,它就在这些真实的故事里,在我们愿意帮人的每一个瞬间里。” 视频下面,有很多 00 后留言 “想加入领航者”“我也要去帮农村人”。
林晓望着窗外的星空,想起老院长当年带年轻医生下乡的场景。她拿出手机给联盟发消息:“把沉浸式体验和青年带教的方法整理成手册,让更多新生代懂初心、传初心。” 风掠过耳边,带着夏夜的清凉,像是老院长的回应:“这就对了,让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传初心,才能让初心一直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