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芊不疑有他,应了声就继续打游戏了。
此时急诊科的何烁对家里的状况一无所知。
他刚结束手术,正要去处置室查看新患者。
处置室里坐着个包扎妥当的小男孩。护士张泠递来病历:海洋医生已经处理过了,您看看没问题就能送留观。
何烁翻阅病历,在男孩身边坐下:尹童童是吧?调皮摔跤了?
(
尹童童轻轻晃了晃脑袋,是走路没留神绊的,学校今天春游。小男孩眼神清亮,丝毫不见慌乱。
何烁觉得有些意外。
往常来急诊的孩子,哪个不是哭得撕心裂肺?就算年纪大些的强忍着不哭,眼圈也早红了。可眼前这个孩子,既不怕疼也不怕生。
你不怕医院?何烁递了块消毒棉片。
习惯了。尹童童接过棉片攥在手心,自从跟爸妈进城,三天两头磕着碰着。奶奶说我是属小牛的,莽莽撞撞。
十岁的孩子说话却像个小大人。何烁注意到他校服袖口磨得发白,但指甲修剪得干干净净。
家长联系上了吗?何烁调整着血压计绑带。
护士姐姐说爸妈正往这儿赶。男孩仰起脸,他们在菜市场有个摊位。
何烁动作顿了顿。0.2毫米厚的听诊器膜片贴上男孩胸口时,他忽然改了主意:我们再做几项检查。
那些频繁的磕碰痕迹让他警觉。城里的孩子摔跤顶多蹭破皮,可这孩子左手桡骨竟然呈粉碎性骨折——就像从高处坠落时本能用手撑地造成的伤势。
病床上,何烁托起男孩纤细的脚踝。胫骨表面有几处不明显的凸起,触感像是隆起的树根。
笔形手电筒的光圈在瞳孔间游走。
跟着我的手指转眼睛。何烁的食指划破空气,上...下...左...
光斑停在右侧时,男孩的眼球突然出现细微抽搐。
平时会头晕吗?何烁合上病历本。
尹童童绞着衣角笑了:上课老走神算不算?
ct室的白灯亮起来时,何烁在申请单上重重勾选了增强扫描。玻璃门外,男孩正踮脚看墙上的卡通贴画,左臂石膏在灯光下白得刺眼。
__
尹童童干脆地点了点头,仿佛对任何事都无所畏惧。
何烁第一次遇见如此果决的孩子,心里隐约觉得反常。但转念一想,或许这孩子天性如此。
按常理,这个年纪的孩子至少会掉几滴眼泪。
可他却异常镇定,懂事得不像话,似乎即使没有大人在场,他也能独自应对一切。
张泠,带尹童童去做个脑部ct。
张泠走过来,疑惑道:何医生,这孩子不是手臂骨折吗?为什么还要查头部?刚才海洋医生检查过说没问题。
何烁微微一笑:他有眼球震颤的症状,可能被忽略了。先带他去吧。
张泠推来轮椅,小心扶男孩坐好,推着他前往检查室。
何烁翻阅着其他患者的病历,今日病人不多,难得清闲。
约莫二十分钟后,张泠拿着ct影像回来了。
何医生,这是尹童童的扫描结果。
何烁接过片子仔细查看时,何建华恰好过来叫他去接诊新患者。
这是谁的片子?何建华眉头微蹙。
处置室那个骨折男孩的。他说经常摔倒,我检查发现眼球震颤,就安排了ct。
孩子现在在哪?何建华环顾四周。
张泠答道:已经安排在留观病床了。
何建华将片子递还:新患者我去接,这孩子交给你负责。家属到了吗?
还在赶来的路上。张泠回答。
何建华拍了拍何烁肩膀便离开了。
ct显示尹童童内耳后方有脑瘤,这正是他频繁跌倒的根源。
何烁随张泠来到留观区,看见男孩安静地坐在病床上,正望着邻床的病人,眼中带着笑意与隐约的羡慕。
因为他们都有人陪伴,只有尹童童独自一人。
发什么呆呢?何烁走近时顺手拉上病床周围的帘子,笑着与尹童童搭话。
尹童童对何烁的到来似乎并不惊讶。
你怎么不问问为什么给你做ct?也不好奇我要说什么?
尹童童望着何烁,嘴角仍挂着微笑: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做脑部扫描了,早习惯了。
第三次?你父母之前带你来过两次?
尹童童轻轻点头:去年被爸妈接来后,他们就带我做全面体检。可能是太紧张了,总担心我生病。所以脑部ct不止做过一次。
听到这个回答,何烁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那等你父母来了,我再和他们详谈。何烁实在不忍心直接告诉孩子,他的后脑长了个肿瘤。
即便这孩子表现得再镇定,终究只是个孩子。就连成年人,恐怕都难以承受这样的诊断结果。
离开病房前,何烁特意嘱咐张泠多关照尹童童,并让她在患儿家属到达后立即通知自己。
约莫一刻钟后,张泠领着中年夫妇走进办公室。
两人都穿着笔挺的职业套装,像是企业高管,又或许是自家公司的老板。
何烁请尹童童父母落座,取出ct影像。刚要开口,尹妈妈就抢先问道:医生,护士说童童只是骨折,很快就能出院对吗?
何烁摇头递过片子:刚做的ct显示,孩子耳后颅内有个肿瘤。
他说自己总笨手笨脚容易摔跤,其实是肿瘤影响了平衡系统。目前还不能确定性质,需要你们同意进一步检查......
不必了。尹爸爸突然打断,不需要再查了。
我们早咨询过肿瘤专家,童童患的是......晚期骨肉瘤。
尹妈妈眼角滑落一滴泪,又迅速仰头抹去,大概是不想让儿子看出哭过的痕迹。
刚接他回来时,总嚷着腿疼。我们带他做了全套检查。
原以为是这些年生活困苦落下的毛病。可谁能想到......十岁的孩子会得骨癌。
说到这儿,童童妈妈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泪水夺眶而出。显然,过往的回忆让她难以自持。
生活困难?何烁打量着他们的衣着与谈吐,怎么看都不像经济拮据的样子。
尹童童父亲长叹一声,低声道:童童三岁那年被人贩子拐走,我们想尽办法都没能找到他。
这些年来,我们拼命赚钱,通过各种渠道悬赏寻人。
可整整六年,始终杳无音信。
直到去年那伙人贩子落网,警方调查后才得知,童童被以几万元卖进深山,给一户农家当儿子。
提起接回孩子的场景,童童爸爸的眼圈也泛红了。
我们找到童童时,他已经九岁了。幸好他还记得妈妈哼唱的摇篮曲,还能依稀认出母亲。
但这些年他在穷苦人家吃了太多苦。
刚接回来时,他处处不适应。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身体出现各种问题。
本以为找回孩子就能慢慢补偿,谁知童童的腿疼竟是骨癌。
肿瘤专家全面检查后确认,童童最多只剩一年寿命。如今...已经过去半年了。
剩下这半年,我们甚至不知该如何告诉孩子。
何烁听完只觉胸口发闷。
既然那户人家有钱买孩子,为何不好好抚养?此刻他终于明白,童童眼中的平静从何而来——这个孩子承受的痛苦,远超常人想象。
童童妈妈摇头道:买下童童的第三年,那对夫妇就因山体滑坡去世了。
这些年来,是山里的老人把他拉扯大的,就是他一直喊爷爷奶奶的人。
山里教育条件差,童童还要照顾老人。那么小的孩子,已经会做饭劈柴、放羊,给瘫痪的爷爷擦洗身子。
他得帮邻居干活才能勉强糊口,不让全家饿死。
可他...只是个十岁的孩子!童童妈妈泣不成声。
命运给他们开了残忍的玩笑:赐予的孩子历经磨难,好不容易寻回,却又被骨癌判了 ** 。面对仅剩半年的生命,这对父母实在无法接受。
何烁默然。尹童童曾笑着说自己成绩差,原来是因为要赚钱养家,根本没时间读书。更艰难的是,连书本费都凑不齐,只能靠干更多体力活来抵。
这么小的孩子,承受了远超同龄人的苦难,心智早已磨炼得异常坚韧。
关于尹童童的病情,你们准备告知他本人吗?在何烁看来,每位患者都有知情权。但作为父母,他们显然不愿让孩子直面残酷的现实。
尹童童父母交换了个眼神。我们...还没打算说。
他虽然才十岁,但心理年龄很成熟,或许能承受这个事实?何烁建议道。
母亲仍摇头:等我们考虑清楚再告诉他吧。
何烁轻叹。家属确实有权暂缓告知病情,这无可厚非。
医生,童童在哪个病房?我们想先去看看。
何烁唤来护士带路。既然选择隐瞒病情,化疗的机会自然也要放弃。对于骨肉瘤患者而言,化疗不过是延长痛苦罢了。
下班前,何烁经过留观病房时特意驻足。尹童童正听母亲讲童话故事,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见到医生,孩子开朗地打招呼。
这个懂事的孩子,或许早已对自身状况有所觉察。何烁寒暄几句便离开了。
回到家,他彻夜查阅骨肉瘤相关资料,贝薇薇安静地陪在一旁打游戏。直到凌晨,何烁才发现妻子抱着他的手臂睡着了。他轻轻将人抱回卧室,看了眼时间,终于关灯休息。
清晨,何烁匆匆扒了几口早饭就往医院赶。昨晚的研究发现让他迫不及待想找何建华求证,或许事情还有转机。
想到那个饱受病痛折磨的孩子,何烁心里揪得难受。他多希望只是一场误诊。
当何建华踏进主任办公室时,意外发现何烁早已候在那里。要知道平日里都是自己最早到岗,今天何烁这么反常,准是出了什么事。
出什么事了?何建华刚坐下就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