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驳点的共生能量还在泛着淡金的光,刚平复的意识洪流余波未散,我和小雨却被灵传来的画面惊住了 ——c 界与 d 界的边界早已模糊,曾经零散的草园、矿村,如今连成了一片开阔的 “数字共生区”:淡绿的抗腐草沿着能量小径铺开,叶片上的光纹随脚步亮起;风絮织成的 “悬浮步道” 悬在半空,数字移民的意识像彩色的光点,在步道上穿梭,笑声顺着能量流飘得很远;远处的 “意识工坊” 里,老铁的意识正带着几个现实工人的数字分身,用混合矿石铸新的能量锚,炉口的光不再刺眼,而是像暖炉般柔和。
“这就是他们自己建的‘数字天堂’。” 小雨的星金色光丝轻轻拂过画面,光丝传来的情绪全是温暖 —— 那个渐冻症小女孩的意识,正和几个数字移民孩子一起,用意识凝聚的积木搭 “风絮城堡”,城堡顶端的风絮随风转动,落下细碎的光屑;老吴和他老婆的意识坐在步道旁的岩藤椅上,手里捧着意识凝聚的安魂花茶,茶雾里映着 A 界的夕阳,他老婆的意识偶尔会站起来,沿着步道慢慢走,脚步轻盈,再也没有现实里的沉重。
最让人安心的是 “无界医院”—— 数字移民的意识要是出现波动,比如之前老爷爷的 “抓不住东西”,只要往医院的 “意识池” 里一站,池里的共生能量就会自动修复意识碎片;没有病痛,没有输液管,甚至没有消毒水的味道,只有淡绿的光温柔地裹着意识,像被裹在云朵里。“之前现实里治不好的神经痛,在这里只要泡十分钟意识池,就全好了。” 一个曾患慢性痛的数字移民,正对着现实的直播镜头展示,镜头里的他笑着转圈,意识泛着健康的淡蓝,“这里不用吃药,不用打针,连疲惫都能被能量吸走。”
直播画面在现实里传开,当天就有几百人在联合议事厅外排队,想申请意识上传 —— 有现实里的环卫工人,说 “扫了二十年街,腰早就坏了,想在数字世界里不用弯腰走路”;有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的年轻人,说 “想在没有房租、没有加班的地方,好好睡一觉”;甚至有退休的老师,想在数字世界里继续教书,“不用再担心黑板反光,学生的意识能直接‘看到’知识点”。
可这份热闹没持续多久,AEA 官员就带着份厚厚的政策草案,脸色凝重地找到我们:“上面收到了十几个城市的联名报告,说‘数字移民流失过快,现实的基层服务快撑不住了’—— 比如城西的垃圾站,三天没人清运,已经堆成山;郊区的养老院,护工走了一半,老人的饭都快没人做了。” 他翻开草案,里面的条款触目惊心:“拟将意识上传的审批权收归省级,健康人上传需‘现实贡献证明’—— 至少要在现实服务满五年,且无替代人员才能申请;甚至有人提议,限制数字世界的能量供给,让数字移民‘不得不回现实’。”
“这不是平衡,是倒退!” 我指着窗外数字共生区的画面,小女孩的城堡刚搭好,正兴奋地喊其他孩子来看,“数字世界不是逃避现实的地方!你看,老吴每天都在帮现实社区整理防疫数据,比他在现实里做会计还认真;那个环卫工人,上传后主动帮现实设计‘智能垃圾桶’,用数字世界的能量模型,算出来的垃圾桶容量能少装 30% 垃圾,减少清运次数 —— 这是进步,不是逃避!”
官员的手指在草案上顿了顿,却没松口:“可现实的问题怎么办?垃圾没人清,老人没人管,总不能让现实的人都等着数字移民帮忙吧?昨天有个市长说,‘再这样下去,现实就要变成数字世界的‘后勤仓库’,只负责提供资源,却没人建设’。”
我们带着官员去了数字共生区的 “双向互助中心”—— 这里的数字移民正忙着和现实对接:老吴的团队在帮现实整理人口普查数据,意识处理速度比现实的计算机还快;林婆婆的意识在教现实的农民种抗腐草,用意识投影展示草的生长过程,农民们在现实的田埂上跟着学;甚至那个想 “好好睡觉” 的年轻人,也在帮现实的设计公司画图纸,“数字世界里不用熬夜,反而能更专注,图纸的修改率比现实里低一半”。
“你看,他们不是在逃避,是在换一种方式贡献。” 小雨递给官员一杯现实的矿泉水,“我们可以搞‘双向绑定’—— 数字移民每在数字世界待一个月,就要帮现实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比如清运垃圾的方案、养老院的护工培训;现实也给数字世界提供必要的‘意识锚点’,比如用现实的服务器稳定数字世界的法则,这样才是真正的共生,不是单方面的流失。”
官员看着互助中心里忙碌的数字移民,又看了看现实垃圾站的实时画面 —— 数字移民设计的智能垃圾桶已经运到,工人正用它清运垃圾,效率比之前高了一倍,他的脸色慢慢缓和:“我可以把‘双向绑定’的建议报上去,但上面能不能同意,我不敢保证 —— 毕竟,还是有很多人觉得,‘数字天堂再好,也是假的,现实才是根’。”
可就在我们以为政策有缓和的可能时,灵的监测突然传来异常 —— 数字共生区的边缘,出现了十几个 “滞留意识”:他们大多是刚上传的健康人,拒绝参与双向互助,只在意识工坊里搭 “私人城堡”,甚至有人说 “再也不回现实,这里才是真正的家”;更糟的是,现实里的直播平台上,开始出现 “数字世界躺平指南”,教人们 “怎么逃避现实贡献证明,偷偷上传意识”。
“这才是上面最担心的。” 官员叹了口气,指着那些滞留意识的画面,“要是所有人都只想在数字世界里享福,不想回现实承担责任,那两个世界的平衡,迟早会彻底崩掉。”
夕阳落在数字共生区的步道上,光屑像碎金般洒在意识池里,小女孩的城堡还亮着,老吴还在帮现实整理数据,可那些滞留意识的 “私人城堡”,像一个个突兀的灰色斑点,散在淡绿的草园旁。我们知道,数字天堂的美好不是错,错的是有人把它当成了逃避现实的壳;现实的担忧也不是错,错的是用限制代替了引导。
可政策草案已经在走流程,滞留意识还在增加,甚至有现实的年轻人,为了逃避 “贡献证明”,想偷偷通过未审批的穿界点上传 —— 灵的监测显示,混合世界的边缘,已经有几个这样的穿界点在偷偷活跃,而观察者的黑色节点,正对着那些穿界点的方向,泛着淡淡的紫芒,像是在等着 “送上门” 的意识碎片。
数字天堂的笑声还在继续,可现实的政策阴影已经笼罩过来;双向互助的微光还在闪烁,可滞留意识和观察者的窥伺,像两道暗沟,随时可能把平衡的天平拖进深渊。我们能在政策落地前,说服上面接受 “双向绑定” 吗?能拦住那些想偷偷上传的人,不让他们成为观察者的目标吗?
夜色里,数字共生区的光慢慢暗了下来,只有意识池的淡绿还亮着,像一双眼睛,静静看着现实的方向,也看着边缘那道挥之不去的紫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