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正媳妇说的有些口渴,端起秦凰给他倒的茶又咕咚咕咚喝了两口。
秦凰看到里正媳妇喝了杯子里的水,忙又给她蓄满。
里正媳妇喝完水,用手擦了一下嘴巴又继续往下讲。
“三娃娘,你不知道,陶枝还和县令大人说她已经怀孕了,怎么还能和胡刚扯些有的没的?”
“全村都知道,陶枝一直想要个儿子,这回不知道他们家能如愿不。”
“胡刚听了陶枝的话,气的眼睛都红了。”
“陶枝一口咬定,胡刚故意破坏麦田的事,要求县令大人惩罚胡刚几人。”
“这冬小麦可是他们全家的希望,胡刚三人必须赔偿。”
“陶枝这半年确实是安安分分的在和大锤过日子,对家里的两个闺女也不像以前那么刻薄了,尤其是上次在你们家被毒医救过来之后,就像换了个人一样。”
秦峥听了里正媳妇的这段话,眼睛亮了亮,什么毒医,什么救人,这似乎比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有意思点。
里正媳妇见秦峥好奇,忙又把刘大锤媳妇差一点中毒死去,被二长老救了的事和秦峥学了一遍。
秦峥听了里正媳妇的话,双眼放光:
“姐,苗神医的师兄呢?他这么厉害,专门解毒的,把他弄到军营去,是不是可以帮助爹爹他们打安西国?”
秦凰看着秦铮,笑道,“你小子脑子转的倒是快,我师父他们二人已经离开了,有一些事情要办,不知道能不能转到爹爹的军营那里去。”
“如果他们走到军营了,一定能帮爹爹打安西国的,这个你不用担心,如今我也找不到他们在哪里落脚。”
听了秦凰的话,秦峥失望的叹了口气,继续听里正媳妇和他们讲案情的事。
“刘婶子,那三人是不是要被关一段时间才能放出来呀?他们毕竟都把熊引到咱们村来害人了。”
“秦小将军,你不知道他们的罪可大了,关几天哪能啊?听说要被流放三千里去挖矿呢?”
“啊!就把熊引到村里,就得流放三千里。”
“闻星竹疯了吧?他是和这几个人有仇吗?是在公报私仇吧?”
里正媳妇听了秦峥的话,忙解释道,“没有没有,秦小将军,你可别误会县令大人。”
“这几人是真的犯了案,没给他们秋后问斩就已经不错了,只是流放去挖矿。“
听了这话,秦峥一下来了兴趣,瞪着眼睛兴奋的问道,“婶子,是有新情况吗?快说快说,我好想听。”
秦凰也被里正媳妇勾起了兴趣,盯着里正媳妇等她说下文。
“你说,这陶枝自从被毒医救过来后,就有些不一样,她一下爆出了胡刚和两个混混拐人的事。”
“也不知道这事,她是咋知道的?”
“村里那么多人,天天在大柳树那聊天,也没见陶枝去镇上啊!”
“陶枝说,上个月她去镇上赶集的时候,见胡刚和这两个混混在什么地方,骗了两个小孩子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你们猜,怎么着?陶枝一说起这事,县令大人就知道是哪件事。确实,那天镇上丢了两个孩子,直到现在还没找到。”
“胡刚那三人听到陶枝说出这件事,惊恐的瞪大了眼睛。”
“胡刚反驳道,说那天陶枝根本没去镇上,陶枝在胡说八道,他在村外等陶枝等了好久也没等到。”
“你们猜,陶枝是怎么说的?”
秦凰看着里正媳妇笑着摇头,“刘婶子,我可猜不到陶枝说了什么。”
秦峥也急道,“婶子快说快说,是不是那姓陶的妇人大难不死后,就和以前不一样了,能掐会算了。”
秦凰听了秦峥的话,回想了一下,那天陶枝被二长老救醒的情形。
陶枝先是说,是自己救了她,以后再也不管自己叫刘寡妇了,然后和家里人一起谢过了二长老,这才离开。
陶枝的做法同以前的那个陶枝判若两人。
难道陶枝也像她一样死过了一回?如果是那样,陶枝兴许看到了自己的前世,或者是以后要发生的一些事。
如果是这样,那陶枝现在做的一切就合理了。
里正媳妇听了秦峥的话,愣了一下。
“秦小将军,你还别说,你里正叔还说陶枝跟中了邪一样,不把胡刚那三人咬死,誓不罢休的架势。”
“嗨!中啥邪。”
“要我说,这陶枝中了一回毒,跟死过了一次差不多,清醒了呗!以前被胡刚骗了那么多钱,陶枝也该清醒了。”
秦峥一看里正媳妇又扯远了,忙说道,“婶子,你快说,后来怎样了?到底有没有拐孩子的事?”
“当然有了,陶枝和大锤都看到了,一定有拐孩子这事。”
“陶枝和县令大人说,那天早上他和大锤两人,还看到胡刚在咱村不远处等着骗她的钱呢。”
“他们二人亲眼看到,胡刚领着两个混混在村口的不远处等着,她怀疑那天胡刚他们三人想把她一块绑走。”
“幸好他和大锤在一起,从小路绕过他们三人去了镇上。”
“刘婶子,那大锤媳妇说的是真的吗?那胡刚真能把她拐走啊?”
“谁知道啊!陶枝是这么说的。”
“陶枝的意思是,要不是绑人,干嘛三个人一起在村口瞎晃悠,反正没干好事。”
“你们不知道,你里正叔亲眼看到陶枝说这些话的时候,胡刚三人吓的脸都白了。”
“陶枝说的事八九不离十,要不然他们怎么会吓成那样。”
“后来陶枝又说她和刘大锤在一个巷子里,看到胡刚和两个混混,抱着两个孩子塞进了一辆马车。”
“陶枝还说她亲耳听到胡刚和赶车的人说把孩子送到边城去。”
“你们猜怎么着,陶枝说出这话的时候,胡刚三人惊恐的瞪着眼睛,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县令大人是谁呀?他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县令大人惊堂木一拍,胡刚三人吓得直哆嗦。”
“胡刚他们死不承认拐孩子的事。”
“陶枝和刘大锤一口咬定看到了他们拐孩子。”
“陶枝两口子把时间,地点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县令大人找来丢孩子的卷宗一看,这两家的孩子确实是在那一带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