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团长待人就像亲兄弟。团部伙食跟大伙儿一样,有时候还不如战士们的。他还从不固定睡觉的地方,不在办公室睡,也不在通铺占位置,天天换地方。好多人都有幸和团长同屋过夜。每到那时候,他就讲战斗英雄的故事,告诉我们坚持下去,胜利就在前头。他说,抗战一定会结束,将来全国人民都能过上好日子。”
徐梓琳听完,轻轻点头,示意连长离开。
她坐在桌前反复思量,这些话并无差错,可她仍担心有人借题发挥,无中生有。
她心头憋着一股火——王风对这些隐患毫不在意,所有防患未然的事,终究还得她一人扛。
那天黄昏,陈副团长无事可忙。
新开垦的土地已播种完毕,部队进入短暂休整。
他独自走出团部,又一次走向战士中间。
徐梓琳这次没再犹豫,悄悄换了便装,尾随其后。
她原以为陈保良只会找营级干部聊聊,后来发现他也常与连长们交谈。
如今,竟连普通士兵都不放过。
这一次,他的脚步停在了警卫连一排三班的驻地门口。
警卫连驻守团部四周,位置比其他连队更靠近核心区域。
徐梓琳望着陈保良的背影,心中泛起疑云,此人举动绝非寻常。
副团长陈保良踏入三班宿舍,脚步沉稳。
近来他频频出现在基层,像是有意与自己较劲。
上级调派他到新三团任职,明面上是辅佐团长处理军务,可若说背后没有别的用意,外人不信,他自己也不信。
的确,除了日常分工、协助王风管理团内事务,他还肩负一项隐秘使命:暗中观察新三团的整体运转,重点考察团长王风其人。
但这次的任务,远比预想复杂得多。
陈保良出身行伍多年,履历深厚,曾在多个团级乃至师旅级单位服役,经验老道。
对于评估一名指挥官的能力与品性,他自有方法——观其行、听其声、察其言。
从军以来,他走过不少部队,见过诸多军官。
靠着这套方式,往往数日之内,便能摸清对方的作风、脾性乃至内心格局。
他深知,凡人皆有瑕疵。
八路军中的基层干部,受限于教育背景和成长环境,在治军带兵时难免露出短板。
有的团长战术娴熟,却独断专行,动辄斥责下属;有的虽态度和善,乐于集思广益,所率部队却松散无力,形同虚设;还有的各方面表现俱佳,唯独疏离士兵,平日高坐办公室,战士们一年到头也难见一面,更别提交谈。
可新三团的情况截然不同,令陈保良始料未及。
半个多月里,他不动声色地走访各层官兵,自营级主官至普通一兵,提及王风时,竟无一例外流露敬重之意。
称赞之语滔滔不绝,而负面评价,一字未闻。
这让他心头震动。
他清楚世间本无完人,过分完美反而可疑。
一支普通主力团里,怎会诞生如此近乎理想的军事主官?
疑惑驱使着他继续深入查访。
越是打听,越觉惊讶。
直到黄昏时分,他决定走进最底层的角落——警卫员三班。
推开木门,屋内昏暗安静,战士们正蜷在铺上休整。
察觉有人进来,众人迅速翻身坐起,齐声喊道:“陈副团长!”
他微微颔首,目光扫过整间通铺。
粗糙的木板搭成床架,上面铺着干草,再覆一层补丁摞补丁的薄褥。
十几名战士肩并肩挤在一起,空间逼仄,却秩序井然。
正如某些战士私下议论的那样,警卫连虽在团长王风眼皮底下活动,住的也是通铺,条件与其他班毫无二致,并未享受特殊待遇。
陈保良进来后也没摆架子,脸上带着笑,自然地朝大伙儿点头示意,随后在一块木板床上轻轻挪了挪位置,稳稳坐下。
“同志们,都别拘着,坐下来聊会儿天。”
他语气平和,“现在不谈任务,也不讲纪律,我今天就是个普通老同志。年纪比你们稍长些,你们就当我是个老大哥好了。夜里过来一趟,也没别的事,就是想跟大家说说话。我刚到新三团不久,很多人还不认识。一个干部要是连自己战士的脸都认不全,那这职务也就白当了。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
他这番话一出,战士们心里顿时觉得亲近了几分。
这群人都是战场上滚过几遭的老兵,没人扭捏作态,纷纷落座,围成一圈,你一句我一句地攀谈起来。
有个班长笑着说:“陈副团长,您要是真想把每个人的模样都记住,那可不容易啊!”
陈保良挺了挺腰板:“怎么记不住?只要肯花心思,别说面孔,就是名字我也能一个个背下来。我不贪多,今天来了你们三班,我就先把你们这十来个人的样子牢牢记住。”
一位战士插嘴道:“可咱们团现在有一万多人呐!”
陈保良一愣,脸上微微发烫,连忙轻咳两声,笑着岔开话题,把刚才的话轻轻带了过去。
另一位战士接着说:“不过要说记人本事最厉害的,还得是我们团长。前阵子开大会,三千多人站得整整齐齐,有个新兵刚站起来发言,团长张口就叫出了他的名字!”
陈保良一听,正中下怀,顺势笑道:“照你们这么说,团长能把几千号人的脸和名字全都装在脑子里?”
“那还有假?”
战士答道,“每次招新兵,不管来多少人,团长都亲自到场,挨个见一面。他还让每人做个自我介绍,说说名字、外号,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儿。团长脑子灵光得很,听过一遍,基本就不会忘。”
陈保良听得直点头,心里暗暗吃惊。
若真是如此,王风的记忆力几乎称得上是过目不忘。
他笑了笑,又问:“那你们团长就真没一点缺点?”
班长立马瞪起眼:“谁敢说我们团长一句不是,我第一个不答应!”
三班其他人也跟着应和,七嘴八舌地表示支持,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