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瑞金闻言,眼底顿时闪过一抹喜色。
如果钟小艾的死亡,真的可以坐实是祁同伟所设计的话,不说追究祁同伟的个人责任,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对能抓住这个契机,将祁同伟……从汉东赶出去!
祁同伟本身就是挂职干部,在汉东省本来就不会久留,一旦在汉东省遇到危险,波及到祁同伟在军方的仕途和前景,那么就算是祁同伟自己不情愿,特战军区为了保护祁同伟,也会大概率直接将祁同伟从汉东撤离!
祁同伟一走,偌大汉东,还有谁敢对他沙瑞金不敬?
还有谁敢公然威胁到他在汉东省的绝对权威?
沙瑞金直接招手示意侯亮平坐到自己面前来,“不急不急,你慢慢说,祁同伟是如何设计的钟小艾?”
侯亮平见沙瑞金感兴趣,当即坐了下来,“沙书记,这祁同伟明明有直接抓捕程度和陈清泉的能力,但他却只是抓了陈清泉这个没什么危险的,反而故意将程度逼的逃到了山水庄园。”
“在小艾以中纪委调查组组长身份要求接管工作的时候,这祁同伟也没有阻拦,居然直接就将这还没有抓捕归案的程度和陈清泉一并交给了小艾。”
“他这就是故意留下了一个潜在的威胁,借助小艾之手逼迫程度走上绝境。”
“程度怎么说也是汉东省京州市公安局局长,所以他这个人本身就比较危险,结合祁同伟故意将其留给小艾,这就是在逼程度狗急跳墙!”
“程度和陈清泉丁义珍这些人毕竟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有人能在我们反贪局弄死丁义珍,自然也能弄死程度,所以这形成了一个闭环,程度杀了小艾,此人又杀人灭口程度,让案件彻底陷入僵局之中。”
沙瑞金沉吟了片刻,满脸希冀道:“有证据吗?”
“什么证据?”
“当然是祁同伟设计坑害钟小艾的证据啊。”
侯亮平咬牙道:“沙书记,这还需要证据吗?这是明晃晃摆在面前的,只要不是傻子就都能看出来这是祁同伟设的局吧?”
沙瑞金刚提起来的兴趣,瞬间消散的无影无踪。
没有证据,说个蛋啊。
他将目光平移向站在旁边一声不吭的季昌明,“季昌明,你们检察院有证据吗?”
季昌明轻轻摇头,神色凝重,“沙书记,这件事情是亮平想多了,可能是和接受不了钟小艾同志的牺牲有关系。”
侯亮平有些急眼,声音都不自觉的提高了不少,“季检察长!你这句话什么意思?你认为我是在诽谤祁同伟?给他扣莫须有的罪名?”
季昌明苦笑不已,“亮平,我们都是执法人员,你我都应该清楚,疑罪从无,哪怕是祁同伟真的有问题,在没有做确凿证据之前,他也还是干净的。”
“更别提他现如今还是政法委书记,是全省政法队伍的领头羊了,你如此恶意揣测,对他名誉不好,对你自己发展也不利啊。”
侯亮平气的胸口剧烈起伏,钟小艾在的时候,季昌明绝对不敢如此说话!
现在钟小艾才刚刚死了,你看看季昌明这个老狐狸的态度瞬间就变了!
他还想斥责季昌明,却被沙瑞金抬手制止。
沙瑞金可没有功夫听这两个人在这里打口水仗,而是盯着季昌明,一脸严肃,“季昌明,按你的意思,这祁同伟在这起事件之中是没有什么问题了?”
季昌明怎么可能钻进沙瑞金的语言陷阱?
他沉声道:“沙书记,我不能保证祁同伟没有问题,也不能保证祁同伟一定就有问题,只是以我的视角来看,目前看到的情况综合分析的话,祁同伟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沙瑞金更失望了,却依旧有些不死心,“那侯亮平刚才所言,祁同伟给钟小艾设局,有没有这么一回事?”
季昌明摇了摇头,“沙书记,据我所知,此事并没有设局一说。”
“原本丁义珍死亡之后这个案件就陷入迟滞状态,侯亮平被停职反省,而检察院和反贪局也没查出来个所以然来,所以祁同伟也就以公安厅常务副厅长的身份接手这个无人处理的‘疑案难案’,从这点上来看祁同伟还是很有党性和担当的,愿意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侯亮平看着季昌明的脸色极度难看,这特么不是在夸祁同伟吗?
这个时候,季昌明难道不应该抹黑祁同伟吗?
虽然季昌明说的都是事实,可都说屁股决定思维,季昌明不是和祁同伟决裂了吗?不是应该坚定的和自己同一个立场吗?
为什么会如此反复横跳?
难道就因为钟小艾死了,所以季昌明认为钟家会迁怒他,因而提前给自己留条后路?
想到此处,侯亮平顿时一阵悲哀。
人走茶凉,不外如是。
这季昌明这个老东西太特么现实了!
亏他还将季昌明在钟小艾和自己面前的谦卑当常态,结果却只是这个老狐狸的伪装!
季昌明却无视了侯亮平在旁边铁青的脸色,而是滔滔不绝,知无不言,“此后这个案件在祁同伟手里开始有了进展,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钟小艾同志进入了汉东省,开始在名义上正式接管这个案件的调查。”
“当得知祁同伟已经在收网阶段时,钟小艾同志和田书记商议过后,便是直接以中纪委和省纪委的联合执法名义前往京州市,开始全面接手这个任务,正巧此时祁同伟刚将陈清泉缉拿归案,就剩下了程度还在逃亡,不过也进入了天罗地网。”
“可以说,祁同伟马上就要大功告成了,这个时候钟小艾同志强硬接管,其实按理来说是钟小艾同志有些过分了,可因为流程和规定缘故,祁同伟也没有计较,真就将这唾手可得,到嘴的肥肉直接吐了出来,给了钟小艾。”
“此后钟小艾为了政绩不被平分,所以执意自己前往抓捕,其实这里,她自己就已经给自己埋下了祸根,或者说,已有取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