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煜和启辰这对“双子星”在家族事业中逐渐站稳脚跟,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年轻一代的锐气,更是一种系统性的、面向未来的战略思维。
子豪得以从繁琐的日常管理中抽身,将更多精力放在把握大方向和维系核心关系上,享受着半退休的从容。
而我,则心满意足地看着孩子们羽翼渐丰,开始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关怀家族每个成员的成长与幸福上。
然而,优秀的继承者从不满足于守成。
一个周末的家族会议上,启辰率先抛出了一个酝酿已久的想法。
“爸,妈,大哥,”他打开投影,屏幕上展示着一系列数据和趋势图,
“我们的‘华曦广场’和餐饮品牌虽然稳定,但模式传统,增长曲线已经开始平缓。我认为,是时候开辟‘第二战场’了。”
承煜在一旁沉稳地补充道:“我们仔细研究过市场。现在真正的蓝海,在于对‘品质生活’和‘健康生态’的深度挖掘。我们拥有资金、场地和品牌信誉,完全有能力打造一个全新的、高端的生态农业与休闲度假综合体。”
这个计划比他们以往的任何提议都要宏大。
他们设想在城郊拿下大片土地,一部分用于现代化、科技化的有机农业种植,直供我们的连锁餐饮和高端市场;
另一部分则建设成融合自然教育、田园体验和精品民宿的短途度假目的地。
这不仅仅是商业项目,更关乎一种生活方式的倡导。
这个大胆的提案,在家族内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老一辈的父母们首先表示了担忧:投入巨大,领域陌生,风险太高。
连子豪也沉吟了许久,反复询问着关于市场定位、技术壁垒和投资回报周期的细节。
面对质疑,承煜和启辰展现出了完美的配合。
承煜拿出厚厚一沓可行性报告,里面是详尽的市场分析、成本测算和风险应对预案,数据扎实,逻辑严密,如同一块沉重的压舱石。
而启辰则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描绘了项目成功后,将为家族品牌带来的巨大溢价和深远的社会价值,他甚至还制作了一个精美的概念视频,展现了未来家庭在阳光下采摘、在星空下露营的美好画面,如同一张充满诱惑力的风帆。
“我们知道有风险,”承煜看着父母和我们,眼神坚定,“但任何有价值的投资都伴随风险。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看准了方向,并且有能力控制风险。”
“而且,”启辰接口,目光炯炯,“这不只是生意。这和爸妈你们当年打造‘华曦广场’的初心一样,我们也是在创造一种能打动人心的价值,一种更健康、更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这符合我们家族一直以来的理念。”
他们的话,打动了我们。
尤其是最后一点,关于“创造价值”和“家族理念”的阐述,让我和子豪看到了他们超越单纯商业计算的格局。
经过几轮深入的家族讨论,我们最终决定,支持他们启动这个名为“绿野溯源”的计划。
由兄弟俩全权负责,家族提供启动资金和信用背书,但要求他们必须严格按照商业规律办事,定期汇报进展。
项目启动初期,困难重重。
拿地、引进农业技术、设计规划……每一个环节都是新的挑战。
承煜几乎住在了项目工地,监督着每一个细节,确保工程质量和成本控制;
启辰则带着团队四处奔波,与科研机构谈合作,与设计公司磨方案,还要应对各种审批流程。
我看到他们晒黑了,瘦了,但眼睛里燃烧的斗志却愈发旺盛。
在这个过程中,家族的力量再次显现。
晓阳利用他在生物领域的专业知识,为项目的生态循环和种植技术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瑾妍则从市场和品牌角度,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
甚至连已经上中学的乐安、乐宸,也会在假期跑去“绿野”工地,像两个小小的监工,回来后兴奋地讲述着那里的变化。
一年后,“绿野溯源”一期项目——有机农场和部分体验园区,终于迎来了试运营。
开业当天,阳光明媚,田野青翠。
我们全家,连同何志明、林少莲一家,都来到了现场。
看着孩子们在田埂上奔跑,看着游客们在精心设计的民宿前拍照,看着我们餐厅里即将用上这里产出的新鲜蔬菜……
一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涌上心头。
子豪站在我身边,望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轻声说:
“以前,总觉得要把打下的江山完整地交给他们。现在才明白,最好的传承,不是让他们守着我们的江山,而是支持他们,去开拓属于他们自己的新天地。”
我紧紧握住他的手,无比赞同。
承煜和启辰向我们走来,虽然疲惫,但脸上洋溢着开拓者的自豪。
“爸,妈,这只是开始。”承煜的声音依旧沉稳,却带着前所未有的自信。
“我们会让‘绿野’成为我们家族新的骄傲。”启辰的笑容,比阳光还灿烂。
看着他们,我知道,家族的传承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它不再是简单的财富与权力的移交,而是精神与格局的接力。
我们这一代建造了坚固的城池,而他们,正在开辟辽阔的疆域。
未来,或许还有风浪,但拥有这样的下一代,我们无比安心,也充满期待。
子豪的调侃固然有理,承煜和启辰也确实堪称青年才俊,无论是家世、能力还是相貌,都是人中龙凤。
但眼看着身边老友的孙子孙女都会打酱油了,瑾妍的孩子也咿呀学语,我这心里,就像揣了只小火炉,暖是暖,却也时不时地焦灼一下。
尤其是看到他们兄弟俩,一个沉静如深潭,一个耀眼如烈日,却都把全副心思扑在事业上,对风花雪月之事仿佛绝缘,我这当妈的,怎能不急?
“优秀是不假,”我嗔怪地看了子豪一眼,“可好姑娘也是稀缺资源,不早点留意,都被别人家定下了!你看陈家那小子,比承煜还小两岁,上个月都订婚了。”
子豪笑着揽过我的肩,依旧是不慌不忙的语气:
“缘分这事,急不来。咱们的儿子,你还不了解?承煜是心里有杆秤,事事追求水到渠成;启辰是眼光高,寻常女孩入不了他的眼。让他们自己去碰,去遇,强拉硬拽的,反而不好。”
道理我都懂,可母亲的心,总是行动派。
我开始不动声色地扩大社交圈,参加一些之前觉得无趣的茶话会、慈善晚宴,目光在适龄的名媛闺秀、优秀海归身上悄悄流转。
偶尔,我也会在家庭聚餐时,状似无意地提起某家姑娘如何知书达理,如何在某个领域小有成就。
承煜通常是听完,面无表情地“嗯”一声,然后话题一转,又聊回了“绿野溯源”二期工程的进度,噎得我半晌说不出话。
启辰则会嬉皮笑脸地凑过来,搂着我的胳膊:“妈,您就别操心了!您儿子我这么帅,还能单身一辈子?等我给您找个天仙一样的儿媳妇回来,保证比晓阳哥找的还好!”
这话听着暖心,实则滑不溜手,毫无实质进展。
转机,发生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午后。
我们家族作为主要赞助方,出席一个本土青年创业大赛的颁奖典礼。
承煜和启辰作为青年企业家代表,在台下就座。
轮到一位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女孩上台领奖并阐述项目。
她叫苏念,人如其名,气质清雅温婉,如同江南水墨画里走出的女子。
但言谈举止间,却透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和利用科技赋能传承的坚定信念。
她的项目不仅构思巧妙,商业模型也清晰扎实。
我注意到,一向在类似场合大多时间垂眸思考的承煜,那次却全程抬着头,目光沉静地落在苏念身上,那眼神里,是我从未见过的、带着欣赏与探究的专注。
而向来活跃的启辰,反而安静了下来,嘴角噙着一丝玩味的笑意,看看台上的苏念,又瞥一眼身边异常专注的大哥,仿佛发现了什么极其有趣的事情。
颁奖礼结束后,在交流环节,破天荒地,是承煜主动走了过去,与苏念交谈起来。
我离得远,听不清他们说什么,只看到承煜依旧是那副沉稳模样,但提问显然很专业,而苏念则是落落大方,应答如流,两人之间的气场,竟有种莫名的和谐。
回去的车上,启辰终于憋不住,用手肘撞了撞承煜,戏谑道:“哥,行啊,眼光不错。那位苏小姐,可不是空有皮囊的花瓶。”
承煜耳根似乎微微泛红,但脸上依旧镇定,只淡淡回了句:“她的项目很有前瞻性,商业模式也值得借鉴。”
启辰夸张地“哦”了一声,拉长语调:“是吗——只是借鉴商业模式啊?”
承煜闭上眼,假寐,不再理他。
我却从这简单的互动中,捕捉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
知子莫若母,承煜那细微的耳根红,和他罕见的主动,都说明了一些事情。
当晚,我就“悄悄”把苏念的情况了解了个大概。
家世清白,书香门第,自己极为优秀,独立自强,正是我心中理想的儿媳人选。
但我记住了子豪的话,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只是将这份欣喜与期待悄悄压在心底。
几天后,我“偶然”发现,承煜的书房里,多了一本关于非遗保护的专着。
而启辰,则在某次家庭会议后,搂着承煜的肩膀,压低声音笑问:“哥,约了苏小姐下次什么时候‘探讨商业模式’啊?”
子豪看着我这几天嘴角不自觉扬起的笑容,了然地握紧我的手,低声道:“看,我说什么来着?花儿到了时节,自然会开。你就安心等着,做你的婆婆吧。”
窗外,秋意正浓。
我知道,属于承煜的那份缘分,或许已经随着那个午后沉静的注视,悄然降临了。
而启辰的那份缘分,想必也在不远的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