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中午,阳光透过早餐店的玻璃门,在弥漫着食物余香的小小空间里投下温暖的光斑。
客人已经散去,王叔叔正在收拾灶台,我和王子豪坐在靠里的一张桌子旁吃饭,顺便盘算着我们摆摊的“大业”。
子豪神秘兮兮地从口袋里掏出那张被他摸得有些发软的存折,小心翼翼地摊开,指着上面的数字,眼睛亮得惊人,压低声音难掩兴奋:
“华华,你看!这个数了!”那语气,仿佛我们拥有的是金山银山。
存折上,一万两千五百块的数字,在九十年代初,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巨款。
我看着那数字,心里也涌起一股踏实和成就感,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清晰规划。
我微微一笑,用手指轻轻点了点存折:
“这只是开始。子豪,你想想,如果我们不是摆地摊,而是租个正经门面开店卖服装,凭着我们的眼光和现在的客源,一个月流水估计能有几万块。利润,可远不止存折上这些。”
“几万?!”
王子豪倒吸一口凉气,眼睛瞪得溜圆,里面写满了难以置信和瞬间被点燃的巨大期待。
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真的?!那……那我们干脆别读书了!现在就开店吧!照这么算,一年!就一年!我们就能买一栋大别墅了!”
他这话孩子气十足,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急切和敢想敢干的冲动。
正在擦桌子的王叔叔听到我们聊得火热,也好奇地凑了过来,听到“几万”、“一年买别墅”这样的字眼,他手里的抹布都忘了动,脸上是混合着惊讶和羡慕的神情:
“嚯!你们俩在大城市摆摆摊,就能赚这么多啊?啧啧,我这儿起早贪黑,烟熏火燎的,一个月挣的,还不如你们零头多呢!”
他的语气里没有嫉妒,只有对儿女本事的骄傲和一点点对自己固守小店的感慨。
我抓住这个机会,想起了之前在脑海里盘桓的想法,顺势引导:
“是啊,王叔叔。时代不一样了,大城市机会多。像我细舅,您还记得吧?以前在c市开特产店,生意就挺好。听说他前几年去了深市发展,那边发展更快,机会更多,他生意做得更大,才三年时间,就在深市买房安家了!”
“深市买房?!”
王叔叔张大了嘴巴,脸上的震惊比刚才更甚,“我的老天爷!那边的钱……这么好赚吗?!” 这无疑冲击了他安于现状的认知。
“机会多,肯吃苦,脑子活,就能赚到钱。”
我肯定地点点头,然后看向子豪,把我们共同的梦想摊开在长辈面前:
“所以,王叔叔,我和子豪商量好了,毕业后就在省城发展。这几年我们先一边读书,一边兼职赚钱,积累经验和本金。目标就是在省城买一栋属于我们自己的大别墅。然后……”
我顿了顿,脸上有些发烫,“等我们一毕业,就结婚。”
最后这句话,我说得清晰而坚定。
子豪在一旁听着,听到“结婚”两个字,耳朵尖瞬间红透了,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但眼神却异常明亮和认真。
他接过我的话,对着父亲,语气是前所未有的郑重:
“爸,这些都是华华的想法,我也特别赞同。我想早点给她一个安稳的家。”
他说着,手在桌子底下悄悄伸过来,紧紧握住了我的手,掌心滚烫,带着无比的决心和承诺。
王叔叔看着我们,目光在充满憧憬的年轻脸庞上流转,脸上的惊讶渐渐化为了浓浓的欣赏和欣慰。
他用力拍了拍王子豪的肩膀,声音带着感慨:
“好小子!有担当!这么早就开始规划未来,比你老子我强!当年我跟你妈,可是啥都没想,摸着石头过河……行!你们有想法,肯干,爸支持你们!”
“爸,”子豪有些不好意思,但更多的是被父亲认可的激动,“主要是华华想得远。”
王叔叔慈祥的看着我说,“华华真的很有主意,是好孩子。”
这句话像暖流一样淌过我心间。
他慈爱地看着我们,语气变得更为语重心长:
“不过,孩子们,读书是一辈子的大事,长远的根基。做生意嘛,是一时的风云,有机会就抓住,但学问装在肚子里,谁也拿不走。你们两个,书一定要好好读下去。”
他顿了顿,拍着胸脯,给出了作为长辈最坚实的后盾:
“以后你们买别墅,要是钱不够,爸爸支持一点!就当是提前给你们的贺礼!”
“爸!谢谢您!”
王子豪的声音带着哽咽,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父亲对他选择、对我这个未来儿媳的彻底认可和毫无保留的支持。
王叔叔欣慰地看着儿子,又把目光定格在我脸上,那里面除了慈爱,更多了几分认真的探讨:
“华华,你见识多,跟叔叔再说说,那大城市……真的就这么好赚钱?听得我这心里都活络了,都想把这家店盘出去,去省城再开一家试试水了。”
我立刻来了精神,这是一个将两家力量凝聚在一起,共创更好未来的绝佳机会!
“王叔叔,您要是真想去省城开店,那肯定好啊!”
我语气热切,“省城人多,消费能力强,机会确实比我们这儿多得多!您有手艺,有开店的经验,肯定能行!到时候我和子豪周末有空,一定过去帮忙!”
王叔叔听得连连点头,眼神越来越亮,他像是终于下定了决心,又像是自言自语地规划起来:
“这么看来,还真可行……子豪妹妹,你们也知道,初中毕业了,心思野了,死活不想读书,整天闹着要去南方打工。我跟你妈哪里放心得下?要是我们都去省城,既能开店,又能把她带在身边看着,总比让她一个人跑出去强……”
王子豪听到这里,眼睛猛地一亮,他看向我,眼神交汇间,一个更大胆、更完整的计划瞬间在他脑中成型。
他用力握了握我的手,兴奋地对他爸说:
“爸!我看行!华华,你觉得呢?我们一家人都去省城!租一个大门面,要临街的,位置好的!中间就用墙或者板子隔开,一边继续做咱家的餐饮,早点、快餐都行,爸妈你们负责;另一边,”
他越说越激动,手在空中比划着,“就开服装店!就卖我和华华现在摆摊的这种,年轻人都喜欢!我妹妹不是不想读书吗?正好,请她来看店卖衣服,给她发工资,既解决了她的工作,又有人专门打理,我和华华平时上课,周末就能过来照应,妈妈也能帮着看看。这不就齐活了?”
他这个想法,简直是将资源整合到了极致!
利用父母的经验和人脉稳住餐饮基本盘,利用我们对年轻市场的了解和现有的小生意基础开拓服装业务,还能解决妹妹的就业和管教问题。
更妙的是,两家人在省城互相能有照应,我和子豪的未来大本营也就此有了着落。
我看着他因为激动而发亮的脸庞,心里充满了赞赏和共鸣。
我用力回握他的手,对着王叔叔,也对着子豪,郑重地点头:
“子豪这个想法太好了!王叔叔,这样不仅能赚钱,一家人还能在一起,互相照应,比什么都强。妹妹在身边,你们也放心。我们两家合力,肯定能把生意做起来!”
王叔叔被我们描绘的蓝图彻底打动了,他脸上绽开一个巨大的、带着憧憬和决心的笑容,大手一挥:
“好!就这么定了!我回头就跟你妈商量,看看怎么盘店,怎么去省城找门面!咱们两家,就一起去省城闯一闯!”
小小的早餐店里,此刻充满了改天换地的豪情与家庭团聚的温暖。
一个关于未来的、更加庞大也更加坚实的计划,就在这顿普通的午饭时间里,热烈而笃定地诞生了。
它不再只是两个年轻人的恋爱与奋斗,更是两个家庭的融合与共同奔赴。
省城的那栋大别墅,似乎也因为这份坚实的家庭后盾,而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小小的早餐店里,充满了对未来的畅想和两代人之间温暖的理解与支持。
阳光似乎都变得更加明媚了,照亮了我们眼前充满希望的道路。
那条路上,有我们一起奋斗的身影,也有我们共同憧憬的,那个带着大院子的家的模样。
当天傍晚,霞光将天边染成温暖的橘红色,王子豪照例把我送到家。
一进门,饭菜的香气就扑面而来,母亲正在厨房与餐桌间忙碌,父亲则坐在沙发上看着新闻,荣清趴在茶几上写作业。
这熟悉的、充满烟火气的画面,让我的心瞬间安定下来。
“叔叔阿姨,荣清,我们回来了。”子豪熟稔地打招呼。
“子豪来啦,正好,洗手吃饭!”
母亲端着最后一盘菜从厨房出来,脸上带着笑意。
围坐在饭桌前,桌上摆着母亲拿手的红烧鱼、清炒时蔬和排骨汤,热气腾腾。
我们一边享受着美食,一边自然地聊起了天。
我看了看身旁坐得笔直、努力展现“稳重”一面的王子豪,笑着对家人提起了中午在他家店里的那场热烈讨论。
“爸,妈,今天中午在子豪家,我们和王叔叔商量了件大事。”
我语气轻快,将两家计划一起去省城开店,餐饮服装双管齐下,甚至把子豪妹妹也安排进去的规划,详细地说了一遍。
母亲听得睁大了眼睛,随即露出欣喜的笑容:
“这主意好!一家人能在一起,互相有个照应,比什么都强。王师傅手艺好,开店肯定没问题。你们年轻人有想法,卖衣服也能闯一闯。”
父亲虽然没立刻表态,但仔细地听着,偶尔点点头,眼神里流露出赞许的神色。
他放下筷子,看向王子豪,语气带着考较,但更多的是关心:
“子豪,这想法是不错。但去省城开店,前期投入不小,店面、租金、进货,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到,不是光有热情就行的。”
王子豪立刻放下碗筷,神情认真地回答:
“叔叔您放心,这些我们都考虑过了。我爸打算先把这边的店盘出去,加上家里的一些积蓄做启动资金。我和华华这几年摆摊也存了些钱,可以先拿出来用。我们会量力而行,一步步来的。”
他看着父亲,眼神清澈而坚定:
“叔叔,我知道这有风险,但我想早点给华华一个安稳的将来。两个人真心在一起,就得提早规划,一起努力。我不能让她跟着我吃苦。”
他这番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带着沉甸甸的责任感和真诚。
坐在对面的荣清一直竖着耳朵听,此刻看着王子豪,眼睛里满是毫不掩饰的崇拜,他脱口而出:
“子豪哥,没想到你那么有责任感!现在像你这样,早早就能为未来打算,还敢想敢干的,真是为数不多的好男人!”
被小舅子这么直白地一夸,王子豪的脸“唰”地就红了,一直红到耳根。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下意识地看向我,眼神里带着依赖和骄傲,憨憨地笑道:
“哪、哪有……都是你姐的主意好,我就是跟着干。她比我懂得多,想得远。”
他顿了顿,又重复了一遍那个朴素的信念,仿佛是说给荣清听,也是说给在座的所有长辈听:
“反正我觉得,两个人真心在一起,就要提早规划好未来,劲儿往一处使,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母亲看着我们,脸上的笑容愈发欣慰。
父亲也微微颔首,虽然没再说什么,但那眼神里的认可,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分量。
这顿普通的晚餐,因为一个关于未来的、充满希望的共同蓝图,而变得格外温馨和有意义。
两个家庭的命运轨迹,正在清晰地、坚定地向着同一个方向交汇。
而我和子豪,作为连接这两个家庭的纽带,在彼此的扶持和家人的祝福下,正一步步,踏实而充满信心地,走向我们共同描绘的那个未来。
决心已定,行动便雷厉风行。
王叔叔不愧是实干派,不出两个月,就将c市的老店顺利盘出。
他带着多年的积蓄和一股闯劲,与刘阿姨、还有那心思早已飞向大城市的妹妹王子晴,一同来到了省城。
我和子豪自然是全程参与。
那些周末,我们几乎跑遍了省城几个主要的商业区和人流密集的学校周边。
最终,在师范大学和农业大学中间地带的一个十字路口,找到了一处理想的店面。
位置醒目,面积足够大,最重要的是,租金在可承受范围内。
签下租约的那天,王叔叔摸着那串沉甸甸的钥匙,眼眶有些发红,那是告别过去的感慨,更是对未来的期盼。
接下来的日子,是热火朝天的忙碌。
店面需要简单装修,中间按照计划砌起一堵轻质墙,明确分出两个区域。
一边是餐饮区,王叔叔负责监工,砌灶台、贴瓷砖、定制桌椅,一切按照他心中早餐店的模样打造,只是更亮堂,更整洁。
刘阿姨则忙着采购锅碗瓢盆、定制菜单,她话不多,但眼里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干劲。
另一边是服装区,则主要由我和子豪,还有对未来充满好奇的王子晴负责。
我们带着她跑批发市场,教她辨认布料、挑选款式、学习跟老板砍价。
子豪负责所有需要力气的活儿,搬货、安装挂衣杆、调试灯光。
王子晴一开始还有些畏缩,但在我们的鼓励下,也渐渐放开了,甚至会主动提出一些关于衣服陈列的意见。
“哥,华华姐,我觉得这件亮黄色的t恤应该挂在最外面,显眼!”她兴奋地比划着。
我和子豪相视一笑,看来,这个“小店员”已经开始进入角色了。
装修、进货、准备开业……那段日子,我们所有人都忙得脚不沾地,常常是在店里随便扒几口盒饭,累得坐在装衣服的纸箱上就能睡着。
但每个人的脸上都看不到疲惫,只有充实的忙碌和对即将开业的憧憬。
“老……老婆子,子豪,华华,你们猜猜,咱们今天……营业额多少?”
我们都屏住呼吸看着他。
他伸出两个手指,又加了一个,激动地说:“两边加起来,刨去成本,净赚这个数!快抵上我以前在c市店里干大半个月了!”
“真的?!”王子晴第一个跳起来,兴奋地脸都红了。
刘阿姨也露出了难以置信的、欣慰的笑容。
子豪紧紧握住我的手,我们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激动和对未来的无限信心。
这第一步,走得出乎意料的稳健和成功。
虽然都知道创业维艰,未来的挑战还很多,但这个红火的开端,无疑给所有人都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小小的店铺里,灯火通明,映照着两代人、两个家庭为共同未来拼搏的身影,也照亮了我们通往“大别墅”梦想的又一段坚实路程。
省城的新篇章,就在这忙碌、疲惫却又充满希望的夜晚,正式掀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