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那一年,仿佛一夜之间,原本并肩同行的我们被推到了一个清晰的分水岭前。
空气里除了粉笔灰和书本的味道,更多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焦虑与迷茫。
学习优秀的同学目标明确,自然是踌躇满志地准备冲刺高中;
成绩中游的则陷入了两难,在报考高中还是选择更务实、能更快就业的中专、技校之间反复权衡;
而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同学,面前的道路似乎更窄,要么奋力一搏抓住技校、中专的救命稻草,要么就只能提前告别校园,踏入社会的大熔炉。
这天下午的班会课,气氛格外凝重。
班主任李澈老师依旧是那身熨帖的浅蓝色衬衫,步履沉稳地走上讲台。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开始讲话,而是用他那双清澈而睿智的眼睛,缓缓地、认真地扫过台下每一张年轻而带着困惑的脸庞。
教室里静得能听到窗外梧桐树叶被风吹动的沙沙声。
他轻轻放下手中的教案,双手撑在讲台边缘,身体微微前倾,打破了沉默,声音一如既往的清朗,却带着一种不同以往的郑重:
“同学们,”他开口,目光平和而有力,“我知道,最近很多人心里都在思考,甚至是在纠结一个问题——我下一步,该往哪里走?”
这句话像一块石头,精准地投向了每个人心中的湖泊,激起了层层涟漪。
不少同学下意识地挺直了背,眼神专注起来。
“摆在大家面前的,有几条不同的路。”
李老师语气平稳,没有刻意渲染任何一条路的优劣,只是客观地陈述。
“读高中,上大学,意味着更长时间的系统学习,更广阔的知识视野,是为将来从事更深层次的研究或专业工作打下基础。而选择中专、技校,则是更早地接触专业技能,能更快地掌握一技之长,步入社会,实现经济独立。”
他顿了顿,看到台下许多同学,尤其是那些成绩中游、面露犹豫的学生,眉头紧锁。
他话锋一转,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但是,我想告诉你们的是——”他的目光变得无比锐利和真诚,“这世上,从来没有唯一正确的路,只有最适合你自己的路。”
“不要因为别人都去考高中,你就觉得你也必须去。也不要因为觉得自己成绩不够拔尖,就妄自菲薄,认为中专、技校就低人一等!”
他的话语铿锵有力,“社会需要科学家,需要工程师,同样也需要技艺精湛的工人,需要兢兢业业的服务者。每一个凭借自己诚实劳动和专业技能立足的人,都值得尊敬!”
他走下讲台,在过道间慢慢踱步,声音放缓,变得更加语重心长:
“现在,你们需要做的,不是盲目地跟随,也不是焦虑地攀比。而是冷静下来,认真地审视自己。你的兴趣在哪里?你的长处是什么?你未来希望过一种怎样的生活?是愿意在书本和理论中探索更久,还是渴望尽快将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
他停在一个平时沉默寡言、但手很巧、喜欢拆装些小物件的男生旁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看向全班:
“选择高中,不代表你就一帆风顺,未来的竞争同样激烈。选择中专、技校,也绝不意味着你就可以松懈,技术更新换代飞快,不学习,一样会被淘汰。”
最后,他重新回到讲台中央,目光扫过全班,眼神里充满了信任与期待:
“所以,不要把这次选择看作是命运的终极审判。它只是你们人生长途中的又一个岔路口。无论选择哪一条路,持续的努力、不懈的坚持、以及负责任的态度,才是决定你们能走多远的关键。”
“老师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能在认真思考后,做出那个无愧于自己内心、并对自己的未来负责的选择。然后,坚定地走下去。”
李老师的话音落下,教室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但这沉默不再是压抑和迷茫,而是一种沉静的思考。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同学们或坚定、或沉思、或豁然开朗的脸上。
这一刻,我们仿佛都在这番话语中,触摸到了成长的真实重量,也感受到了来自师长的、最深沉有力的支持和指引。
未来的轮廓,似乎就在这安静的思考中,一点点变得清晰起来。
李老师离开教室后,原本沉静的教室像是被投入了一块巨石,瞬间波澜四起。
同学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冲出去,而是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脸上带着前所未有的严肃和迷茫,热烈地讨论着那个关乎未来的沉重话题。
芝兰一把拉住我和兰凤,眉头拧成了结,声音里充满了少见的焦虑:“华华,兰凤,你们肯定都是读高中的了。可我怎么办啊?我这成绩不上不下的,我妈说读高中怕我跟不上白受罪,读中专又觉得可惜……唉,烦死了!” 她烦躁地抓了抓头发。
兰凤轻轻拍了拍她的背,温声说:“别急,芝兰。李老师不是说了吗,要选适合自己的。你性格活泼,沟通能力强,也许可以考虑一下中专的幼师或者文秘专业?未必比读高中差。”
小丽也凑了过来,她倒是目标明确些,只是语气有些忐忑:“我想报幼师,我喜欢小孩子。就是不知道录取分数高不高,要是考不上怎么办……”
另一边,几个平时成绩垫底的男生围在一起,气氛有些沉闷。
一个男生叹了口气:“我看我爸的意思,是想让我去读技校,学个电工或者汽修,说好歹是门手艺,饿不死。”
另一个男生用力捶了下桌子,不甘心地说:“可我有点想去当兵!就是不知道身体行不行……”
教室的角落里,何志明作为学长突然出现在学弟面前,他的身边围着几个人。
他神色平静,条理清晰地分析着:“以你的成绩,冲一下普通高中是有希望的,但如果求稳,市里的那所财经中专也很不错,将来就业方向很明确。”
他沉稳的语气像是一颗定心丸,让周围犹豫不决的同学安心了不少。
而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走廊窗台旁那个高大的身影。
王子豪没有加入任何一个小团体,他独自一人靠在窗台上,望着窗外操场上奔跑的身影,眉头紧锁,侧脸线条绷得有些紧。
他这次的月考排名虽然在进步,但距离稳妥升入重点高中,还有一段需要拼命努力的距离。
我能感受到他周身笼罩着的那股巨大的压力和不甘。
他似乎感受到了我的目光,转过头来。
四目相对,他眼神复杂,有迷茫,有挣扎,也有一丝不愿在我面前露怯的倔强。
他扯动嘴角,想给我一个笑容,却显得有些勉强。
我穿过议论纷纷的人群,走到他身边。
“在想什么?”我轻声问。
他深吸一口气,低下头,用脚碾着地板上并不存在的灰尘,声音闷闷的:“意华,我……我不知道。读高中,我怕我根本跟不上,白白浪费三年。可是读技校……”
他顿了顿,抬起头,眼神里有着属于少年人的骄傲和不屈,“我又有点不甘心。”
青春的十字路口,第一次如此真实而残酷地横亘在每个人面前。
空气里弥漫着对未来的憧憬、对未知的恐惧、对选择的两难以及那份不愿服输的倔强。
这一刻,成绩单上的数字仿佛被无限放大,与每个人的梦想和现实紧紧缠绕,勾勒出人生最初的、也是最深刻的轮廓。
记得上一世,王子豪与我们一起考入了c市一中高中部,之后他的学业突飞猛进,最终考上了全国知名的重点大学——省农业大学。
他的未来也因此一片光明,考上农业局的公务员,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干精神,最终成为了省农业局的领导。
而芝兰、小丽、兰凤也都考上了普通的师范大学,毕业后在c市不同的中小学教书,拥有了稳定而受人尊敬的工作。
带着前世记忆的我,看着眼前这群为前途迷茫的伙伴,心里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
我知道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但这一世,我希望凭借我的“先知”,能让他们少走些弯路,拥有比前世更广阔、更符合他们心性的前途。
我必须要努力鼓励他们,点燃他们内心的火焰。
我走到依旧靠在窗边、神色沉重的王子豪面前,声音坚定而清晰:“子豪,不要轻易说放弃。你的潜力远比你想象的大。”
在他愕然的目光中,我继续说,“你只是还没有找到最适合你的学习方法。你的优势在于你的专注和毅力,就像你打球一样,盯准一个目标就不会轻易放弃。把这种劲头用在学习上,尤其是你的弱势科目,逐个击破,考上高中绝不是遥不可及的梦。”
我看着他眼中重新燃起的微光,压低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相信我,只要你拼尽全力冲过中考这道坎,进入高中,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更有潜力的自己。你的未来,绝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技校。”
接着,我转向依旧愁眉苦脸的芝兰和小丽。
“芝兰,小丽,”我拉住她们的手,“你们的选择并非只有‘勉强读高中’和‘将就读中专’两条路。兰凤说得对,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但‘适合’不等于‘将就’。”
我看向芝兰,“芝兰,你热情开朗,善于表达,为什么不去尝试报考市一中的播音主持或者文艺特长生?这比纯拼文化课要求稍低,却能让你发挥长处,未来可以走向传媒、艺术更广阔的领域。”
我又看向小丽:“小丽,你喜欢孩子,想做幼师,这很好。但为什么不把目标定得更高一点?努力考取更好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甚至将来专升本,成为教学领域的专家或管理者?你的舞台,不应该只局限于一个普通的幼儿园教师。”
最后,我看向总是温柔安静的兰凤,她虽然目标明确,但我知道她内心有着不为人知的文艺梦想。
“兰凤,你心思细腻,文笔优美,读师范固然是条稳妥的路。但如果在学业之余,坚持你的阅读和写作,未来也许不仅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更能成为一名用文字影响他人的作家。”
我的话语像一颗颗投入湖心的石子,在他们眼中激起了思考和希望的火花。
王子豪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眼神里重新充满了战斗的意志;
芝兰和小丽停止了抱怨,开始认真思考我指出的可能性;
连兰凤也微微睁大了眼睛,似乎被我描绘的“作家”前景触动了心弦。
“华华,你说得对!”
王子豪猛地站直身体,握紧了拳头,“我不能还没开始就认输!不就是数理化吗?我拼了!”
“对啊!”芝兰也振奋起来,“我怎么没想到特长生这条路!我唱歌跳舞都不错的!”
小丽也用力点头:“嗯!我要考最好的幼师!”
看着伙伴们重新燃起的斗志,我知道,我已经播下了改变的种子。
这一世,我不仅要守护我的家人,也要用我的力量和“先知”,尽力托举我的朋友们,飞向比前世更高、更远的天空。
青春的岔路口,因为有了彼此的鼓励和指引,似乎也不再那么令人畏惧了。
我们约定,要一起努力,在各自的跑道上,奔向那个更好的、值得期待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