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深,窗外的世界沉入一片静谧的蓝黑。
客厅里,孩子们玩累了,终于被母亲哄着洗漱睡下。
偌大的空间里,只剩下我和母亲,以及玄关角落那摞沉默的纸箱,像一块无法忽视的疮疤,提醒着白日的纷扰和明日即将到来的终结。
母亲收拾好玩具,走到我身边坐下,她没有看我,目光落在虚无的某处,声音轻得像梦呓:“都……整理好了?”
“嗯。”我应了一声,声音同样轻飘飘的,没有什么重量,“就那些东西,没什么特别的。”
短暂的沉默再次降临。
我们都知道,那堆纸箱里封存的,远不止是几件旧物那么简单。
终于,母亲转过头,眼圈在灯光下依旧有些泛红,她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沉重得化不开的担忧:“华华,你跟妈说实话……明天,你真的可以吗?要不要……妈留下来陪你?或者,我给荣清打个电话……”
“不用,妈。”
我打断她,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真的不用。我能处理。”
我转过头,迎上母亲担忧的目光,努力让自己的眼神看起来坚定而清醒:“有些路,终究得我自己走。有些场面,终究得我自己去面对。我不能永远躲在您或者荣清后面。而且……”
我顿了顿,声音低了下去,却更显清晰:“而且,我想让他看清楚,没有他,我一样能站得直,走得稳。我的生活,不是离了他就转不动了。”
母亲看着我,看了很久很久,仿佛想从我脸上找出哪怕一丝一毫的脆弱和动摇。
但她最终什么也没找到。
母亲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像是终于下定了某种决心,重重地点了点头。
“好。妈知道了。”
她伸出手,紧紧握住我的手,那掌心温暖而粗糙,传递着无声却磅礴的力量,
“妈相信你。我的华华,比谁都要坚强。”
她顿了顿,眼神变得锐利起来:“明天,妈带孩子们去公园玩,玩久一点。明天下午也是劳动课,咱们请假去玩一个下午。保证不让他们看见不该看的,听见不该听的。”
“谢谢妈。”
我反握住她的手,心底那最后一丝不安,似乎也被这份沉甸甸的理解和支持熨平了。
这一夜,我睡得并不踏实。
梦境光怪陆离,过去和现在交织,时而是婚礼上何志明温柔的誓言,时而是他决绝离开的背影,时而是兰凤尖刻的指控,时而是弟弟愤怒的脸……最后,都化作了玄关那堆沉默的纸箱。
第二天清晨,我起得很早。
或者说,我几乎一夜未眠。
母亲默契地早早起来准备了早餐,孩子们似乎也感知到什么,比往常要安静一些。
吃完早餐,母亲便开始张罗着给孩子们换衣服,准备水壶和零食,语气轻松地宣布:“今天中午放学后,外婆带你们去最大的那个公园玩!我们去坐大轮船,好不好?”
“好!”孩子们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欢呼起来。
出门前,母亲担忧地看了我一眼。
我朝她露出一个“放心”的笑容,虽然可能有些僵硬。
看着母亲带着三个叽叽喳喳的小身影消失在院门口,我脸上的笑容缓缓褪去。
屋子里,瞬间安静得可怕。
墙上的挂钟,指针不紧不慢地走着,滴答,滴答……每一声都敲打在我的心上,计算着那个时刻的临近。
我没有让自己沉浸在空茫的等待里。
我走进厨房,系上围裙,开始仔细地擦拭每一处台面,清洗已经干净的杯子,仿佛要用这种机械的忙碌,来对抗内心翻涌的情绪,也来证明我对即将到来的一切的“不在意”。
时间,在清洁剂的气味和水流声中,一点点流逝。
当时针终于逼近下午两点时,我停下了所有动作。
解下围裙,仔细挂好。
然后走到洗手间,用冷水扑了扑脸,抬起头,看着镜中的自己。
脸色有些苍白,眼神却异常清亮,带着一种破釜沉舟般的冷静。
我仔细整理了一下微乱的发丝,抚平了衣角的褶皱。
从镜柜中拿出尘封已久的化妆盒,为苍白的脸扑闪着腮红,为干燥的唇涂抹上鲜丽的口红。
很快,镜中人变得神采奕奕,我轻柔的抿唇一笑。
我要以最整洁、最冷静、最不容侵犯的姿态,面对他。面对这场最后的、迟来的告别。
“叮咚——”
门铃声,准时在下午两点整,骤然响起。
清脆,冰冷,如同审判的钟声,敲碎了屋内死寂的空气。
我的心猛地一缩,随即又强行舒展开。
来了。
我最后看了一眼镜中的自己,深吸一口气,挺直脊背,转身,一步一步,走向玄关。
走向那扇门,和门外那个早已陌生的、曾经是我丈夫的男人。
每一步,都像踩在心跳上。沉重,却异常坚定。
那声“叮咚——”像一颗冰冷的石子投入死寂的湖面,骤然打破了屋内紧绷的宁静。
我的心猛地一缩,随即又被一股强大的意志力强行压平。
他,来了。
我没有立刻去开门。
而是站在原地,深深地、缓缓地吸了一口气,再吐出,仿佛要将所有的犹豫和波动都排出体外。
然后,我挺直了始终有些发僵的脊背,目光平静地望向那扇紧闭的入户门。
脚步稳定,甚至刻意放慢了节奏,我一步一步走向玄关。
鞋跟敲击地板的声音在过分安静的房子里显得异常清晰。
走到门后,我没有透过猫眼去看外面的人。不需要确认。
我直接伸手,握住了冰凉的黄铜门把手,微微用力——
“咔哒。”
门锁弹开的声音清脆利落。
门,被我缓缓向内拉开。
午后的阳光瞬间涌入,有些刺眼。光影勾勒出一个站在门外的熟悉身影。
何志明。
他穿着一件灰色的夹克,看起来比记忆中清瘦了些,脸上带着一种复杂的、混合着局促、尴尬和刻意维持的平静的表情。
他的目光有些游离,似乎不太敢直视我,先是快速扫过我身后空荡的客厅,然后才落回到我脸上。
“华华。”他开口,声音干涩,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我没有回应他的称呼,只是侧身让开通路,语气平淡得像在对待一个上门收水电费的工作人员,没有任何寒暄,直接切入主题:“东西在那边角落,都整理好了。你自己核对一下,看有没有遗漏。完事了就去民政局,别耽误时间。”
我的目光甚至没有在他脸上多做停留,说完便转身率先走向客厅,仿佛他只是一个约定好同行的、却令人不快的陌生人。
我的冷静和疏离显然让何志明更加无所适从。他僵在门口,似乎没料到会是这样的开场。
预想中的哭诉、质问、甚至愤怒的指责都没有出现,只有这公事公办的冰冷和催促,比任何情绪爆发都更让他感到难堪。
他迟疑了一下,才跟着走进来,脚步有些迟疑。
他的目光不受控制地打量着这个他曾经无比熟悉的家。一切似乎都没变,却又好像什么都变了。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陌生的、不再属于他的气息,干净,冷清,带着一种不容侵犯的界限感。
他的视线最终落在那堆放在玄关角落的、整齐摞好的纸箱上。
那像是一座小小的坟墓,埋葬着他过去的一段人生。
他走过去,蹲下身,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纸箱上的胶带,却没有立刻打开。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孩子们……”
他忽然抬起头,像是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打破僵局的话题,声音里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试探,“……不在家?”
“我妈带他们出去玩了。”
我的回答简洁至极,没有提供任何多余的信息,甚至没有看他,只是站在窗边,看着窗外,留给他一个冷淡的侧影,
“你快点核对,民政局下班早。”
我的态度像一堵无形的冰墙,将他所有试图拉近一点距离的努力都毫不留情地挡了回去,并再次强调了此行的目的。
他噎了一下,脸上掠过一丝难堪和挫败。
“也好……”
他低声嘟囔了一句,不知道是在说给孩子听,还是给自己找台阶下。
他终于开始动手拆最上面一个箱子的胶带,动作有些笨拙和迟缓。
纸箱被打开,露出里面叠放整齐的旧衣物和书籍。
那些带着他气息和回忆的物件,此刻暴露在光线下,显得格外突兀和……廉价。
他沉默地翻检着,一件,又一件。
空气里只有纸页摩擦和衣物窸窣的声响。
忽然,他的动作停住了。他的手指从一堆书本里,抽出了那个被我扔进箱底的小盒子。
他打开盒盖。我们的结婚证,和那些曾经象征着甜蜜与承诺的合照,静静地躺在里面。
他的背影明显僵硬了一下。他拿着那个盒子,一动不动,像是被什么东西定住了。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滞。
我能感觉到他情绪的波动,那瞬间的恍惚和……或许是刺痛?但我不想知道,也不在乎。
我依旧看着窗外,声音没有一丝波澜地响起,提醒他此行的目的,也打断他可能产生的任何不合时宜的缅怀:“看完了吗?没问题就搬上车。时间不早了。”
我的声音,冷静、清晰、带着不容置疑的催促,像冰冷的现实之锤,敲碎了他片刻的恍惚。
何志明拿着那个盒子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
他缓缓地、极其缓慢地,将盒子合上,重新放回了箱底深处,像是埋葬了什么最后的东西。
然后,他深吸一口气,再转过身时,脸上已经恢复了那种强装的平静,只是眼底多了几分疲惫和灰败。
“看完了,没少什么。”他低声说,声音沙哑。
“好。”我点点头,不再多言。
之后,是沉默的搬运。
他将纸箱一个个搬出去,搬到他那辆停在院外的车里。
我来回走了几趟,只是在一旁看着,没有搭手。
整个过程,我们没有任何交流。
当最后一个纸箱被搬出去后,他站在车旁,回头望了一眼这个曾经的家。
目光里情绪翻涌,最终却什么也没说。
我也站在门口,平静地看着他。
“那……走吧?”
他终于开口,声音干涩,带着询问,却又更像是一种确认。
“嗯。”
我应了一声,没有任何犹豫,转身回屋拿上早就准备好的包和文件袋,锁好门,走向我自己的车。
没有告别,没有回顾。
我们像两个被迫同行的陌路人,各自上车,发动引擎。
一前一后,两辆车驶离了别墅区,汇入午后的车流。
车窗外,城市的风景飞速掠过,熟悉又陌生。
车厢里安静得可怕。
我握着方向盘,目视前方,表情平静,只有紧紧握住方向盘的、微微泛白的手指,泄露了心底那惊涛骇浪般的波澜。
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不是签署那份冰冷的协议,而是要去往那个曾经见证我们结合的地方,为一切画上那个具有最终法律效力的、彻底的句号。
路还很长,但终点,已然在望。
车流缓慢地移动着,红灯亮起,我踩下刹车。
透过前挡风玻璃,能看到何志明的车就停在前方不远处的车道里。
灰白色的车顶,像一个沉默而压抑的符号,提醒着我此行的目的地和目的。
车厢里太过安静,只有空调微弱的风声和自己有些过快的心跳。
我下意识地打开了车载收音机,试图用一些声音填满这令人窒息的空寂。
一阵轻快的音乐流淌出来,是首甜腻的情歌,唱着地久天长和不离不弃。
真是讽刺。
我几乎是立刻伸手,“啪”一声关掉了它。
世界重新陷入一片令人尴尬的寂静。那短暂的歌声反而更像是一种尖锐的嘲笑,刺得我耳膜生疼。
绿灯亮了。前方的灰白车子开始移动。我松开刹车,跟上。
电台的插曲像一颗投入心湖的小石子,漾开的涟漪却是苦涩的。
那些曾被无数情歌赞颂的美好词汇:承诺、永恒、唯一……
此刻回想起来,都显得如此苍白可笑,甚至带着点自我欺骗的意味。
我曾经也深信不疑过,不是吗?
从来就没有天长地久,更没有地老天荒,一切都是荒谬的谎言!
我的嘴角不由自主地勾起一丝极淡的、自嘲的弧度。
还好,梦醒了。
虽然醒来的过程痛彻心扉,但总好过永远沉溺在虚假的幻梦里。
车子拐过几个弯,民政局那栋熟悉的建筑逐渐出现在视野尽头。
它看起来和周围其他的政府办公楼没什么不同,朴素,甚至有些陈旧。
但就是在这里,无数人满怀憧憬地走进来,缔结盟约;
也有无数人,像我们一样,心灰意冷或面无表情地走进来,解除它。
何志明的车打了转向灯,驶向停车场。我也跟着开了进去。
停好车,我们几乎同时推门下车。
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我下意识地眯了一下眼睛。
何志明站在他的车边,似乎犹豫了一下,像是在等我还是如何。
我没有看他,径直锁好车,拿着那个装着身份证、结婚证、户口本和那份早已签署好的离婚协议的文件袋,朝着办事大厅的门口走去。
我能听到他跟上来的脚步声,不远不近地缀在后面。
走进大厅,一股混合着消毒水和纸张味道的、属于公共场所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
里面人不多,显得有些冷清。
几对等待办理手续的男女零星地坐在长椅上,有的彼此沉默,有的低声交谈,表情各异。
取号,等待。
我选择了一个相隔几个空位的长椅坐下。
没有任何交流,甚至连眼神的接触都避免着。
我低头看着手机屏幕,却一个字都看不进去。
他只是看着前方某处虚空,眼神空洞。
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凝滞了,只有叫号机冰冷的女声偶尔响起,打破这令人难堪的沉默。
“请A037号到3号窗口办理。”
是我们的号码。
我和何志明几乎同时站起身,朝着那个窗口走去。
窗口后的工作人员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女性,表情平静,带着一种见怪不惊的程式化礼貌。
她接过我们递进去的材料,熟练地开始核对、翻阅。
“双方都考虑清楚了吗?”她例行公事地问了一句,眼睛看着材料,并没有看我们。
“清楚了。”我的声音平静无波,几乎和她一样程式化。
“……清楚了。”何志明的声音紧随其后,略微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滞涩。
工作人员点了点头,不再多问,开始在各种表格和系统上操作。
打印机发出滋滋的声响,吐出几张纸。
她拿起一个红色的印章,在一个本子上用力按了下去。
“砰。”
一声轻响,却像重锤落地。
她将两个暗红色的小本子从窗口递了出来。
“手续办完了。这是你们的离婚证。请核对一下信息。”
我伸出手,接过了属于我的那一本。
封皮是那种毫无温度的暗红色,摸上去光溜溜的,有些凉。
上面印着三个烫金的字——“离婚证”。
何志明也默默拿走了他的那一本。
“谢谢。”我对着窗口里的工作人员说,声音依旧平静。
她没有回应,已经按下了叫号器,呼唤着下一个号码。
我们转身,离开窗口,走向大厅出口。
整个过程,快得超乎想象,平静得近乎麻木。
没有争吵,没有眼泪,甚至没有再多说一句话。
曾经以为会天崩地裂的时刻,原来最终落幕时,竟是如此的悄无声息,像一片羽毛落地,轻得听不见任何声音。
走到大厅门口,耀眼的阳光再次洒下来。
我们站在台阶上,脚步不约而同地停顿了一下。
仿佛有什么东西,在这一刻,真正地、彻底地结束了。
何志明转过身,看向我,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
他的眼神复杂,里面翻涌着太多我看不懂,也不想再去读懂的情绪。
但我没有给他开口的机会。
我握紧了手里那本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暗红色小册子,将它放进包里,然后抬起头,迎上他的目光。
我的眼神里没有恨,没有怨,甚至没有太多的情绪,只有一片平静到近乎淡漠的释然,和一种清晰的、向前看的决绝。
“记得按时支付抚养费,何先生。”
我淡漠的说着,没有等他回应,便率先走下了台阶,朝着我停车的方向走去。
脚步没有迟疑,没有回头。
阳光将我的影子拉得很长。我知道,从这一刻起,我和他,终于走上了两条再无交集的路。
身后的台阶上,他是否还站在那里,是否看着我的背影,都已经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我走出了这一步。
身后的门已经关上,而前方的路,无论多么未知,都需要我独自,亦或与我的孩子们一起,坚定地走下去。
暗红色的小本子静静地躺在包里,像一块冰冷的墓碑,埋葬了过去,也标志着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