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的回收站像一只塞满铁皮和塑料的巨兽,盘踞在铁轨旁的低洼地带。尔夜雾蹲在“巨兽”的喉咙——露天分拣区,手里的磁铁在废铁堆里划出沙沙声。古稀他头发比回收的报纸还稀疏,指缝里嵌着洗不净的油污,唯有那双眼睛,盯着防盗窗时亮得惊人。
“尔夜雾,3栋的防盗窗,今天能装不?”回收站邻居的大嗓门从铁皮屋传来。
尔夜雾没回头,从麻袋里掏出块灰扑扑的石头,用砂纸蹭了蹭。石头表面泛起细密的银白结晶,像撒了把碎星。“急啥?”他把石头扔进搪瓷缸,“这‘矾石’得泡三天水,不然黏不住。”
邻居撇撇嘴,泡多少天矾石都粘不住,泡有泡的方式。自从三个月前小区接连被盗,加装防盗窗的订单像雪片般飞来。尔夜雾的作坊藏在回收站最深处,锈铁堆里支着台老旧电焊机,墙上挂着十几把不同型号的扳手,唯独那袋灰石头放在最显眼的木架上——街坊都知道,尔夜雾装的防盗窗,用的“黏合剂”是祖传秘方。
邻居在6楼,窗外正对着回收站的铁皮屋顶。尔夜雾踩着架爬上窗台时,发现6楼的防盗窗比图纸宽出半米,铁栅栏像伸出的獠牙,直接探到了隔壁邻居家的窗台上方。
“6楼,这可不行。”尔夜雾敲了敲铁栅栏,“超出墙体,违规了。”
6楼端着搪瓷杯从厨房出来,热气模糊了眼镜片:“咋睡窗边,不往外扩点,心里不踏实。再说,邻居家常年没人住……”
尔夜雾没接话。他见过太多这样的“越界”——防盗窗焊成牢笼,直接焊死逃生梯,甚至有人在窗台上架起摄像头,镜头正对着对面楼的卧室。他从工具袋里掏出那只泡了矾石的搪瓷缸,浑浊的液体里浮着层白沫。
“这矾石水,得掺6倍水泥。”他突然开口,“凝固后硬度是普通混凝土的两倍,但有个毛病——见不得阳光直射,否则会开裂。”
6楼愣住了。尔夜雾把矾石水倒进水泥桶,铁勺搅动时,灰浆里浮出细碎的银白结晶,像冻住的星。
邻居是个退休教授,半年前去亲戚家带孙,屋空了三个月。直到那天暴雨,雨水顺着6楼外扩的防盗窗缝隙渗进来,泡坏了书房的木地板,才匆匆赶回。
“尔夜雾,你得给评评理!”邻居攥着房产证冲进回收站时,尔夜雾正在焊最后一根铁栅栏。火花溅在他磨破的帆布手套上,烫出细小的黑洞。
尔夜雾关掉电焊机,摘下护目镜。邻居的书房墙上,水渍像幅抽象画,而6楼的防盗窗铁栅栏,正斜斜地压在邻居家窗沿上,栅栏的铁尖几乎要戳破玻璃。
“这就拆。”六楼的声音带着哭腔。自己为了“安全”伸出的铁爪,竟成了伤害邻居的凶器。
尔夜雾却蹲下身,用手指抠了抠防盗窗与墙体的接缝处。那里的水泥没有开裂,反而和砖缝黏成了整体。“不用拆。”他从麻袋里又摸出块矾石,“把超出的部分锯掉,用矾石水补缝。”
锯片切开铁栅栏时,发出刺耳的尖叫。尔夜雾的稳得像台机器,铁屑落进他的帆布口袋,和那袋矾石挨在一起。邻居突然发现,邻居的防盗窗铁栅栏间距比别家窄,焊点却少得多,反而在每个接口处抹着层银灰色的硬壳。
“这矾石到底是啥?”邻居忍不住问。
尔夜雾把泡矾石的水倒进裂缝,液体嘶嘶地冒着泡。“祖上是石匠,”他抹了把汗,“以前修桥时,用矾石水灌石缝,比水泥还结实,有时见光会裂。”
雨停了。夕阳透过云层照在补好的防盗窗上,银灰色的接缝处竟泛起微光。邻居摸了摸铁栅栏,温度比普通钢铁低了些,像块浸过水的石头。
“这防盗窗,”邻居忽然笑了,“好像会呼吸似的。”
三个月后,“山邪”过境。老城区的广告牌被吹得七零八落,不少人家的防盗窗松动变形,唯有尔夜雾装的那些,铁栅栏纹丝不动,接缝处连点痕迹都没有。
邻居再次来到回收站时,尔夜雾正在教徒弟泡矾石。搪瓷缸里的水泛着银白泡沫,徒弟笨手笨脚地往水泥里掺,被尔夜雾敲了下手:“记住,矾石水要凉透,水泥要现拌现用,不然——”他指了指墙角堆着的废铁,“就跟那些偷工减料的一样,半年就穿刺。”
回收站的铁皮屋顶上,几只麻雀落在尔夜雾新装的防盗窗上,蹦蹦跳跳地啄着铁栅栏上的面包屑。远处的铁轨传来哐当声,尔夜雾抬头望向夕阳,发现六楼和邻居正站在楼下聊天,两家的防盗窗在暮色里连成一片,铁栅栏的身形交错着,像一张温柔的网。
他低头看了看手里的矾石,石头表面的银白结晶在余晖里闪着光。原来最坚固的防线,从来不是冷裂的铁,而是藏在痕迹与灰石里的温度——就如同这老城区里的人们一样,他们生活在狭窄而仄长的空间里,彼此之间的距离似乎很近,但又好像被一道形的墙壁隔开。然而,尽管环境如此局促,他们却总能在生活的裂缝中,寻找到一种彼此温暖的方式。
这里的街道狭窄,房屋紧凑,人们的活动空间十分有限。但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邻里之间的关系变得异常紧密。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老城区的街道上,邻居们会热情地打招呼,互相问候。这种简单而真挚的交流,让人感受到一种浓浓的人情味。
在这个拥挤的空间里,人们学会了分享。一家有难,八方支援。当有人遇到困难时,邻居们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给予帮助和支持。这种互助精神,让老城区的人们在艰难的生活中,感受到了彼此的温暖。
此外,老城区的人们也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温馨的时刻。夏日的傍晚,大家会搬出自家的小板凳,坐在街边,一起乘凉、聊天。孩子们在一旁嬉戏玩耍,大人们则谈论着家长里短,笑声和谈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尽管生活在这仄长的空间里,老城区的人们却用他们的方式,在裂缝中找到了彼此温暖的方法。这种温暖,不仅来自于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更来自于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彼此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