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之树”在“世界田垄”的中心扎下根须的第五年,已长得枝繁叶茂,树冠如伞,遮蔽出一片清凉。每年春天,树枝上会开出淡紫色的小花,风一吹,花瓣落在田垄间,像是为“共赢”的土地撒上了一层浪漫的印记。这年夏天,念初带着刚满五岁的儿子林承初,第一次来到这片承载了三代人记忆的土地。
小家伙穿着迷你版的蓝色志愿服,胸前别着一枚缩小版的“初心铜章”——那是念初特意为他定制的,边缘刻着小小的稻穗图案。林承初好奇地拉着念初的手,指着田垄里金黄的稻穗问:“爸爸,这些都是你和莉莉阿姨、卡姆叔叔一起种的吗?它们会变成我吃的米饭吗?”
念初蹲下身,将儿子抱起来,让他能更清楚地看到稻田:“是啊,不仅是爸爸和叔叔阿姨,还有全世界很多小朋友一起种的。这些稻子成熟后,会变成米饭,寄给非洲、美洲的小朋友,让他们也能吃饱饭。就像太爷爷说的,‘共赢’就是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分享。”
林承初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手指向不远处的“初心灯塔”:“爸爸,那座亮晶晶的塔是什么呀?上面有好多颜色的玻璃!”
“那是‘初心灯塔’,”念初顺着儿子的手指望去,眼中满是温柔,“每一块玻璃都代表一个国家,就像很多很多小伙伴手拉手。晚上的时候,灯塔会亮起来,照亮整个田垄,也照亮大家心里的‘初心’。”
正说着,远处传来熟悉的笑声——莉莉、卡姆和艾玛带着各自的孩子走了过来。莉莉的女儿安娜穿着A国传统的格子裙,手里拿着一本画满“共赢田”的画册;卡姆的儿子卡鲁穿着非洲特色的花衬衫,怀里抱着一个手工编织的小稻草人;艾玛的儿子里奥则戴着一副小眼镜,像极了当年的艾玛,手里捧着一本《全球青少年共赢应急公约》的儿童版绘本。
五个孩子很快打成一片,在田埂上追逐嬉戏,笑声像风铃一样清脆。莉莉看着孩子们的身影,笑着对念初说:“真快啊,我们都有孩子了。还记得当年在肯尼亚的小学,你给孩子们分稻种的样子,现在想想,好像就在昨天。”
卡姆也感慨道:“是啊,那时候我们还在为‘抗瘟之战’发愁,现在‘共赢医疗小站’已经覆盖了非洲80%的乡村,孩子们再也不用因为小病就失去生命了。”
艾玛推了推眼镜,补充道:“‘文化共融计划’也有了新突破,我们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把‘共赢’的故事编成了动画片,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的电视台播放。昨天里奥还跟我说,他的同桌是个来自中东的小朋友,因为看了动画片,特意跟他分享了家乡的美食。”
说话间,林天和高小琴也漫步走来。高小琴手里提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摘的桃子,笑着分给大家:“你们聊什么呢,这么热闹?承初这孩子,第一次来就这么喜欢这里,以后怕是要常来打卡了。”
林天看着孩子们在稻田边玩耍的身影,又望向远处坐在轮椅上的林老爷子——115岁的老人精神依旧矍铄,正由护工推着,在“共赢之树”下乘凉。他转头对念初说:“最近‘全球共赢发展理事会’收到了不少新申请,有三个太平洋岛国希望加入‘绿色共赢走廊’,还有五个非洲国家想引进‘共赢教育云平台’的升级版。你制定的‘共赢新十年计划’,正在慢慢变成现实。”
念初点点头,心中满是欣慰。这些年,“绿色共赢走廊”已在全球建成20条生态带——中东沙漠里的梭梭树连成了片,有效阻挡了沙漠扩张;东南亚沿海的红树林长势喜人,成为抵御海啸的天然屏障;欧洲的光伏公路绵延千里,为城市输送着清洁能源。而“共赢教育云平台”的升级版,更是加入了VR技术,让偏远地区的孩子能“身临其境”地走进名校课堂、博物馆,甚至“亲手”触摸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
可就在一切向好时,一场新的挑战悄然出现。这年秋天,一种新型的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干旱,在南半球蔓延,导致多个国家的“共赢田”缺水严重,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粮食减产的迹象。卡姆第一时间发来消息,视频里,曾经绿油油的稻田变得干裂,稻苗蔫蔫地垂着,村民们拿着水桶,却找不到足够的水源,脸上满是焦虑。
念初立刻召集联盟核心成员召开紧急会议。此时的联盟早已不是当年的“小团队”,而是拥有完善架构的全球组织——“数据监测中心”能实时追踪全球气候与农作物长势,“资源协调中心”能快速调动各国的水利资源,“技术研发中心”则聚集了全球顶尖的农业专家,专门研究应对极端气候的种植技术。
“启动‘全球抗旱应急方案’,”念初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响起,沉稳而有力,“让‘数据监测中心’每小时更新一次干旱地区的土壤湿度数据;‘资源协调中心’对接夏国、欧洲的水利企业,调运便携式抽水设备和节水灌溉系统;‘技术研发中心’尽快推出‘耐旱版协作1号’稻种,通过应急物流送往灾区。另外,组织全球青少年发起‘节水护田’行动,呼吁大家减少水资源浪费,为干旱地区捐赠饮用水。”
指令下达后,全球联动再次启动。夏国的水利团队带着500套便携式抽水设备,乘坐专机抵达非洲;欧洲的企业捐赠了1000套节水灌溉系统,通过“全球民生保障体系”的物流网络,快速分发到各个“共赢田”;“技术研发中心”的专家们加班加点,仅用十天就培育出“耐旱版协作1号”稻种,第一批种子刚运到非洲,卡姆就带着村民们连夜播种。
林承初也加入了“节水护田”行动。他在幼儿园里发起“一杯水的约定”,号召小朋友们每天节约一杯水,把省下的水捐赠给干旱地区的小朋友。小家伙还亲手画了一幅画,上面是很多小朋友手拉手,围着一片绿油油的稻田,旁边写着:“请节约每一滴水,让稻苗快快长大!”这幅画被送到联盟总部后,被制成海报,贴在全球2000多所学校的墙上,成为“节水护田”行动的标志性宣传品。
三个月后,干旱的影响逐渐减弱。卡姆发来的视频里,“耐旱版协作1号”稻种已长出嫩绿的芽尖,节水灌溉系统在田垄间运转,村民们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卡鲁抱着一个装满稻谷的小篮子,对着镜头说:“谢谢承初弟弟和全世界的小朋友,我们的稻子又活了!等成熟了,我们会寄给你们吃!”
这场抗旱行动,让“共赢”的理念再次深入人心。联合国特意在“世界田垄”举办“全球气候合作论坛”,邀请各国领导人、专家和青少年代表共同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论坛上,林承初作为最年轻的代表,站在小小的讲台上,用稚嫩的声音说:“我爸爸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要一起节约用水,一起种很多很多树,让我们的家永远漂亮,永远有吃不完的米饭!”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各国领导人纷纷点头称赞。联合国秘书长笑着抱起林承初,对在场的人说:“这就是‘共赢’的未来!从念初先生到承初小朋友,‘初心’的火炬正在一代代传递,这份信念,终将带领人类战胜一切挑战。”
时光匆匆,又是十年。林承初已经长成了15岁的少年,和当年的念初一样,成为了“全球青少年共赢联盟”的一员,经常跟着父亲参与跨国公益活动。这年,“全球共赢发展峰会”迎来三十周年庆典,成员国已突破250个,“共赢”理念不仅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更成为了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核心力量——全球贫困率降至5%以下,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超过80%,跨国冲突几乎绝迹,甚至人类开始联合探索太空,在月球上建立了“共赢太空基地”,共同开展科学研究。
庆典当天,“世界田垄”里人山人海。125岁的林老爷子已是全球最长寿的人之一,虽然身体虚弱,却依旧坚持让护工推着他来到现场。当念初扶着父亲林天,林承初扶着念初,三代人并肩站在“初心灯塔”前时,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念初作为“全球共赢发展理事会”主席,在庆典上发表演讲:“三十年风雨兼程,我们从‘搭积木’的初心出发,走过了‘全球田垄’的耕耘,经历了‘抗瘟’‘抗旱’的考验,也见证了‘共赢’从理念变成现实。今天,我们不仅在地球上种下了‘共赢’的种子,更把这份信念带到了太空。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带着‘初心’,探索更广阔的世界,让‘共赢’的光芒,照亮人类文明的每一段旅程。”
林承初也作为青少年代表发言,他拿着当年父亲给他的“初心铜章”,声音坚定:“我的太爷爷用生命守护和平,我的爷爷用行动践行‘共赢’,我的爸爸用一生传递‘初心’。现在,轮到我们这代人接过火炬——我们要让‘共赢’的理念走进太空,让宇宙中的每一颗星球,都知道人类团结的力量;我们要让‘初心’的种子在更多地方发芽,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和平与繁荣中幸福生活!”
庆典的最后,全球250个国家的代表,共同在“共赢之树”下埋下了一份“时空胶囊”——里面装着《全球共赢永续发展公约》的原件、“初心铜章”的复刻品、各国青少年绘制的“未来共赢蓝图”,还有一捧来自“世界田垄”的稻种。大家约定,一百年后,让那时的青少年打开胶囊,看看“共赢”的信念是否依旧,看看人类是否走向了更美好的未来。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世界田垄”上,洒在“初心灯塔”上,也洒在三代人并肩的身影上。林承初拉着念初的手,念初拉着林天的手,林天拉着林老爷子的手,四代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像一条跨越百年的纽带,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
念初抬头望向天空,晚霞染红了半边天,他仿佛看到了老领导们的笑容,看到了林老爷子他们浴血奋战的身影,看到了自己和伙伴们年轻时的模样,也看到了林承初和新一代青少年执炬前行的未来。他知道,属于他们的传奇,永远不会落幕。
“初心”的火炬,会在一代代人手中传递,永不熄灭;“共赢”的种子,会在全世界的土地上生长,直至永恒。而这份跨越时空的信念,终将指引人类,在和平与繁荣的道路上,坚定前行,直到宇宙的尽头,直到时光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