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午后,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老领导家的客厅里,暖意融融。林天特意抽时间登门拜访,手里拎着两袋从江山新收的稻米——这是老领导当年最爱的粮食,也是两人过往共事时光的见证。
老领导早已在门口等候,看到林天,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来得正好,我刚泡了今年的新茶,咱们好好聊聊。”两人坐在沙发上,没有过多寒暄,话题很快就聊到了“共赢”战略的推进与中枢人才建设上。
林天坦诚地分享了当前的工作进展:“‘数字共赢’和‘绿色共赢’都在稳步推进,但基层和海外团队都缺能扛事的骨干,最近正在梳理人才梯队,想把更多年轻有为的干部提上来。”
老领导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眼神变得严肃起来:“提拔人是大事,关乎‘共赢’事业的根基,不能只看能力,更要重品德。当年你在江山,我就常跟你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现在到了中枢,这话更要记牢。”
他顿了顿,举例说道:“有些干部能力强、思路活,但私心重,把岗位当跳板,这样的人哪怕短期能出成绩,长期来看也会出问题;而有些干部,或许经验稍欠,但为人正直、踏实肯干,愿意沉下心为老百姓做事,这样的人培养好了,才是‘共赢’的长久保障。”
林天认真听着,不时点头:“您说得对,我最近也在反思,之前看项目落地成效多了些,对干部品德的考察还得再细化。比如陆亦可、周正,不仅能力突出,更重要的是他们始终把‘务实为民’放在第一位,做事有底线、有担当,这样的人才能让人放心。”
“你能看到这一点就好。”老领导欣慰地笑了,“德与才,就像鸟的双翼,缺一不可。德是方向,才是动力,只有两者结合,干部才能走得稳、走得远,‘共赢’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两人又聊起了过往在基层的经历,老领导回忆起林天当年在江山蹲点,顶着烈日帮农户测土壤、算增产账的场景,感慨道:“你当年能沉下心做实事,靠的就是‘为民’的初心,这份品德比什么都重要。现在提拔干部,也要找像你当年那样,心里装着老百姓、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
林天心中触动很深,他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认真记下老领导的叮嘱:“您的提醒我记在心里了,后续人才考察会把‘品德’放在更突出的位置,既要通过工作实绩看能力,也要通过日常表现、群众口碑看品德,确保提上来的每一个干部,都是德才兼备、能担重任的人。”
拜访结束时,老领导送林天到门口,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肩上的担子重,但只要守住‘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底线,身边就会聚集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人,‘共赢’的事业就一定能成。”
林天走出老领导家,冬日的阳光洒在身上,心中满是豁然。他掏出笔记本,看着上面“德才兼备”的字迹,更加明确了接下来的人才工作方向。他知道,老领导的提醒不仅是经验之谈,更是对“共赢”事业的期许——只有把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出来、培养起来,才能让“共赢”的初心代代相传,让这份惠及全球的事业,在正确的轨道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