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周末,林天难得有半日空闲,便约了陆亦可、周正在中枢休息室小聚。窗外落叶纷飞,室内煮着温热的茶,三人暂时卸下工作的忙碌,随意聊着过往。
陆亦可捧着茶杯,忽然笑着说:“林书记,有时候跟您一起工作,总觉得特别默契,好像咱们不是共事几年,而是认识了很久一样——您总能提前想到我们接下来要提的问题,我们也能很快get到您的想法,这种感觉特别奇妙。”
周正也跟着点头,补充道:“我也有这种感觉。上次起草《极地生态共赢合作公约》,我还没说出口的顾虑,您就主动提醒要兼顾发展中国家权益,当时我就觉得,好像您知道我在想什么。”
两人说完,都望向林天,等着他的回应。林天听着,忽然哈哈大笑起来,笑声爽朗又带着几分深意,他放下茶杯,看着两人疑惑的眼神,缓缓点头:“你们说得对,咱们确实像认识了很久。”
这话让陆亦可和周正更懵了,陆亦可忍不住追问:“林书记,您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咱们以前真的见过,只是我们忘了?”周正也跟着看向林天,眼中满是好奇。
林天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目光落在窗外的秋景上,语气变得温和又带着一丝神秘:“有些事,现在还不能说。但你们要知道,这份默契不是偶然,是咱们骨子里对‘务实’‘共赢’的认同,也是一种……跨越时光的缘分。”
他没有再多解释,只是笑着转移了话题:“不过现在不用纠结这个,咱们当下能一起把‘共赢’的事做好,让更多人受益,比什么都重要。以后等时机到了,或许你们会明白的。”
陆亦可和周正虽然还是满心疑惑,但见林天不愿多说,也知趣地没有再追问。他们知道林天向来沉稳,不会说无意义的话,既然他说“时机到了会明白”,那必然有他的道理。
周正顺着话题,说起了“共赢青年人才学院”的最新情况:“最近有几个学员主动申请去非洲基层,说想跟着农科院专家学种稻,还说要把小院的‘迷你稻田’经验带到非洲去。”陆亦可也补充道:“‘极地生态工作组’的科研团队传来好消息,新能源供电设备在南极考察站运行稳定,还能为周边企鹅栖息地监测提供电力支持。”
林天听着两人的汇报,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你们看,咱们的努力正在开花结果。不管以前有什么‘缘分’,现在能一起做这些有意义的事,就是最好的相遇。”
夕阳西下,休息室里的茶香渐渐淡去,三人的谈话也接近尾声。离开前,林天看着陆亦可和周正,认真地说:“谢谢你们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咱们都一起扛,‘共赢’的路,还需要咱们一起走下去。”
陆亦可和周正重重点头,心中的疑惑渐渐被对未来的期待取代。他们虽然不知道林天口中“跨越时光的缘分”是什么,但他们知道,跟着林天一起做“共赢”的事,是正确的选择,也是值得坚守的事业。
走出中枢大楼,陆亦可和周正并肩走着,偶尔还会聊起刚才的话题,但都默契地没有再深究。他们知道,有些秘密需要时间来揭开,而当下,最重要的是做好手头的工作,不辜负林天的信任,也不辜负自己对“共赢”的初心。
而林天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他知道,有些缘分注定要藏在时光里,但只要这份默契还在,只要大家还能一起为“共赢”奋斗,未来就一定会有更多惊喜,也一定会有揭开秘密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