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全国各省份Gdp数据公布,汉江省以12%的增速、突破20万亿元的总量登顶全国第一,这一结果让全国瞩目——而这背后,正是“江山市模式”在汉江全省落地的显着成效。林天在汉江省委年度总结会上,向全省干部群众分享这一喜讯时,语气中满是振奋:“从江山的‘点上试点’到汉江的‘全域开花’,我们用实践证明,‘共赢’不仅能推动区域发展,更能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动力!”
数据背后,是汉江各产业的全面爆发:
- 农业领域:江山稻种、抗寒稻种在汉江推广面积突破500万亩,带动全省农业产值增长18%,同时通过“美西-汉江”农业贸易通道,汉江加工的优质大米、杂粮出口量同比翻倍,成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省份之一;
- 工业领域:汉江新能源产业园年产固态电池达50Gwh,供应美东、欧洲车企的订单占比超60%,汽车零部件出口额突破3000亿元;“政企研联盟”孵化出2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的智能农机、储能设备技术水平跻身全球前列;
- 服务业领域:依托“汉江全球贸易网”,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45%,物流枢纽年吞吐量突破1亿吨,带动周边30万人就业,形成“物流-贸易-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汉江的亮眼成绩,也为夏国国力提升注入强劲动力。年末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夏国Gdp总量突破200万亿元,其中与“共赢”相关的外贸、技术出口、海外项目带动的经济增量占比达15%——汉江作为“共赢”模式的核心承载地,贡献了其中近三分之一的增量。沈首长在中枢会议上特意指出:“汉江的发展,是‘江山模式’全国推广的标杆,更是夏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缩影。”
林天在赴京汇报工作时,向首长详细介绍了汉江的经验:“关键在于‘三个结合’——把本土产业优势与全球市场需求结合,把技术研发与海外项目落地结合,把干部队伍建设与民生福祉提升结合。比如我们的‘共赢职业培训学校’,既培养了海外项目急需的人才,也解决了本地群众就业问题,全年带动10万人实现技能增收。”
首长对此高度认可:“下一步要把汉江经验推广到更多省份,让‘共赢’模式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同时,要依托汉江的产业基础,进一步深化与美西、美东、美南三国及非洲、欧洲的合作,让夏国的技术、标准、产品更广泛地服务全球。”
回到汉江后,林天立刻部署新年工作,提出“汉江领跑、带动全国、辐射全球”的目标:计划在年内新增10个“政企研联盟”项目,推动智能农机、新能源技术向东南亚、非洲输出;扩建3个物流分枢纽,打通“汉江-南美”“汉江-中东”贸易新通道;还将与国内10个省份签订“共赢协作协议”,共享技术、市场、人才资源。
这天傍晚,林天站在汉江江边,看着两岸灯火通明的产业园、物流园,想起初到汉江时的场景。短短几年,“江山模式”在这里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不仅让汉江登顶全国Gdp第一,更成为夏国国力跃升的重要支撑。他知道,这不是终点——随着“共赢”网络向全球延伸,夏国将以更开放、更协作的姿态,与世界各国共同书写发展新篇,而汉江,也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领跑前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更多“夏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