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资风波平息后,d国各企业彻底进入“高速运转期”。潘不江的农产品加工厂新增了三条生产线,将d国特色坚果加工成礼盒,通过赵家物流的跨境专线销往中国,上线首月就创下百万销售额;苏家的建材厂接到了d国跨境铁路的大额订单,车间里24小时灯火通明,退伍军人员工组成的“攻坚组”主动申请加班,确保建材按时交付。
林天趁势推动“d国本土人才培养计划”,从各企业选拔优秀员工赴华深造,涵盖技术研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首批500名学员出发前,林天特意为他们送行:“你们是d国未来的希望,到中国后要认真学习,把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带回来,帮自己的国家发展得更好。”学员哈桑握着林天的手说:“请您放心,我们一定不负期望,以后用学到的本事,建设咱们d国!”
A国见挑唆员工失败,又试图通过切断d国的粮食援助施压。但此时的d国,早已通过潘家基金会的农业合作实现了粮食自给,中部农业区的“示范田”亩产翻了三倍,还建立了粮食储备库。当A国宣布停止援助时,d国总统直接在电视上展示满仓的粮食,笑着说:“现在的d国,再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吃饭了!”民众看着电视里的画面,自发走上街头欢呼,对中国的好感度又提升了一个台阶。
这天,林天接到沈首长的电话,首长在电话里说:“中d合作的‘命运共同体’模式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下周将在d国召开‘跨国民生合作论坛’,有20多个国家会派代表参加,你要做好筹备工作,把d国的成功经验分享出去。”
林天立刻组织团队筹备论坛,叶紫涵负责医疗合作成果展示,赵梓琪协调物流保障,苏烈、潘不江等纨绔子弟则负责带领各国代表参观企业、农业区与光伏电站。论坛召开当天,d国总统在致辞中动情地说:“三年前,d国还是一个战乱不断、粮食短缺的国家;现在,我们有了稳定的工作、充足的粮食、安全的生活,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朋友的帮助。中d合作不是‘依附’,而是‘共赢’,我们希望更多国家能加入这种合作,一起实现发展与和平。”
各国代表参观完d国的民生与产业项目后,纷纷表示要借鉴中d模式。非洲某国代表握着林天的手说:“我们国家也面临粮食短缺和就业难题,希望能像d国一样,与中国开展民生合作,帮我们的民众过上好日子。”
论坛结束后,有12个国家与中国签订了“民生合作备忘录”,中d模式正式走向国际。沈首长特意给林天发来贺电:“你在d国的实践,为中国的外交与发展战略打开了新路径,功不可没。”
此时的林天,站在d国首都的最高建筑上,看着这座从战乱走向繁荣的城市——街道上车水马龙,商场里人来人往,孩子们在公园里嬉笑打闹,工厂里机器轰鸣作响。他身边的苏烈、潘不江等纨绔子弟,早已没了当初的浮躁,眼神里满是实干的坚定;叶紫涵、赵梓琪也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成绩,成为中d合作的重要推动者。
林天拿出手机,给林老爷子打去电话:“爷爷,d国现在很稳定,中d模式也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可,咱们的努力没白费。”
林老爷子在电话里笑着说:“好,好啊!你不仅守住了d国,还把它变成了‘共赢’的样板,比爷爷当年做得还好。记住,不管走多远,都要守住‘为民’的初心,这才是一切成功的根本。”
挂了电话,林天望着远处的星空,心中满是平静与坚定。从最初的民生筑基,到后来的军事固防、产业联动,再到如今的模式输出,d国早已不是单纯的“战略布局点”,而是中d两国人民友谊的见证,是“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
他知道,这场跨越国界的“共赢棋局”还会继续,但只要始终守住“以民为本、互利共赢”的初心,就一定能让更多国家和民众享受到和平与发展的红利,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就是“胜天半子”的终极意义:不是战胜谁、掌控谁,而是用实干与担当,为更多人创造幸福,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落下每一颗充满温度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