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聚餐后的第二天,林天就接到了苏烈从A国打来的视频电话。屏幕里,苏烈站在一片绿油油的农田旁,身后是正在调试智能灌溉系统的团队成员和当地农民,他兴奋地说:“林天,‘光伏+智能灌溉’示范基地昨天正式启动了!有了太阳能供电,灌溉系统24小时都能运行,当地农民说,今年的小麦产量至少能提高20%!”
林天凑到屏幕前,看着农田里忙碌的身影,笑着回应:“做得好!后续要多培训当地技术员,让他们能独立维护系统,这样项目才能长久。另外,记得把基地的运行数据同步到沈佳怡的全球安防协作平台,方便实时监控设备状态。”
挂了电话,沈佳怡刚好走进书房,手里拿着一份报表:“A国西部医疗站的远程系统接入完成了,现在他们能直接连线江山的医院会诊。周教授的专家团明天出发,李哲捐的儿童药品也已经运到物流枢纽,王鹏说后天就能送到各个医疗站。”
林天接过报表,快速浏览后点头:“各环节衔接得很顺畅,接下来要重点跟进A国职业学院的建设。张远那边的教材印刷得怎么样了?”“已经印好了第一批,下周就能运过去。”叶紫涵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手里拿着一份培训计划,“我跟张远对接好了,江山的老师会通过线上系统,先给A国的教职员工做培训,确保开学后能正常授课。”
正说着,赵磊的电话打了进来,语气急切又带着喜悦:“林天,A国中部的农机维修站今天正式营业了!当地农民排着队来修设备,还有几家农机企业想跟咱们合作,引进江山的农机生产线,你看要不要推进?”
林天思索片刻:“可以推进,但要坚持‘技术共享’的原则。生产线建设要优先雇佣当地员工,还要帮他们建立技术研发团队,不能只做简单的组装,要让他们真正掌握生产技术。”
赵磊立刻应下:“我明白,这就跟江山的农机企业对接,制定详细的合作方案。”
接下来的一个月,A国的合作项目全面开花——职业学院顺利开学,首批招收了300名学生,涵盖农业、医疗、物流三个专业;农机生产线奠基仪式举行,A国总统专门发来贺电,称“这是夏A合作迈向深度共赢的重要一步”;“光伏+智能灌溉”示范基地迎来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考察,考察团评价其“为全球干旱地区农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
林天把这些成果整理成报告,向沈首长汇报时,沈首长欣慰地说:“现在A国已经成了‘共赢’模式在发达国家的标杆,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主动来谈合作,咱们的理念终于被更多人认可了。”
林天点头:“接下来,我们计划把A国的经验推广到欧洲、美洲的其他国家,同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形成‘发达国家技术协同、发展中国家产能互补’的全球共赢网络。”
四合院的日子也随着项目推进变得更加充实。孩子们渐渐习惯了父母忙碌的节奏,念念会主动帮沈念安辅导作业,林思远和沈念泽则经常拿着玩具,模仿大人们讨论“项目”;三家老爷子每天都会看新闻,关注海外合作的进展,看到好消息就会在院子里念叨,满脸自豪。
这天傍晚,林天一家坐在院子里,看着电视上关于A国职业学院开学的报道。画面里,A国学生穿着校服,用流利的中文唱着夏国的民谣,脸上满是笑容。叶紫涵轻声说:“真希望这样的画面,能出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林天握住她的手,又看了看身边的沈佳怡和孩子们,眼神坚定:“会的。只要我们继续坚持‘共赢’的初心,团结更多伙伴,就一定能实现这个目标。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我们一家人、一群人一起走,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夕阳的余晖洒在四合院里,温暖而明亮。林天知道,全球共赢的新征程才刚刚开启,更多的挑战还在前方,但他有信心,有家人的陪伴,有伙伴的支持,有“共赢”理念的指引,他们一定能在这条路上,书写出更辉煌、更温暖的篇章,让世界因他们的努力而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