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企业支持参军”政策在d国全面铺开,中资企业与d国军方的“军地技能对接”也迅速落地。在叶家新能源企业的培训基地,首批1000名报名参军的员工正在接受“光伏运维+军事急救”双技能培训——白天跟着夏国技术人员学习设备检修,晚上由d国军官教授战场急救与战术配合,短短半个月就掌握了两项核心技能。
培训结业当天,d国国防部长亲自到场验收。看到学员们熟练拆解光伏组件、精准完成止血包扎,部长感慨道:“以前军队招兵,要花大量时间培训基础技能;现在有了企业的前置培训,士兵入伍就能上手,这大大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生成效率!”
与此同时,“参军员工双倍工资”的保障也让d国民众的获得感大幅提升。在苏家建材厂参军的员工阿卜杜勒,第一个月就收到了企业发放的双倍工资,他特意给远在乡村的家人寄了一笔钱,还拍了穿军装的照片寄回去。家人回信说:“全村人都羡慕你,既能保家卫国,又能让家里过上好日子,你是咱们家的骄傲!”
林天趁势推动中资企业与d国政府联合推出“军民融合产业计划”:在d国北部能源产区,建设“军地共用光伏电站”——平时为企业与居民供电,战时为军队提供应急能源;在南部边境城市,打造“军地物流枢纽”——日常负责民生物资运输,边境有突发情况时,可快速转运军用物资。
计划启动后,d国总统亲自出席“军地光伏电站”奠基仪式。他在致辞中说:“这个电站不仅是能源工程,更是中d军民融合的象征——它让军队与民众共享发展红利,让安全与民生紧密相连。未来,我们要建设更多这样的项目,让d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生机与希望。”
随着各项合作不断深化,d国的经济与安全局势进入“良性循环”:参军人数持续增加,国防力量不断增强,边境袭扰事件几乎绝迹;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就业岗位持续增多,民众收入水平大幅提升;中资企业与d国本土企业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生态。
这天,林天接到沈首长的电话,首长在电话里说:“中d合作的‘闭环模式’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下周将有一批外国使节赴d国考察,你要做好接待工作,把中d合作的经验好好分享出去,让更多国家看到‘互利共赢’的可能性。”
林天立刻组织团队筹备接待工作,苏烈、潘不江等纨绔子弟也积极参与——他们带着使节参观军地光伏电站、农业示范田、中资企业生产线,还邀请参军员工与军训学员分享自己的经历。当外国使节听到“企业发双倍工资支持参军”“赴夏国军训免费还包食宿”时,纷纷表示要借鉴中d模式,与中国开展类似合作。
考察结束后,非洲某国使节握着林天的手说:“以前我们总觉得发展中国家很难实现安全与经济双赢,现在看了d国的情况,我们有信心了!希望能像d国一样,与中国携手,让我们的民众也过上安稳日子。”
林天笑着回应:“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但‘以民为本、互利共赢’的核心是相通的。只要我们真诚合作、务实行动,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当晚,林天站在d国首都的夜空下,看着远处军地光伏电站亮起的灯光,看着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满是平静与自豪。从最初的民生帮扶,到后来的军事协同、产业融合,中d合作早已超越了简单的“项目合作”,升华为“命运与共”的深厚友谊。
他知道,这场跨越国界的“共赢棋局”还会继续,但只要中d双方始终守住“民心”这个根本,始终秉持“互利”这个原则,就一定能让友谊之树长青,让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这,就是“胜天半子”的终极答案:用信任打破壁垒,用实干创造未来,在共同奋斗中,书写属于两国人民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