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四年冬,长安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之中。虫娘已二十有二,岁月如梭,昔日的少女已蜕变成一位沉静如水的女子。道袍下,她的身姿愈发挺拔,眼神中曾经的稚气已被智慧与坚韧所取代。这十年间,她于道观中修身养性,却也未曾忘却世间纷扰。
这日清晨,天色未明,虫娘如往常般早起诵经,祈求天下太平。然而,宫中的喧闹打破了这份宁静,远处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与慌乱的喊叫,仿佛预示着不祥。正当她心生疑惑,静室的门被猛地推开,一个从未谋面的宦官气喘吁吁地站在门口,神色慌张:“快,快收拾细软!叛军攻破潼关,陛下要撤离长安!”
虫娘一时愣住,随即问道:“什么叛军?竟如此大胆?”
“安禄山造反了!带着十几万大军南下,势如破竹,已经快到长安了!”宦官说完,未及多言,便匆匆离去,继续通知其他人。
虫娘呆立片刻,随即迅速行动起来。她脱下穿了十年的道袍,换上母亲去年送来的常服,那是一件淡蓝色的长裙,显得她更加清丽脱俗。她将几件贴身物品和积攒的银钱包进布巾,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预感,仿佛这次离别,将是长久。最后,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将那套象征着道家身份的羽服也塞进了包袱,那是她与过去的一种联系,也是对未来的某种寄托。
宫中的混乱超乎想象。宫女宦官四处奔逃,有的抱着财物,有的牵着年幼的皇子皇女,哭声、喊声交织成一片。虫娘在人群中寻找母亲的身影,却怎么也找不到。她的心沉了下来,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曹氏已经随第一批车驾离开了!”一个认识她的宫女喊道,“你快去西侧门,还有马车!”
虫娘闻言,立刻向西侧门跑去。途中,她看到几位年长的公主因为舍不得珠宝细软,还在寝宫中收拾,完全没意识到危险已经逼近。虫娘心中暗叹,却也无暇多顾,只顾着向前奔跑。
西侧门前,几辆马车正在装载最后的行李。虫娘看到几位皇子和他们的家眷被优先安排上车,而像她这样不受宠的皇室成员,只能站在一旁等待,眼神中充满了无奈与期待。
“还有位置吗?”她鼓起勇气,问一个车夫。
车夫打量着她朴素的衣着,摇了摇头:“这些都是给贵人们的,你……”
话音未落,最后一辆马车开始移动。虫娘心中一紧,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快步跟上马车,在拐角处趁人不备,猛地攀上车尾,挤进了堆满箱笼的狭小空间。马车剧烈颠簸着驶出宫门,虫娘紧紧抓住车栏,透过缝隙看到长安城的街道上满是逃难的百姓。有人哭喊着亲人的名字,有人抱着孩子茫然四顾,一片凄凉景象。
远处,黑烟滚滚升起,那是叛军焚烧村庄的信号,也是大唐盛世即将崩塌的预兆。虫娘不知道这辆马车将去向何方,也不知道能否再见到母亲。她只知道自己必须活下去,在这个突然天翻地覆的世界里,抓住任何可能的机会,哪怕是一丝微弱的希望。
马车一路向西,穿过混乱的城池和荒芜的田野。虫娘又冷又饿,但不敢出声,生怕引起车夫的注意而被赶下车去。夜幕降临时,她听到车夫与人交谈:“陛下已经到了马嵬坡,杨国忠已经被乱军所杀,听说贵妃娘娘也……”声音低了下去,虫娘没听清后面的话,但她的心却猛地一沉。
她隐约感到,大唐的天,真的变了。那个曾经繁华盛世,如今却陷入了战火与混乱之中。虫娘闭上眼睛,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场乱世能够早日结束,让百姓重新过上安宁的生活。而她自己,也将在这场乱世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归宿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