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同悠悠转醒,仿佛从一场漫长而深沉的噩梦中挣脱而出。她只觉浑身绵软无力,每一寸肌肤都像是被抽走了所有的精气神,酸痛且麻木。缓缓睁开双眼,映入眼帘的是母亲那憔悴又满是担忧的面容,此刻母亲正坐在床榻边,手中紧紧攥着一块手帕,不时抬手抹去眼角的泪花。
“同儿,你总算醒了!”陈母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与惊喜,那原本就因忧虑而布满血丝的双眼,此刻更是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她急忙站起身来,轻轻扶着陈同的肩膀,生怕稍微用力就会碰疼了她,“大夫说你心脉虚弱,需好生调养,再不可劳神读书了。这几日可把娘吓坏了,你若有个三长两短,娘可怎么活啊!”陈同虚弱地点点头,脑袋还有些昏沉,像是被一团浓重的迷雾包裹着。她的目光却不由自主地在房间里搜寻起来,最终落在了不远处那个空荡荡的书架上——那本《牡丹亭》原本就摆放在那里。
陈母见状,轻轻叹了口气,眼神中满是无奈与心疼:“那本书我已收起来了,等你病好了再还你。你呀,就是太痴迷那书里的东西了,才会累成这样。”
“娘,我没事的...”陈同挣扎着想要起身,她心中挂念着那本《牡丹亭》,仿佛那本书里藏着什么无比珍贵的秘密,一旦离开视线,就会永远失去。然而,她刚微微欠起身子,就一阵天旋地转,眼前金星乱冒,整个人又无力地倒回了枕头上。
“还说没事!”陈母的声音瞬间哽咽起来,她轻轻抚摸着陈同的额头,那滚烫的温度让她心急如焚,“你可知你昏迷了整整一日?这一日里,娘守在你床边,一刻都不敢合眼,就盼着你能快点醒过来。吴家已派人来问过婚期,见你这般模样,怕是...”
陈同听到“吴家”二字,心中微微一颤,紧接着,一股莫名的苦涩涌上心头。她缓缓闭上眼睛,泪水不受控制地从眼角滑落。她并非不期待婚姻,在她的内心深处,也曾无数次幻想过穿上嫁衣,与心爱的人携手共度一生的美好场景。只是,她渴望的是如《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柳梦梅那般刻骨铭心、生死相随的爱情,而非仅仅遵循父母之命的传统姻缘。
她曾无数次在脑海中勾勒过那位素未谋面的未婚夫吴仪一的模样。他是否真如媒人所言,温文尔雅,风度翩翩?是否也像自己一样,对《牡丹亭》有着深深的痴迷与热爱?每当想到这些,她的心中就会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期待与忐忑。
几日后,陈同的病情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稍有好转。然而,她对《牡丹亭》的思念却如潮水般愈发汹涌。她深知母亲不会轻易将书还给她,于是,她便央求贴身丫鬟小翠偷偷将那本《牡丹亭》取来。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整个陈府都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陈同的房间内,一盏昏黄的小灯散发着柔和而温暖的光芒,在墙壁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她轻轻翻开那本《牡丹亭》,熟悉的墨香扑鼻而来,仿佛是久别重逢的老友在轻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她一页一页地翻阅着,眼神中闪烁着痴迷与陶醉的光芒。当翻到《欢挠》一折时,她的手指微微停顿了一下,脑海中浮现出书中那一段段缠绵悱恻的情节。她拿起笔,在书页边缘缓缓写下自己的感悟:“偏是志诚人容易着迷,稍不志诚,便将无可奈何,一念自开解矣。”笔迹因她身体的虚弱而略显颤抖,但却透露出一种坚定与执着。
从那以后,陈同的身体每况愈下,就像一朵在狂风中摇曳的花朵,随时都有可能凋零。然而,她对《牡丹亭》的痴迷却有增无减。她开始将自己的梦境也记录下来,那些梦光怪陆离,犹如一幅幅奇幻绚丽的画卷。
有时,她会化身杜丽娘,身着华丽的衣裳,在牡丹亭畔与柳梦梅深情相会。微风拂过,花瓣如雨般飘落,洒在他们身上,仿佛是上天为他们洒下的祝福。他们四目相对,眼中满是爱意与柔情,轻声诉说着彼此的心意,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有时,她又成了旁观者,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戏中人物演绎他们的悲欢离合。她看到杜丽娘因思念柳梦梅而香消玉殒,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悲痛;又看到柳梦梅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与杜丽娘的魂魄相聚,心中又充满了喜悦与感动。
“昔时闲论《牡丹亭》,残梦今知未易醒。自在一灵花月下,不须留影费丹青。”一日,陈同在诗集里写下这首小诗。字里行间,透露出她对现实世界的疏离与对梦幻世界的向往。在她看来,现实世界充满了束缚与无奈,而《牡丹亭》所描绘的那个梦幻世界,才是她心灵的归宿。
陈母见女儿日渐消瘦,脸色苍白如纸,心中犹如刀绞一般。她四处打听,请遍了黄山一带的名医,药方换了一张又一张。每天,她都会亲自熬药,然后小心翼翼地端到女儿床边,看着女儿一口一口地喝下去,仿佛这样就能将女儿的病痛一并驱走。
然而,陈同的病情却不见起色,反而越来越严重。陈母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终于有一天,陈母在整理女儿的房间时,偶然发现了女儿枕下藏着的《牡丹亭》和那些密密麻麻的评点。
“都是这些书害了你!”陈母又惊又怒,她的双手紧紧握着那摞书,仿佛握着的是一把刺向女儿的利刃。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愤怒与失望,“从今以后,不许你再碰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你若是再这样痴迷下去,迟早会丢了性命的!”
“娘!不要!”陈同听到母亲的话,心中顿时一阵慌乱。她挣扎着要从床上爬起来,却因体力不支,整个人重重地摔倒在地。她顾不上身上的疼痛,双手撑着地面,艰难地爬向母亲,眼中满是哀求:“那是我的命啊...求您还给我...没有那本书,我就像失去了灵魂的躯壳,活着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陈母看着女儿那可怜兮兮的模样,心中如刀绞一般。她何尝不想满足女儿的愿望,让她能够开心快乐地生活?可是,她更害怕女儿会因为这本书而丢掉性命。她狠下心肠,抱着那摞书走到院中,大声命人点起火盆。
“不!”陈同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响彻庭院,那声音中充满了绝望与无助。她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书籍被投入火中,火焰瞬间吞噬了书页,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那些凝聚了她心血与灵魂的评点,在火焰的舔舐下,逐渐化为灰烬,随风飘散。
火光照亮了陈同惨白的面容,她的眼神逐渐涣散,仿佛灵魂也随着那些书页一同燃烧殆尽。她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牡丹亭》中的种种情节,那些美好的画面如同电影般在她眼前一一闪过。她仿佛看到了杜丽娘在牡丹亭畔翩翩起舞,看到了柳梦梅深情地呼唤着她的名字...
当最后一页化为灰烬时,陈同的身体猛地一颤,紧接着,她缓缓闭上了眼睛,昏了过去。她的双手无力地垂落在身旁,脸上还残留着最后一丝痛苦与不舍的神情。从此,她再也没有醒来,就像一朵在风雨中凋零的花朵,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而那本《牡丹亭》,以及她对爱情的执着与向往,也随着她的离去,成为了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
三日后,杭州吴家收到了噩耗:未过门的儿媳陈同病逝。吴仪一闻讯,怅然若失。他虽从未见过这位未婚妻,却因媒人描述其才情而心生向往。如今佳人已逝,只留下一段未了的情缘。
吴仪一不知道的是,陈同的乳母在焚书那日,偷偷藏起了《牡丹亭》的上卷。那本书被陈同珍藏在枕函中,上面布满了她的泪痕与评点。乳母将书小心保存,想着有朝一日或许能交还给吴家公子,也算是对小姐的一点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