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她绝不能让老师再像前世那样苦熬。
这一世,她有能力了,得让老师在这段日子里过得好一点:先给老师送些吃的补补身体,再想办法帮他把牛棚的漏洞堵上,冬天别冻着;
她得一点一点来,既不能让别人看出破绽,又要实实在在帮到老师,保住他的健康,等那一天到来。
再难也只是暂时的,还有三年,只要再等三年,就能迎来大转变。
到时候老师就能走出这阴冷的牛棚,重新站在明亮的讲台上,拿着粉笔教孩子们读书,再也不用受这份委屈。而她,要做那个陪着老师等到光明的人。
林如月一到家,先煎了几张饼、煮了鸡蛋,又把一只鸡炖好切进碗里。随后,她将楚明彦之前寄来的麦乳精、大白兔奶糖,
连同新买的糕点一起塞进背篓,最后在背篓上层铺了些柴禾,背起背篓就沿着山脚下往牛棚走去。
小嘟嘟这只跟屁虫,寸步不离的跟在后面,林如月一心想见老师,也就没有多管它,任它跟着。
越靠近牛棚,风里的味道越杂,先是隐约的牛粪味,再走几步,还掺着霉味和土腥味,刺得人鼻腔发紧。
终于到了牛棚跟前,林如月心里先沉了半截。
那哪是能住人的地方?低矮的土坯墙歪歪斜斜,好些地方裂着指宽的缝,风从缝里钻进来,呜呜地响;屋顶铺的茅草稀稀拉拉,
有几处明显塌了块,露出黑黢黢的椽子,不用想也知道,下雨天准得漏雨。
牛棚虽然破,但地方挺大,有一块石槽,里面堆放着未吃完的青草,另一边地上虽然收拾干净了,但长期的牛粪和尿液的侵蚀,有着一股难闻的气味儿。很多苍蝇在牛圈里盘旋。
旁边有一处低矮的房屋,门是枯树枝编织成的。
门没有锁,这种门防君子不防小人的,锁了也没有任何意义。
从门缝里看去,几根木头拼接的床上就铺了层薄薄的稻草,上面放着一床打了好几个补丁的旧棉絮,棉絮颜色已经发灰,边缘还结着硬邦邦的霜花,一看就不保暖。
角落里摆着个豁了口的陶碗,碗底还沾着点没洗干净的糠麸,旁边是个掉了漆的木箱,想来是老师放衣物的地方,可箱子盖都关不严,露着点洗得发白的衣角。
林如月看见没人,她心里一紧,赶紧把背篓放在稻草堆旁,伸手摸了摸棉絮,冰凉冰凉的,显然许久没人躺过了。
牛棚里没牛,地上还留着浅浅的牛蹄印,顺着印子往远处的山坡延伸 —— 难道老师去山上放牛了?
林如月没敢多耽搁,转身就往山坡跑。
心里担心着老师,脚步也有些急。
想起董老师的遭遇,她心里更不是滋味 —— 老师多好的人啊,父母是早年的富商,可他偏不恋家里的好日子,满脑子都是新思想,出国留学学了五国语言,
满心欢喜地回来想报效祖国,却偏偏赶上特殊时期,就因为父母的背景,被下放到这山沟沟里放牛、割草、扫牛圈。
村里人虽没故意刁难,可也没人敢多帮衬,毕竟 “成分” 这事儿太敏感,谁都怕沾上麻烦,老师就这么孤零零地熬着,连个搭把手的人都没有。
林如月刚到坡上,就看见五只牛正慢悠悠地啃着青草,可四处张望,却没见着董熙正的人影。
“董熙正!”她心头一紧,连忙高声喊了一句。
眼下她还得装作和对方不熟,连“老师”都不敢叫,生怕露了破绽没法解释。
喊完没一会儿,远处隐约传来一声微弱的回应,像是“哎……”,尾音里还裹着点藏不住的疼意。
“董熙正!您怎么了?” 林如月急忙跳下山沟,跑到老师身边蹲下来,伸手想扶他,又怕碰着伤口,只能先轻声问。
董熙正看见她,愣了一下,才勉强扯出个笑:“你是新来的知青?我没事,就是追牛的时候脚滑,扭着脚踝了,站不起来。”
“是的,我是前些天刚来的知青,叫林如月。”
董熙正看见一个女青年来扶他,有些不好意思,正想自己挣扎着站起来, 刚抬了抬右腿,就疼得倒吸一口凉气,额头上的汗更多了。
林如月一看就知道伤得不轻,赶紧按住他的腿:“您别乱动!我一会儿扶您回去。”
她一边说,一边留意着老师的气色 —— 嘴唇都有点泛青,想来是疼了好一阵子,又受了风,身体早扛不住了。
林如月不敢怠慢,先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扶着董老师的胳膊:“董熙正,您忍着点,我先把您扶到平整的地方。”
她半蹲在老师身侧,让老师的胳膊搭在自己肩上,用尽全身力气往上撑 —— 董老师虽瘦,可毕竟是成年男子,林如月咬着牙,额角都渗出了汗,才终于把人扶到山沟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坐下。
安顿好老师,她又扭头看向那头还在啃草的老牛,心里盘算着:总不能让老师一直待在这儿,得找个稳妥的法子把他送回去。
她眼睛一亮,想起之前上山时见过一头健壮的水牛在不远处的树林里吃草,连忙跟董老师说:“您在这儿等我一会儿,我去牵头牛来,这样您能省点力。”
说完,她撒腿就往树林跑,很快就找到了那头大水牛。
因为牛常年被人看管喂养着,性子比较温顺,林如月慢慢凑过去,轻轻摸着牛背,低声哄了几句,就把牛牵了过来。
她扶着牛站在董老师面前,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一手托着老师的腰,一手扶着牛背,让老师慢慢坐到牛背上坐稳。
“您抓好牛绳,千万别动。”
林如月叮嘱完,又转身去赶散落在山坡上的其他几头牛,牛是集体的财产,如果有损失,那老师的后果会很严重。
林如月捡了根树枝,要去把牛往山下赶,哪儿知道这些牛正吃草吃得痛快,压根儿就不睬她,你往东赶,它往西走。
你往西赶,它往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