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阳光洒在皇宫的琉璃瓦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然而,这光芒却无法驱散朝堂之上那股凝重且微妙的气氛。李昊阴谋败露被惩处后,太子之位再度悬空,如同一个巨大的谜团,悬在众人的心头,引得各方势力暗流涌动。
朝堂之上,大臣们早早地便聚集在此,交头接耳,眼神中透露出对即将讨论之事的期待与紧张。皇帝李世隆端坐在龙椅之上,他的目光缓缓扫过下方的大臣们,心中思绪万千。“诸位大臣,如今三皇子因犯下大错,已被惩处,太子之位空缺。今日,我们便来商议商议,这太子之位该由谁来担当,方能带领我大魏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李世隆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空旷的朝堂上回荡,犹如一记重锤,敲在每一位大臣的心上。
话音刚落,一位身着红色官袍的大臣迫不及待地站了出来,此人乃是礼部尚书,平日里便与李天泽交好。“陛下,臣以为二皇子李天泽实乃太子之位的不二人选。自经济改革推行以来,二皇子殚精竭虑,不辞辛劳。他大力推动与邻国的贸易往来,使得我大魏的经济蒸蒸日上,百姓生活富足。而且,在面对李昊的阴谋时,二皇子沉着冷静,不仅迅速稳定了局势,还将阴谋彻底揭露,足见其有勇有谋,心系国家与百姓。如此贤能之人,若立为太子,必能带领我大魏走向辉煌。” 礼部尚书一边说着,一边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笏板,眼神中满是对李天泽的推崇。
这时,一位站在后排的御史忍不住插话道:“礼部尚书所言极是!就说那跨境电商平台,二皇子殿下一手推动,让大魏的商品远销海外,国库收入大幅增加,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百姓们如今对二皇子感恩戴德,他若为太子,必能得民心、顺民意。” 这位御史身材清瘦,声音却格外洪亮,一开口便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他的话刚说完,立刻有许多大臣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礼部尚书所言极是,二皇子殿下的才能与品德,我们有目共睹。他在改革中的种种举措,皆是为了大魏的长远发展着想。立二皇子为太子,实乃大魏之幸,百姓之福。” 一位年轻的大臣高声说道,脸上洋溢着对李天泽的敬佩之情。
然而,并非所有大臣都如此认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拄着拐杖缓缓站了出来,他乃是朝中资历最老的太师,平日里说话极有分量。“陛下,老臣以为,立太子乃国之大事,不可仓促决定。二皇子虽在经济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太子之位,需德才兼备,且能统御全局之人担当。如今大魏面临的挑战诸多,不仅有经济上的进一步发展,还有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事务。二皇子是否有能力处理好这些复杂的局面,尚需考量。” 太师的声音虽然苍老,但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的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千层浪。
兵部尚书此刻站出来,附和太师的观点:“太师所言甚是。军事乃国之重器,关乎大魏安危。二皇子在经济方面有所建树,可这军事战略、排兵布阵之事,从未见他展露过才能。若遇战事,他能否带领大魏军队保家卫国,实在存疑。” 兵部尚书身材魁梧,声音雄浑,他的话语让朝堂上支持李天泽的大臣们不禁心头一紧。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支持李天泽的大臣们纷纷为他辩解,而持保留意见的大臣们也各抒己见,双方你来我往,争论得面红耳赤。“太师所言虽有道理,但二皇子在处理与邻国的外交事务中,也展现出了卓越的智慧和才能。他与邻国君主的交流,为大魏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合作机会。” 一位支持李天泽的大臣反驳道,眼神中充满了坚定。
“哼,那不过是一时之事。太子之位关乎大魏的未来,我们不能仅凭这一点就仓促决定。” 太师冷哼一声,皱着眉头说道。
吏部尚书这时也加入了反对阵营:“依臣看,选拔太子应全面考察。二皇子在经济改革中提拔了不少新人,这固然是好事,可也有任人唯亲之嫌。若他成为太子,日后朝堂人事任免,是否会公私不分,实在难测。” 吏部尚书言辞犀利,一番话让朝堂上的气氛愈发紧张。
李世隆坐在龙椅上,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却如同打翻了五味瓶,滋味复杂。他看着下方为了太子人选争论不休的大臣们,又将目光投向了站在一旁,神色平静的李天泽。李天泽此刻心中亦是思绪万千,他一方面感激那些支持自己的大臣,他们的认可让他倍感温暖;另一方面,他也理解太师等人的担忧,毕竟太子之位责任重大,关乎国家的兴衰存亡。他深知,自己虽在经济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太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父皇,儿臣以为,太子之位责任重大,儿臣虽有一腔热血,想要为大魏的发展贡献力量,但也深知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若父皇与诸位大臣认为儿臣尚需历练,儿臣定当更加努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李天泽向前走了一步,恭敬地说道,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展现出了远超常人的谦逊与担当。
李世隆听了李天泽的话,心中微微一动。他看着自己的二儿子,这个在改革中展现出非凡才能的皇子,此刻却如此谦逊,让他倍感欣慰。“二皇子,你能有此觉悟,甚好。朕与诸位大臣会慎重考虑太子人选之事。” 李世隆微微点头,缓缓说道。
退朝之后,李世隆独自坐在御书房中,手中拿着一本奏折,却无心翻阅。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大臣们在朝堂上争论的画面,以及李天泽那坚定而谦逊的神情。“这太子之位,究竟该花落谁家?李天泽虽有才能,但正如太师所言,他是否能全面地掌控大魏的局势,还需观察。” 李世隆自言自语道,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而李天泽回到自己的府邸后,也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自己距离太子之位,或许只有一步之遥,但这一步,却充满了挑战。“林先生,今日朝堂之上的争论,您也看到了。您认为,我该如何做,才能让父皇与诸位大臣更加认可我,认为我足以担当太子之位?” 李天泽在书房中,向林羽请教道,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林羽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殿下,您在经济改革中的表现,已经让许多人看到了您的能力。但正如太师所说,太子需具备全面的才能。如今,您可以尝试涉足军事和外交等领域,展现您在这些方面的见解和能力。同时,继续将经济改革推向深入,让大魏的经济更加繁荣。如此,方能让陛下与大臣们对您更加放心。” 林羽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仿佛在为李天泽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李天泽听后,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地说:“林先生所言极是。我这就着手准备,定要让父皇与诸位大臣看到,我有能力担当太子之位,带领大魏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我明日便去拜访兵部尚书,深入了解军事事务,再与礼部官员商讨外交策略,绝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 李天泽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大魏在自己的带领下,繁荣昌盛的景象。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天泽开始积极地行动起来。他主动与兵部尚书交流,了解大魏的军事部署和战略规划,提出了一些关于加强军队建设和提高战斗力的建议;同时,他也频繁地与礼部官员商讨外交事宜,为大魏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出谋划策。而在经济改革方面,他更是加大了力度,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京城的百姓们,也密切关注着太子人选的动态。他们深知,太子之位关乎着大魏的未来,关乎着自己的生活。“听说了吗?朝堂上正在争论太子人选呢。我觉得二皇子挺不错的,这经济改革,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一位街头的小贩一边摆摊,一边对旁边的人说道。
“是啊,二皇子确实有本事。不过,太子之位责任重大,还是得慎重考虑。” 另一个人回应道。
太子人选的争论,仍在继续。大魏的未来,仿佛被一层迷雾所笼罩,充满了未知与变数。而李天泽,能否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登上太子之位?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而京城,依旧在这权力与发展的漩涡中,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