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说一句,那少年尖叫的声音就小一分。
最后一句话问出的时候,他抱住头的双手,已经缓缓的放下。
“我不是凶手,我配合你们调查。”他的声音很沙哑,应当是喊叫的久了,伤到声带了。
他低下的头略微抬起了些,我看到他垂下的双眼,满是不甘心。
我侧头对小蒋微微点头,以眼神示意门外面。
他会意,转身到一旁去联系审讯室和辞安他们。
我心想着,刚才这少年的一番表现,果然是装的,他没有精神失常。
或者准确来说,也许他在一开始看到那颗带血的头颅时,的确很震惊。
但是,后来想到了一些事情,逐渐演变成了恐惧,慌张,发怒,然后摔碎了家里一切能摔的东西。
他意识到有人在嫁祸他,也知道自己不能留有污点,所以下意识的装疯卖傻,想为自己争取时间。
他的邻居,那位报案的大叔,虽然对这少年评价不高,但却很关心他。
那份关心是属于长辈对晚辈的,所以大叔应当和他的长辈相熟,才会想在生活上帮衬着他些。
能单独住在这样一个别墅区,花销很大。
目前看来,这少年自己没有正经的工作,能支持这份开销。
他家里有长辈应当在整个社会上,有比较高的地位,或者在某一个行业,属于顶尖的水平,当然很看重面子。
所以在被当成嫌犯之后,少年下意识的反应,是先不让自己回答任何问题,这是受到长辈的影响。
啧,这反应倒像是从政的人会有的习惯。
显然装疯鬼叫,是一个很好的拖延时间的办法,否则也不会过了一个多钟头,辞安他们什么都没有审问出来。
他家里的长辈,不知是何地位?
若真如我猜测的那般,恐怕这案件的调查,就不会那么容易了。
对方很有可能,会为了保住他们自己的面子,对我们施压。
要抓紧了,先将线索,问出来再说。
他一定认识被害者,从他身上应该会获得重要的线索。
起初追查到这里,是因为那个偷窥摄像头的反定位。
我倒是还没有问过,那些偷窥视频,所有画面整合后,不知道有没有什么信息,是关于受害者的。
小蒋挂了电话,没过一会儿,小唐和辞安就一起进来了。
辞安进门后,略微挑眉,暗戳戳的对我竖了个大拇指。
显然是在感叹,我一来,一下子这屋里就恢复安静了。
他之前,审讯了那么久,鬼哭狼嚎声一片。
辞安是真的,不太擅长安抚这些情绪不稳定的人。
他不擅长审讯,这一次,也是因为和他母亲的案件有关,所以,才乱了阵脚。
他们俩一边一个,先把那嫌疑人给带了出去。
“你们先回去,我们俩晚点到。”我朝辞安他们开口,示意他们抓紧些时间。
小蒋同他们一起走向门边,出门前停顿了一下,朝我这边微微鞠躬,然后才小跑着跟了上去。
他们一车五个人刚好,所以我和妹妹便没有急着一起出去。
“我们又要换战地了,接下来去审讯。”我侧头对妹妹说道。
感觉到右手被轻轻扯动,我看向右边。
袖口的衣服被翻了上去,露出了包扎后的纱布。
妹妹有些担忧的望着我,手臂上包扎的纱布上,有些淡黄色的液体渗出。
“要不要重新包扎一下?”妹妹开口。
“没事儿,不影响行动的。反正接下来也只是问话审讯,我也就是旁观。我们先打车吧。”我拍拍她的手示以安慰。
小汐轻叹一声,也没有再执着换药这件事,替我把挽起来的右手袖子盖上,妹妹重新帮我扣好扣子,细致的整理妥当。
然后妹妹就联系了司机,我听见她叫来了家里的吴管家,还让拿上一套备用的衣物。
看来妹妹洁癖症又犯了,看不得我身上的衣服有血污。
说来也巧,当时抬手阻挡,受伤的地方,刚好是手臂放下时不会被看到的,血迹也自然在阴影处,基本没人注意的地方。
而嫌疑人这里,发现的快递盒上有大量血迹,嫌疑人曾经将快递盒拿进屋过,又将头颅留在了冰箱里,淡淡的血腥味儿弥漫在这一块儿。
所以目前为止,还没人发现我衣服上有血迹,辞安他们也没发现我刚刚受过伤。
没过一会儿,管家便打了电话,说是已经到了。
我们开门走出会客厅的时候,外厅空了,之前的那些警官都已经离开了。
地上的东西倒是分毫未动,同我进来的时候,没有一点差别。
想来是辞安交代过,让所有东西都保持原状。
倒是没听到他们一大波人离开的动静,看来这门隔音效果不错。
之前那嫌疑人,鬼叫成那样,外厅都没有听到丝毫声音呢。
等等,想到这儿,我脚步一顿。
先前报案的那个大叔说,走到疑犯家门前想敲门,听见疑犯大吼大叫,因此觉得他精神失常,才打的救援电话。
可房子里的隔音都那么好,那大门的隔音应该也不会差。
他又为何会听见嫌疑人在里面叫喊的声音?
是他在说谎,还是报案大叔因为慌张,漏掉什么细节,没有交代清楚?
有关这次报案,所有的信息,应该都交接完成了。
这些交接的事儿不归我管,我平常来案发现场,也只是走个过场。
主要是替他们看着些。
辞安遇事容易冲动,特别是与他父母有关的案件。
而其他几个小的下属,就更别说了,他们自己本身也都有相关的案件,就怕他们几个一起跟着冲动,那就不好办了。
一般,只有在案件遇到瓶颈、或者案子十分紧急,可能伤及无辜、或上面要求马上破的情况下,我才会直接领导他们调查。
平常下,都是他们自发查探。
我发现疑点,不会立即干涉,暗中调查,弄清和整体事件的关系,再比对他们的进度。
若那边调查一切顺利,大体方向没明显错误,就没必要打断他们。
让他们先查下去,查到卡住的时候,再予以帮助提点。
这样,他们每次都能把案件思考到极致,直到走不通的程度,几次下来,便能更注重细节,锻炼思维。
毕竟,他们不能永远依靠我,我也不可能永远护着他们。